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89882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 70 种之多,常见的有 10 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

2、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大锅饭 ”代抽象的“平均主义”)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

3、。(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 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是缩小夸张)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 与后一事物“下火 ”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4、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

5、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

6、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

7、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 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

8、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

9、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10、,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 70 种之多,常见的有 10 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

11、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大锅饭 ”代抽象的“平均主义”)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千

12、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 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是缩小夸张)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 与后一事物“下火 ”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13、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冒着

14、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

15、、通感、婉曲、讳饰等。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

16、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 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