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1495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姓名:孙 闯专业:动力机械与工程学号:P201002001 邮箱:时间:2010-4-3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 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跻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选择和建构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机遇 危险因素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向

2、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20 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出现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1世界各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力争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它们各自所获得的收益也大不相同。在社会主义中国,普遍的论调是,只有迎接全球化,把中国的产业整体推向世界大市场,经过市场淘汰,让适者生存,不适者必然要灭掉。重要的是,广大群众能够买到便

3、宜的汽车、化妆品、高级手机、相机。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国内,我们才发现,若干行业的企业被大规模兼并,一些行业几乎全部被外资灭掉。我们想要融资,利用外资。可是当外来热钱炒起房市,我们惊觉,原来自己被外资给利用了。进口商品降价了,可是很多人失业了,便宜也买不起了。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从中领悟到点什么呢?1、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发展的机遇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进行开放,为外来资本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外来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将给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针对性利用的机会。第一.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的

4、国际环境。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加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从而使军事、政治上的对抗逐步让位于经济、科技领域的相互竞争,综合国力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对立依然存在,但是,随着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再次到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其他世界性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交流与协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为我国社会主义

5、建设赢得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二. 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社会主义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大力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体制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使世界上先进的科技、交通、通讯等设施和手段为我国所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撑,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较高的起点上起步。第三. 全球化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就可以主动地利用规则制定的参与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对于社会

6、主义国家来讲,社会主义制度就具有一种道义力量,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也不断扩大。2、警惕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危险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固然重要,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安全在分享全球化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果不加谨慎,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被演变、消灭的危险。由于社会主义中国没有经过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发展阶段,而直接由欠发达的革命政治形态直接转变而来。自身制度具有优越性,而在资本主义国家看来,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极大的政治威胁性,都会很容易在“不民主”的状态下极易整体与自己的霸权构成对抗和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

7、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采用内部瓦解的方式对一些变动中的国家进行所谓的“民主改革”:利用金钱在他国国内培育自己的傀儡政治势力并操纵其上台,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事实上破灭掉。 1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往往通过大规模兼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利用热钱炒作股票和房地产等手段,达到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命脉的目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管理层收购(MBO)等变革中,外资在其中扮演了十分积极的动作角色。 2社会主义国家重点行业的垄断性企业通过上市操作获得外资投入,但是在垄断优势下取得的利润在分红过程中为大笔投资的外资提供了比率极高的回报,这是极其隐性的经济

8、侵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想利用欠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对于其核心技术往往保持封锁状态,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往往容易成为“被外资利用” 。同时,全球化本身倡导的市场自由,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来自欠发达国家的产品仍然设置高额关税或者以反倾销为幌子进行指控,一方面利用世界银行等贷款交易要求欠发达国家进行私有化改造和定向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使自己对该国的经济控制力加强。拉丁美洲曾经经历过的全面的危机,都有这其中的原因;而这也恰好是查韦斯让美国感到恐惧的地方。 2而更需要引起社会主义中国重视的一个危险是以文化腐蚀为排头兵的意识形态策反。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乐于将自身的以“民主观”

9、为幌子的个人中心主义、享乐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中。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本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被大规模消磨。在当前网络沟通便利、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技术现实下,这种消磨过程变得更为便利。充满暴力、色情的影视信息就是其最不隐蔽的手段,当然,剧情和其他具体信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隐蔽的,极具欺骗性。可以这样说,资本主义国家破坏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由显示的政治高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已经转变为和平演变、经济控制、文化腐蚀。如果不总结这类潜在的危险表现,听而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应对来自全球化的威胁全球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

10、部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视野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置于第三次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加以审视,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加强执政党对于整体的控制力,预防和抵制来自外界的糖衣炮弹。 3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第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

11、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借助全球化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尤其是以制造业为龙头的重工业发展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改变单一劳动力优势格局,逐步实现高技术含量的核心竞争力;要把握社会主义特色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制度,把制度的经济基础牢牢地把握住,重点行业的掌控力度不能放松;建立经济高效率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教育、医疗等基本福利。我们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 3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动力,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邓小平同志在 80 年代初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

12、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 3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证明,中国决不能受制于全球化的西方战略,甘居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底部,这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在文化体系上,要敏感、及时地开展针对性的国民教育,有机应用历史教育、实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加强互联网、影视、书报阵地的宏观控制力度,把握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走向。第五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协作,在国际舞台上营造一定规模的国际阵线。总之,面对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中国只有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和避免当前全球化中的种种弊端,利用全球化带来的一切有了条件和高科技成果,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考文献:1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06 年.2 冯霞.经济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战略.2001 年第 6 期.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