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0751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建材工业 “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是我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 “十二五 ”时 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我省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一、发展现状“十一五” 期 间,我省建材工 业在结构调 整、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 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建材工业保持高速增长,2010 年,我省建材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3847 亿元,工业增加值 997 亿元,分别比2005 年增长 2.06 倍和 1.72 倍,稳居全国建材大省之列。建筑陶瓷、玻璃深加工产品及

2、加工机械产量全国第一,卫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混凝土桩、建筑涂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水泥、大理石板材和花岗石板材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我省既是国内建材行业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拥有百强建材企业最多的省份。(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近 6000 万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珠海、肇庆、惠州等 8 市的落后水泥产能已全部退出,基本实现了国家规定在 32 个市县限制淘汰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陶瓷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也在加快退出或升级改造。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陶瓷抛光砖、新型墙体材料等先进产能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新型干法水泥

3、产量占 72%,比 2005年提高 47 个百分点。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在巩固和提高“佛山建筑陶瓷”、 “潮州 卫生陶瓷”、 “云浮石材 ”、“南海大沥铝型材”、“开平水口水暖卫浴 ”、“顺德建筑涂料”等 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十一五” 期 间又培育和涌 现出“英德水泥”、 “高要建筑五金”、“深圳、东 莞玻璃深加工 ”等国内有名的建材 专业镇(区)。(3(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陶瓷行业通过推广节能窑炉、余热利用等技术,单位产品能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玻璃行业积极采用余热发电和余热制冷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综合

4、能耗大大降低;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烧结砖,有效地节约能源。可燃废弃物替代燃料、生产水泥协同处理生活污泥、陶瓷抛光废渣循环利用等技术项目取得成功,全行业每年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超过 3500 万吨,约占全国建材工业利废量 6%,占全省利废量 80%以上。(四)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水泥产业加快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逐渐形成了粤北、粤东、粤西三大生产基地,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已占全省 92%;建筑陶瓷行业发挥总部基地的优势,将成套技术、生产基地辐射全国。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向具有丰富陶瓷资源的地区转移,形成了清远、恩平等新兴陶瓷生产基地,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以陶瓷为主导专

5、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各种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省主要建材产品分布情况见附件 1。但我省建材工业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规模扩张和投资的拉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建材工业总体能耗高,排放量大,如水泥落后产能规模大退出难,先进产能发展缓慢。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新增产能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滞后。三是生产集中度偏低。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企业在规模、资本、经营能力等方面与国内先进企业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 时

6、 期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国民经济将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等战略的实施,建材工业面临着发展机遇。同时,资源、能源匮乏及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提高,建材工业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社会发展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建设、重点建设项目等一揽子工程的实施,将为建材工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泛珠三角的联合开发,有利于我省建材向全国进一步辐射。我省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经

7、济圈建设及一体化规划的实施,为建材工业带来巨大潜在需求。(二)经济转型推动建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建材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腾出空间;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传统建材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从而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将推动太阳能玻璃、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产品快速发展,催生新的建材产业;建材工业在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危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方面的不可或缺作用,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试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经济全球化为建材工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经济全球化深入演变,跨境贸易

8、和投资增长并逐步渗透到基础原材料工业领域,为我省建材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稳定出口、开拓绿色产品的国际市场以及利用国际技术、人才资源提供了新的契机。(四)现代工业和新型工业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新挑战。随着“ 十二五 ”时期节 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任务的日益加重,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将严重制约着我省建材工业的发展。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迫切要求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传统建筑产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对建材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省内需

9、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与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合作,拓宽新的发展领域,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从能源资源消耗型向低碳节约型转变,从单一材料制造向完善产业链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产业。(二)主要目标。“十二五” 时 期,省内水泥和平板玻璃的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全省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重点支持和发展新材料、新兴产业和深加工制品、高档特种建材产品,培育和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

10、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十二五”时 期我省建材工业主要 发展目标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经济发展目标工业增加值(亿元) 997 1700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3847 5280结构调整目标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产能比重(%) 62 98玻璃深加工比率(%) 50 60高档建筑陶瓷比重(%) 40 55高档卫生陶瓷比重(%) 30 45新型墙体材料比重(%) 53 75前 10 名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 53 70 以上前 5 名平板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 85 80 以上前 20 名玻璃深加工企业生产集中度(%)25 60

11、以上前 10 名建筑陶瓷企业生产集中度(%) 20 40 以上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目标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千克标准煤/吨) 113 105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2 93普通平板玻璃熔窑热耗(千克标准煤/吨)252 200普通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重量箱)17.5 15建筑陶瓷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300 260卫生陶瓷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700 560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万吨) 3800 6000余热利用(万吨标准煤) 80 130技术进步目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个) 2 3-5省级企业中心和工程中心(个) 30 50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家) 80

12、120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家) 130 200注:集中度均指产量占比。四、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一)产业规划布局。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合理规划我省建材产业布局,促进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1. 水泥行业。重点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优化结构 。以粤北(清远、韶关)、粤西(肇庆山区、云浮、阳江)、粤东(惠州山区、梅州、河源)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为发展重点,在临近省属城市的地区,可适当建设以工业废弃物作原燃材料或以消纳城市污泥、垃圾为目的大型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2015 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达 11000 万吨。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江门、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水泥熟

13、料产能目标 700 万吨/年。原则上不新建同质化的水泥熟料项目,在混合材资源丰富且交通方便的区域,按照市场需求适度布局 100 万吨/年以上大型粉磨站;鼓励企业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粤北地区(清远、韶关等市)水泥熟料产能目标 3600 万吨/年。加快改善交通运 输条件,有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努力打造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新型干法商品熟料和水泥生产基地,原则上不再新建水泥粉磨站。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等市)水泥熟料产能目标 3900 万吨/ 年。进一步加强矿山资源地质勘探工作,集中力量发掘西江沿岸大型石灰石矿床,建设成为广东最大的熟料和水泥制造基地。

14、粤东地区(惠州、河源、梅州、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等市)水泥熟料产能目标 2800 万吨/年。进一步加强资源地质勘探工作,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以梅州、河源和惠州山区为主,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市适度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2. 玻璃行业。严格控制新增同质化平板玻璃产能。重点扶持江门、中山、河源等地平板玻璃产业发展。整合现有资源,扶持大型浮法玻璃企业通过兼并、改造、整合等措施提高行业集中度。重点支持玻璃深加工企业在珠三角沿江和沿高速公路形成产业集群。扶持以沿海为主要基地的硅质原料基地的开发和建设,确保硅质原料稳定供给。3. 陶瓷行业。发挥现有规模和技术优势,通过整合,形成以佛山为研发、物流中心和总部基

15、地,潮州、清远、江门、肇庆等地配套发展的生产格局。在市场引导下,将部分产能设在省外靠近资源和市场的地方,扩大我省陶瓷的影响。佛山市:建设为我省先进陶瓷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打造型成为陶瓷研发、检测、营销、结算、展示、信息、文化中心;适度发展高端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陶瓷化工色釉料等;不再新建、扩建一般性建筑卫生陶瓷和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线;大力开发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技术装备,提高整线整厂成套供应能力。清远市:发挥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源潭陶瓷工业城和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打造成系统配套、产业链完善、生态完好的国内一流陶瓷产业集群和我省陶瓷产业转移示

16、范基地。江门市:以恩平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为基础,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建设新型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和新型陶瓷产品检测中心,配套发展陶瓷化工、包装、机械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国内著名新型陶瓷基地。潮州市:发挥省市共建陶瓷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卫生陶瓷模具研发中心等有利条件,建立卫生陶瓷为主的生产集散基地,配套发展色釉料,形成与其他产区互补的发展格局。肇庆、韶关、云浮等地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相对集中发展,培育我省陶瓷新兴生产基地。鼓励新丰华夏生态建筑陶瓷工业园走生态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社区化的路线,探索建筑陶瓷行业升级新模式。4. 石材行业。云浮市作为我省石材产业重地,要加快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石材板材、石材工艺等;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石材机械加工区,发展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石材生产消耗品、配套服务业等;加快石材检测中心建设,为石材产业在检验检测、科研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东莞、深圳、广州等地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发展深加工产品,打造珠江三角洲石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