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授讲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8990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教授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吴教授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吴教授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吴教授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吴教授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教授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教授讲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录音记录-牛俊伟其实刚才胡总已经开始了人力资源管理,一是给我激励,二是给我压力,开始挖潜了。讲不好,我压力很大,出了这个门,自己都不好意思。讲好了,感觉很得意,得到大家的认同。人力资源的这种压力和激励的目的在于把每一个人的潜力挖掘出来,把我们公司的销售翻四倍,把我们的实力翻四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人力资源在没有压力没有激励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能力只表现了 20%,大家现在表现的能力也是你自身的 20%。从人力资源角度上说,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资源。但是我们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都浪费了,就是因为每个人只发挥了 20%,还有 80%没有挖掘出来,人力资源的目的就是要把冰山下

2、的 80%挖掘出来。我们国内企业目前基本上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人事管理,发工资、考勤、买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的工作不是这些,而是如何将现在在座的和不在座的人的能力翻四倍。想想公司有四倍的人力资源,我们的效益就是翻四倍。所以到每个公司我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公司应该做得更好,因为他的资源在浪费。人力资源的核心命题: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因今天的时间比较短,我想先从企业讲起。什么是企业?一个企业是一帮人在干一件共同的事。企业里面只有两件事:人和事,企业把一帮人聚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涉及到企业的使命,我们企业的使命是干什么的?如果大家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拿一份工资,这个企

3、业往哪走,目的为了什么,就会变得非常茫然。在这里面临一个问题,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企业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企业由小做大;原因如下:企业做大了,1、搞击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华为老总有一句话“要把企业做大,企业做大了,要死,也要让政府心跳。这时你也死不了,政府、国家、社会也不会让你死。而个体户死掉了,没有人会为你致哀。2、做大了使企业的每一个人的感觉好,是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企业为每一个人搭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的身价都提高了,因为我能进入一个好企业,人因为企业而伟大,不是企业因为人而伟大。企业做大了,对每一个员工都有益处。一个司机给老丰田开了一辈子的车,

4、老丰田问他:“为什么你不出去开车,为什么不去搞出租,可以攒更多的钱” 。老司机说“因为我给丰田公司开车” 。并不是说每个在大企业工作的人能力都强,只是大企业给每个人的舞台更高了。3、做大企业是每一个老板的梦想。我接触这么多老板,没有一个老板显自己的企业大,因为做大一个企业是每个老板的事业,是一个梦。华为老板每天都不高兴,只有在员工大会时,面对几千员工,从开始笑到最后。要是我,也会笑,几千员工都是自己的臣民,看得舒服。对企业家来说,他不是挣钱,他是一种事业,是一种成就感。对员工也是如此,只有企业做大了,员工才有成就感。第二个使命,活下去。大家说这两个使命太低了,一点也不伟大,一点也不崇高。但是对

5、一个企业来说,活着不容易,我们应该为每一个仍在活着的企业而高兴。因为一个企业能活下去太难了。这有几个数据: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 2.9 岁;第二个数据,改革开放二十年,活下来的企业只占 20%-30%;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4400 家企业,每年倒闭 1000 多家。联想算是了不起了,也才 200 多亿,抵多算美国一个中型企业。国外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这里有一个工式:企业寿命1/2 人的寿命,这是根据调查出来的,一个大企业的寿命抵多只有四十多年。美国上个世纪的五百强,一家都没有了,日本战后的一百强也没有了,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悲惨的事实。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使命是活下去。现在我们赚的

6、钱可以很少,但我们要持续的发展下去,而不是象我们的许多企业,哗一下赚很多钱,然后急剧滑下去,再也不赚钱了。对于中国企业面对的一个现实:长不大、活不长。国营企业是国家不让他死,要不早就死掉了,民营企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想一个企业长不大活不下去主要有三种原因:竞争,也是一个食物的竞争,对手吃掉一块,我们就少掉一块。因为竞争,让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在这点上,中国人有些特殊。中国人过去没有市场竞争,一旦中国人明白了,中国人是很聪明的,五千年的阴术阳术,三十六计都用上了,拼老命了。象彩电行业,打得不可开交,全行业亏损。在电信,也是如此,出了人命了。上次去大庆讲课,他们告诉我晚上挖电缆,把竞争对手电缆掺

7、断。白天开推土机,掺电线杆子。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竞争,我们现在活得好,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来活得好,因为竞争的存在。第二个,企业机制的退化。接触很多老板,我发觉,老板都很怀旧,怀念过去的好年华,没有钱,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什么都没有,但是大家玩命,不计报酬地把企业做大。但是一旦企业做大了,什么都有了,却缺少精神了,缺少文化,机制退化了。美的老板何享健有一句话:“宁可容忍 1-2 个亿的投资失误,也不能容忍一个企业机制的退化” 。当一个企业的机制退化,员工失去过去的那种精神时,创业时的优良传统,优良文化,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文化越来越被稀释,歪风斜气开始一点点往上涨,正气开始起不来,这个企业离死也差不

8、远了。第三点:内部矛盾。企业小时,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互相了解。当人开始越来越多时,内部的利益也开始产生冲突和分化,在这点我讲企业不都是好人,如果一个企业都是好人,全都是雷锋,就不需要管理了。我们的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利益追求。我所说的 U235,搞好了,是核发电,搞不好了,是核幅射。以上这三个原因造成企业长不大,活不好。这就是现实,既是中国企业的现实,也是世界企业管理经营的现实,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些现实。在这里,谈到企业的使命,谈到企业靠什么长大,靠什么活下去,成为百年老店,成为长寿公司,可持续性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9、是靠本事活着。计划经济不靠本事,计划经济靠垄断,靠资源。在计划经济下,一个企业只要垄断一块资源,垄断一个行业,他活得很舒服。在计划经济下,人靠什么活下去,也靠资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爷爷,或一个好岳父。在市场经济下,人靠本事活下去,否则就会被替代;企业如果没有本事,也会被竞争对手所替代。本事,说白了,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具有了本事,你是死不了的,因为这种核心竞争力只有你本人才独有了,竞争对手模仿不了。海尔的管理制成的 VCD 全国发放,他的技术方法、管理方法你可以学去,但本事你学不去,对人对企业都要强化这种本事,就我自己独有,还有什么可怕的。人没本事,好活歹活,怎么也能活个 6

10、0 岁,混个小老头,但企业没本事,6 天也活不下去。看看巨人,华为的任总专门带我们看巨人大厦,实际上是一种警示。巨人什么都有:优秀企业家、好的行业领域、人才、民营、技术、政府关系,但巨人死掉了。我们看史玉柱总结,原因一是没管理、二是没文化。没有本事,只能有一时的猖狂,但不能长久地辉煌,这一点上中国许多企业给我们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爱多老总有一句名言:“不按牌理出牌” ,影响了很多了。但结局是胡志标进去了,爱多死去了。所以有记者说到:“打人的企业都死掉了,但那些被打的都活了下来。 ”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吴敬琏访问华为曾问过华为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任总脱口而出:“四个字,实事求是” ,中国企业

11、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实事求是按企业实际发展的规律来经营,企业是有规律的,象人活着一样,是有规律的。在今年高交会的论谈上,我有一个讲座,提出二个口号:“向资本家学习,向农民学习。 ”为什么?因为资本家比我们更懂企业,他们搞了几百年。我们中国人搞企业,现在算起来,还不到十年,南巡讲话,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向资本家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人家成熟的管理,资本家做的,绝对有道理,因为资本家不傻,而且这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我们现在不做,将来必须要做。第二个口号,向农民学习!为什么向农民学习,因为农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一句话,向资本家学习,是对我们的经营者讲;

12、第二句话,是对我们的员工讲,向农民学习先种庄稼,后收粮食。但现在不少人都嫌自己工资低,嫌自己拿得少,都觉得不公平不公正,但是没有一个人反思一下:你种了多少粮食,你为企业付出了多少?所以我现在觉得是一种很不公平的做法:都希望企业、企业家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关心过企业吗,关心过企业家吗?我们为企业付出了多少,我们的付出对得起企业发给我们的那份工资吗?这就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从前面的企业使命来说,从企业核心东西来讲,一个企业发展是有规律的:我觉得规律不是技术,技术可以买;也不是人才,有钱什么样的人才都能招来。人不重要,只是价格到了,什么样的人都会来。象 TCL,地理位置不好,一大堆

13、人还往那跑;市场也不重要,中国市场很大,没市场我们也可以开拓。什么最重要,本事最重要。一个企业核心能力要有几个方面,需要一个牵引,其它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企业的机制。核心能力应该有三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牵引力,企业激励机制是企业的内部动力,企业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基础,这可能是企业的共性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性。是否这三块合在一起,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个人观点,从企业案例讲,这三点可能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所以我今天的讲演题目可以归纳成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第一块,我想先讲管理,在这里班门弄斧。实际上企业的管理上存在许多误区。什么叫管理?定义一大堆。如果从上面说的来讲,企业是一帮人

14、在做一件共同的事,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这可能是一个最庸俗的定义。华为老板给管理下了一个定义:“管理实际上很简单,自己不干活,让别人干活,别人还能玩命地干。 ”在这里,我就想起了我们现实中的一个问题:经营管理,我们在这里谈经营管理,实际上它们不是一样的。第一点,经营干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经营要的是效益,经营是要赚钱的。管理要的是效率,管理不赚钱。世界上管理最好的组织是什么?军队和监狱、劳改所,他们都不赚钱。但管理得井井有条。对经营来说,它要的是效益,必须扩张。你在一个市场领域占有率越高,才能赚更多的钱。而管理要的是控制,管理要扩张就麻烦了。所以经营是一种外部现象,而管理是一种内部现象;经营是少数

15、人的事情,管理是所有人的事情。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分开,是要明晰一些误区。我的这张图,它实际上应该是一张八卦图,向韩国的国旗一样,经营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企业光有经营,那是个体户;光有管理,那是监狱。一个企业必须有经营,也有管理。对于企业,当他还小的时候,还是成长期时,经营是重点,因为我们要活下去,我们必须要赚钱,能发得出工资。当一个企业大的时候,管理就成为重点,中国死掉的企业,都不是因为经营出了问题,中国人是擅于经商的。世界上两大民族,中华民族和尤太民族是擅于经商的。中国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优秀在他们擅于经营上,比如张瑞敏、倪润锋,我觉得他们的经营水平不比比尔盖茨差。中国人在经营上很厉害,

16、但在管理上天生是很弱的,所以说巨人的失败就在于管理。许多企业在经营上赚了很多钱,但最终都被管理给滤掉了,到头来白忙碌。怎么吃进去,怎么吐出来,白忙呼,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上的漏洞太大。对于经营和管理来说,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强化经营或强化管理,这两个不是说有一个就足够了,它必须是一个平衡过程。既然如此,现在就围绕管理来谈谈几个误区,特别是人力资源上的几个误区。第一:以人为本。这是非常时髦的说法,几乎 80-90%的企业都把他视为管理名言,倒底该不该以人为本?这里澄清一下,首先以人为本并不是先进国家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是孟子讲的,标准的国产货。其次在我接触的外国案例中,尚没有一家企业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诺基亚只讲科技以人为本,而不是说诺基亚的管理以人为本。第二,以人为本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人是一个非常职业的人,而当一个人没有职业化时,落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有问题。整天不干活,大树底下好乘凉,吃企业,过生日还要送个大蛋糕外加玫瑰花?所谓职业的人,我想他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