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0316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附件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分表受检单位: 单位人员签字: 评价检查人员: 年 月 日一级要素 二级要素 评价标准 分值 评价结果 扣分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1按照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1一、目 标应定期对安全生产和指标实施计划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考核,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2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要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2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必须按照规定到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备案。 1组织机构应建

2、立、健全厂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2二、组织机构和职责职责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委会、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双责” ,并每年一月份、七月份进行履责评价和考核。 4安全费用保障应保障隐患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奖励等各项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1三、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奖使用应完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安全奖专款专用并在奖金表发放中单独列示,发挥安全奖对职工的激励约束作用。 5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四、法律法规和安全

3、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 2 2 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职工。 2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职工的生产作业行为。 3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

4、施安全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包含危险作业管理) 、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1操作规程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岗位风险,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经审批后发放到相关岗位,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员工操作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保证其适用性。3评估 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1修订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

5、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1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1文件和档案管理 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1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2教育培训管理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3五、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

6、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 1 3 考核的,须按照公司要求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教育培训 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由各单位相关部门组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5新入厂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2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

7、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1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1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其他人员教育培训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1生产设备设施变更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 1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4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以及检测与监测设备,建立台账,定期检维

8、修,应对监视、测量和强检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监视、测量和强检设备台账,定期进行校准、维护和检验,并保存校准、维护活动的记录和检验合格证。2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3应严格执检维修管理制度,落实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 2应制订年度综合检维修计划,落实“五定” ,即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维修进度原则。 1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六、生产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设备设施检维修应落实清单

9、式管理要求,编制设备系统检(定)修危险作业风险 4 4 预控清单 、 危险作业安全操作确认清单等风险控制清单。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1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1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1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1生产现场应

10、实行定置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3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应设应急照明,并划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走的安全路线。 2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风险、设备设施使用风险、工艺技术风险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职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三违”行为。 3作业行为管理 应为职工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职工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为职工配备个人锁具,用于设备、能量隔离。3危险作业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交叉作业等危险作业应经许可后方可作业。 5各岗位的班组应建立安全活

11、动管理制度,明确召开班组安全会议的要求和内容。 1各岗位的班组应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对本班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总结,并记录在班组交接班记录内。 1各岗位应建立安全交接班记录,将本岗位有关安全工作情况、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安全要求等如实记录在交接班记录本内。 2职工应对本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熟练掌握。 1各岗位班组应开展日常检查活动。 1岗位达标各岗位应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1七、作业安全警示标志 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 GB2894 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

12、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 2 5 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应建立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警示标志醒目有效。 1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3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每季度由专业管理部门对相关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2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建立相关方危险源辨识清单和相关方管控责任清单,并采取行

13、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3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1相关方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2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1应按照“管业务,管安全”的要求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

14、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1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目标等。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1隐患排查范围与方法 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3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5八、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5、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 1 6 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1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2应组织制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1危险源管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1应依据危险源

16、辨识及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1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鼓励职工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应根据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 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 应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职工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3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1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1九、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与备案 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