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389809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节 绪论 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这段时期,受孕最初 8 周的孕体称为胚胎 (还没有成形),8 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胎儿期是没有肺循环的。二、围生期( 围产期)怀孕 7 个月到出生后 7 天这段时间为围生期。这个时间小儿开始接触外界,所以这个时间,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是最高的。三、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 28 天的时期。这段时间当爸的很辛苦。 。 。这段时间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也很高,仅次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有围生期首选,没有就选新生儿期。)四、婴儿期从出生到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要妈妈抱着的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2、。五、幼儿期自 1 岁至满 3 岁之前为幼儿期,快上幼儿园了,会跑会跳,这个时候容易发生意外。五、学龄前期自 3 周岁至 67 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在幼儿园这段时期,此期重要特点为智力发育非常快。六、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 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在小学这段时期七、青春期青春期:女童 12-18 岁,男童 14-20 岁 这是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形成第二性征第 2 节 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1.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2.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3.体格发育-快慢快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为由上

3、到下(小儿出生后先哭,哭是上面 )、由近到远(先胳膊动)、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 、头围、胸围等1.体重 是反映儿童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超过 9%,其它状况良好。无需处理。如果体重下降超过 10%或体重下降超过 10 天未恢复(双 10),那就要处理了。出生时体重 3kg三个月体重 6kg1 岁时体重 9kg2 岁时体重 12kg3、6 、9、12 四个阶段每次增加 3新生儿出生后前 3 个月每月增长 700800g

4、46 个月每月增长 500600g612 个月每月增长 300400g公式:4mm,平匀 7mm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裂;妇婴大*不发育,不能遮盖小*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裂形成;女婴大*发育,可覆盖小*及*指(趾)甲未达指(趾)尖 达到或超过指(趾)尖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2.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胎儿肺里充满液体,出生后口鼻挤出了 1/3,其余的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吸收延迟-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张力,妊娠 28 周- 羊水内出现,妊娠 35 周-羊水内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增加。缺乏-肺透明膜病和肺不张。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6-20 次/ 分。

5、刚出生的婴儿:60-80 次/ 分,1 小时后 40-50 次/ 分(2)消化系统: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吃多了溢奶;新生儿生后 24 小时内排出胎便,34天排完。(3)泌尿系统:婴儿出生时肾小球滤过率低,排酸能力低,浓缩功能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造成水肿或脱水症状。(4)造血系统:有两个交叉:年龄 高 低出生时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出生后 6 天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4-6 岁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5)神经系统: -发育最快最早。脊髓末端-第三四腰椎下缘,腰椎穿刺应在 L4/5 间隙进针 (成人腰穿一般在 L3、4。)(6)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很差,容易出现低体温,其原因有:体表

6、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体温中枢调节不稳定。棕色脂肪少,产热量少。(7)能量和体液代谢:足月儿每日钠需要量 1-2mmol/(kgd)早产儿每日钠需要量 3-4mmol/(kgd)3%盐水 12ml/kg 可提高血钠 10mmol/L(三) 新生儿的护理1.保暖:(1)暖箱湿度:相对湿度 50%60%(2)暖箱温度: 1kg 的婴儿出生 10 天以内,需要温度 35 度 (2 斤 10 天需 35)1.5kg 的婴儿出生 10 天以内,需要温度 34 度 (3 斤 10 天需 34)2kg 的婴儿出生 2 天以内,需要温度 34 度(4 斤 2 天需 34)记忆:2 斤小 10 需 35,3

7、斤小 10 需 34,4 斤小 2 也 342.喂养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有残留奶(上次喂的奶还有 1/3 残留在胃里)则减量,如持续仍有残留奶则改用鼻空肠导管。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 K1 1mg,早产儿连续用 3 天,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本质:缺氧。(一) 、临床表现新生儿窒息:Apgar 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上评价刚出生婴儿状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对生后 1 分钟内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注意其与体温没有关系 ),五项指标每项 2 分,共 10 分评分越高,表明

8、窒息程度越轻。810 分无窒息,4 7 分为轻度窒息,03 分为重度窒息。-与体温无关新生儿 Apgar 评分标准体 征 出生后一分钟内 评分标准0 分 1 分 2 分心跳次数 0 =100呼吸 无 呼吸浅表,哭声弱 呼吸佳,哭声响肌张力 松弛 四肢屈曲 四肢活动好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 有些动作 反应好皮肤颜色 紫或白 躯干红,四肢紫 全身红(二) 、治疗1.ABCDE 复苏方案:A(airway):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 A 是根本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B 是关键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

9、ation);进行动态评价。 E 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之中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 临床表现:1.轻度:出生 24 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2.中度:出生 24 至 72 小时症状最明显,出现惊厥3.重度:72 小时以上症状最明显,出现昏迷(二) 治疗1.供氧、纠正酸中毒2.抗惊厥治疗:苯巴比妥:新生儿期止惊-首选药物,负荷量 20mg/kg地西泮-年长儿首选3.脑水肿治疗:首选甘露醇,肺水肿-速尿。第 6 节遗传性疾病一、 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 Down 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一)临床表

10、现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1.智能低下2.生长发育迟缓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根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口外,流涎多。4.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5.常伴先天性心脏病二)细胞遗传学诊断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 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1.标准型:最多见,核型为 47,XX(或 XY),+21。也就是在第 21 对染色体上多出了一条染色体成为了三条。(正常的为两条 )2.易位型(1)D/G 易位 核型为 46,XY,(或 XX),-14,+t(14q21q)就是 D 组中的 14 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 G 组的 21 号染色体上去了

11、,所以染色体的总数没有变,为 46 条。其父母的染色体少了一条,所以核型为 45,XX(或 XY),-14,-21,+t(14q21q)。(2)G/G 易位 核型为 46, XY(或 XX),-21,+t(21q21q) 自体易位,就是 21 对染色体前面的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第二条上去了。G/G 易位的下一代患体病机率为 100%3.嵌合体型:常见的嵌合体核型为 46,XX(或 XY)/47,XX( 或 XY),+21。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预防主要是做产前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 (F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鉴别主要是与先天性甲减相鉴别,

12、只要记住先天性甲减的皮肤是粗糙的。二、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个病也是傻子,但和 21 三体综合征不一样,这个刚生下来不是傻子,而是慢慢变傻的)一)发病机制1.典型的主要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 ,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并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了神经细胞。所以就慢慢变傻了。由于不能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的作用合成是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所以苯丙酮尿症的患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都会减少,导致毛发变黄变白。苯丙氨酸及其酮酸从尿液中大

13、量排出,所以尿液有一种特殊鼠尿臭味。2.非典型的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缺乏,它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二)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最为突出,也是苯丙酮尿症最突出的症状。2.外观 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3.尿和汗液有特殊鼠尿臭味三)诊断1.新生儿期筛查:采用 Guthrie 细菌生长抑制试验2.较大婴儿和儿童的初筛:尿三氯化铁试验和 2,4-二硝基苯肼试验3.尿蝶呤分析:可以鉴别三种非典型 PKU。四)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第 7 节免疫与风湿性疾病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1.胸腺 是淋巴样干

14、细胞分化发育为 T 细胞的场所。如果胸腺发育不好,那么就容易感染,到 3-4 岁胸腺影在 X 线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2.T 细胞 足月儿出生时血中 T 细胞即达成人水平。其靶细胞为 CD4 细胞(CD4 见于艾滋、结核)。3.细胞因子 小儿 T 细胞分泌的 IL-4 及 LFN- 约在 3 岁以后达成人水平。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1.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 B 细胞成熟场所2.B 细胞 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就是由 B 细胞介导的。它比 T 细胞发育较晚。3.免疫球蛋白 是 B 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只有 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

15、g 类别。(IgG 通过胎盘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 ),生出后 3开始下降,6 个月完全消失。 8-10 岁又达成人水平。如果出生时血清 IgM0.3g/L,表明胎儿在宫内受过非己抗原的刺激。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1.吞噬作用 胎龄 34 周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己成熟了。新生儿期吞噬功能呈暂时性低下的改变2.补休系统 一般在生后 612 个月时,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不是一个病,而是一大堆病,它们共同的表现为反复感染(最易出现) ,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二、风湿热是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全身免疫性炎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16、变态反应 有些抗性链球菌的抗体可以导致 II 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主要)。也可以导致 III 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部分)2.自身免疫二)诊断标准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 链球菌感染证据心脏炎 发热 ASO 和(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阳性多关节炎 关节痛 咽拭培养或快速链球抗原试验阳性舞蹈病 血沉增快 环形红斑 C 反应蛋白 阳性 皮下小结 P-R 间期延长 老师的记忆技巧:五环星光下五(舞蹈病)环( 环形红斑) 星(心脏炎)光( 多关节炎)下(皮下小结)三)治疗1.休息(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2 周,若无心脏胺受累,2 周后就可以正常活动(2)有心脏炎但无心衰,应卧床休息 4 周。(3)心脏炎伴心衰,应卧床休息 8 周(4)心脏炎伴严重心衰, 应卧床休息 12 周2.清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