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89678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晋主管培训——管理基础知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节课开始之前,大家来说一下,觉得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强烈的成功欲、工作知识、良好的判断、同情心、自信心、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创造性和干劲、热情和乐观、责任心、分析能力2、 判断好领导/坏领导练习回忆您曾遇到过的最好的领导。为什么此人是最好的?请在下面列出您认为他是好领导的一些做法和素质。回忆您曾遇到过的坏的领导。为什么此人不够格?请在下面列出让您认为他是坏领导的一些做法和素质。有一句话说:21 世纪一个合格的主管首先要成为半个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 70%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各层级主管的本职工作。罗列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简单分析新晋部门主管培训 管理基础一、什么是管理?

2、今天,我们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同时肩负着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我们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管理好员工,这是一种巨大的工作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决定作用不亚于员工个人能力本身。同样的,我们的成就往往取决于老板的管理方式,以及我们是否获得充分的自主权、责任感、支持或指导。因此,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这种能力达到目的。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形成一种能在不同形势下应付不同类型员工的灵活风格。(一) 、管理的概念最近七十多年中有许多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管理进行定义,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集中观点的说法:1、这是由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Fa

3、yol)于 1916 年提出并由后人完善的。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强调了管理的普遍性,即管理在所有机构(包括政治、宗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克服了管理只局限于工厂的狭隘的观点,把对管理的研究作为一个项目而独立出来。6、这是毛泽东在 1964 年提出的观点。7、这是彼得德鲁克教授提出的观点。8、这是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持西蒙提出并由后人完善的。这些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某些方面的属性,应该说,其对管理本质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事实上,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一个人有效地利用时间是管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资收入也是管理。但我们要讨论

4、的管理主要是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的。(二) 、管理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的主体:实施活动的发出者(人);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就要对管理的效果负重要责任,既要管理组织,又要管理各 类工作,还要管理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顾客、信息);既包括组织要素及其组合状态,也包括组织系统运行的状态。其中组织要素既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印件,也包括工作任务、 组织结构、 组织制度、组织精神等。简言之,管理既要管人,也要管事,还要处关系。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务求以最低的资源消耗、

5、最佳的活动方式去安排和协调组织行为,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完成组织既定目标;管理的目的是发挥集体作用,满足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要。当人 类需要通过个人努力无法满足时,就得求助于集体。但自由组合的集体不久就会产生危机。管理是集体努力产生效果的必要条件。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管理的职能:(职能,是指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 )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行使管理职能,而不是一般的、具体的生产劳动。在 组织中,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共同形成管理的整体性活动

6、。如 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性活动都要围绕计划目标和决策方案进行,并且各职能性活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发挥管理的作用。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即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管理的大多数情况是人与人打交道,它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组织中的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的愿望。因此,管理 绝不等价于命令或强制,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阶层的关系才是管理的关键。(三)、管理的特点管理的动态性: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者可以是不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是年逾 8 旬的老人,如

7、今女性管理者已屡见不鲜。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者都在做着他们的管理工作。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管理活动的规律性,是有章可循。有序活动有规章,无序活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其次是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表现在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具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使之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也不断地通过管理活动的结果检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使之不断丰富与发展。如果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就必须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最终失败。管理的艺术性:是人对资源运用的组合技巧,是管理手段运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虽然管理需要遵循特啶

8、的原理或 规范办事,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章操作行为。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 时、因地制宜,需要灵活多 变、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里说管理的艺术性,就是要让你们意识到,管理科学不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 真正掌握管理知识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灵活地把这些知识应 用于实践并能根据自己体会不断创新,管理技能在课堂上是很 难培养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掌握。因 为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管理的创造性: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自然界首先是生态环境恶化,气温升高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矛盾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不断

9、升级。面对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社会矛盾的不断升级,我们的管理面临的无序状态会更多,按照传统的规章是不可能成功的。管理创新就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科技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物资基础。技术、方法、产品(四)、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是适应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它具有组织、指挥、协调生产的功能,只要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必然要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是各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共有的一系列经验和相关科学方法的总结。也就是说,管理的自然属性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 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与生产力

10、发展水平无关,资本主义的管理的社会属性带有剥削性和资本独裁性;社会主义管理是为人民服务,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以及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 。(五) 、管理与领导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这一现象随处可见:每个国家都离不开执政党和政府机构的领导,企业离不开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各级领导者的领导,军队离不开各级军官的领导,即使是在非正式组织中,也存在一个相对权威的人领导着组织内的成员。 管理学界对领导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近年来一些颇有代表性的观点:法约尔:“领导” ,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它的目标,就是保证经营的六项基本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

11、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完成。“管理” ,只是这六项职能中的一项,由领导保证其进行。但是,它在上层领导人的作用中占有那么重要的位置,以至有的好像这作用就纯粹只是管理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认为管理与领导是同一个概念,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似乎领导过程就是管理过程,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上,管理和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管理学家对领导的定义虽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是相同的,都认为领导是率领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与领导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的,但二者的区别却是显著的: 领导和管理并不完全属于同一范畴领导是管理的一个职能,一般称为领导职能,

12、但管理的其他职能,则不属于领导。比如组织中的参谋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管理工作,但不是领导工作。管理是指管理行为,而领导工作既包括管理行为,也包括业务行为。比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会见重要人物,参与谈判,出席一些公共活动。 领导与管理的范畴既有包含的部分,又有互相区别的部分,但一般而言领导主要是对人的领导,主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这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除对人的管理之外,而管理的对象还包括财、物,管理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财与物、物与人、人与财的关系。管理涉及的范围比领导所要广泛得多。 领导和管理相互区别,但密切相关资深烽火猎聘专家认为领导和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为层

13、次,但是它们密切相关、难以分离。领导活动的重点在于做出决策,确立奋斗目标、规划,以及制订相应的政策、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指引前进的方向等等,领导从整体发展的目标出发,着重于争取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管理是为了保证领导确定的目标,着重于维护和加强组织的正常秩序 管理包括决策。 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的工作达到自己(组织)的目标。 管理就是通过决策工作、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即要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组织目标实现的高效益的统一境界。(六) 、管理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就需要确

14、定和分配任务,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基本的点时,就是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这也就是管理的经典职能。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他的管理工作都只有在计划工作明确后才能有目的的进行。预估:预测未来所需的必备条件,即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预测就是通过调查分析,根据过去和现在对未来形势进行主观判断的过程。预测是为决策提供依据,预测的质量直接决定决策的质量。建立目标:确立必须取得的产量或成果。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指企业或组织所指向的终点。 目标管理是用系统的方法,将庞大复杂的事情和行为,整理为关键性的可控制目标的管理活动,激励所属成

15、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 目标的种类 依据目标的性质、顺序、层次等,对目标进行分类。 1、按照目标的性质分为: (1)数量化目标:以具体的数字所表示的目标,这种目标常用在直线部门。例如: 销售量或销售额; 生产量; 利润或利润率。 (2)进度目标:这种目标常用在职能部门。例如: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为“X 年 X 月底完成考评制度的改进” 。 其达成标准为: X 年 X 月底前完成草案编制; 解决 X X 问题,以具体的方式纳入考评制度之中; 满意度 80%以上。 (3)改善目标:例如: 改善 X X 工作的质量,零错误; 减少业务所需费用,办事员由 10 人减为 8人。(4)改革目标:重新检讨

16、部门的任务,建立新的组织目标。 (5)协同目标:同等职位间的联络协调,部门与部门的共同目标。例如:“原料、物料充分配合满足生产需要”的目标为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物料部门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为提高产品品质” ,则此目标即为质管部门的抽验目标,及现场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目标。 (6)集体目标:例如质管系统的团体目标。 (7)条件目标:为明确规定条件而设定的目标,条件变动时才修正目标。例如:目标 以大宗购买方式降低 X X 材料的价格为每支 5 元。 条件 当市场价格涨落在 5%以上时修正。 2、按照目标实现的顺序分为 (1)成果目标:销售量、生产量、利润等。 (2)手段目标:为实现成果目标所需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