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0136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上课用)(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讲稿第一章 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心理过程:心理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产生的体验)和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调节运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理特征: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

2、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包括无意识和意识。行为科学: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冯特创始时间:1879 年创始标志: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创始地点: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原附属于哲学。(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研究内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观点:无意识(尤其是性本能)决定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研究内容:行为观点:SR(3)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奈塞尔研究内容: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观点:认知是行为的决定因素(4)人本

3、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内容:人的本性观点:人是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整体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1)学习理论(2)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迁移(3)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4)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5)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6)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讲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会起到较好的效果。(3)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若干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籍贯、年龄等)会使受教育者

4、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 ,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4)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智力(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注意分配力教育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 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4)因材施教能力(5)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达到

5、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6)自我教育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8)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7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1)尝试式教学教什么(2)因循式教学如何教(3)策略式教学如何有效地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教学观摩(2)微型教学(3)教学反思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6、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过程。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很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美国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学习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美国人,认知学习的代表人物(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

7、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步骤:1,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置学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之产生问题;2,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要回答的疑问,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3,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推测出各种答案;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和下断语的依据;5,组织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从中引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发现学习的好处:1,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者的智慧并发挥其潜力;2,因为学习有所发现,就会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3,学会

8、发现的试探法;4,能巩固对知识的记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区分:一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实质性的联系;二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意义接受学习的好处:1,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比较高,而学生发现学习费时太多;2,尽管意义接受学习受学生认知结构水平,或在某一学科方面还不熟悉的限制,但事实上,有意义地获取知识本身并不一定要有发现过程。只要把有关的

9、具体体验结合到讲授教学中去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现学习的目的,它不是学习教材的主要目的。(3)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在意义学习后,同化过程没有结束,只有通过知识不断地改组和重新结合,才能习得并保持知识。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知识是一种解释、假设;原有知识需进行加工才能解决具体问题;知识的理解因人不同。(2)学

10、生观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3)学习观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学习是愉快的事情;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自己引导;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

11、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1)认知的内驱力 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

12、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4动机期望理论代表人物:托尔曼、勒温、弗洛姆观点: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和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公式: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M=VE意义:两种期望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教师要让学生有合适的期望。5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海德、维纳归因: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归因模式:三维度即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意义: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三是有助于

13、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6自我实现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需要观点:自我实现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意义: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需要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四章 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1)知识学习的准备动机准备 知识基础准备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准备(2)知识的感知(3)知识的理解(4)知识的巩

14、固(5)知识的应用2教学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强度律 (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5)对比律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信息保留时间 0.25-2 秒 1 分钟以内 1 分钟以上编码方式 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 语义编码 容量 很少 5-9 5-10 万 注意 复述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1)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2)材料的性质

15、和长度(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编码组块化(5)识记的信心7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1)及时复习(2)复习时间的适宜(3)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法(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9知识应用的基本环节(1)审题(2)题目归类(3)重现有关知识(4)找出问题的答案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1)认知阶段 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能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2)动作分解阶段 将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个别的动作,按照要求,逐个练习(3)动作联系阶段 经过反复练习使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整体动作(4)自动化阶段 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动作能够按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4)运动图式的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