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潮的社会学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89441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工潮的社会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工潮的社会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工潮的社会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工潮的社会学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群体逐渐出现多元化倾向,进而出现了每一阶段都不同的流行现象的产生。各种流行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这种渠道和形式仍将朝多元化趋势发展。“民工潮”是对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大规模、季节性从农村向外地,尤其是大中城市迁徙并向农村回归这一周期性发生的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分层的理论加以分析。一现象的社会学描述“民工潮”形成于农民因异地就业而发生的居住地的临时性迁移。农业对农村劳动力容纳的有限性和农民可以有新的农业以外的就业选择是两个必要前提,价值观方面的转变构成了民工潮的

2、个体主观因素。所以,民工潮的实质上包含了三重内容:居住地、职业和身份的阶段性转换,传统价值观念和农民特有的价值观念的改变。二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对民工潮的研究要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中探寻其演变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农民获得了较充分的经济自由和社会权利,他们可以不受限地外出和进城。这给予了农民在整个社会中提升社会层次的机会。这是农民工潮爆发的条件和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经济因素取代了政治权利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成为了决定人们社会层次归属的标准。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打工来为自己向更高社会层次流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他们正是构成农民工潮的部分

3、来源。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民外出打工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增加收入。能在外面找到挣钱的机会,在很多农民眼里,不只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代表一个人有阅历、见多识广,能够提高他们所属的社会层次和社会群里中的个人地位。这是民工潮形成的内在动机因素。三现象的社会效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包含正功能和负功能这两个方面的社会影响。1.民工潮是新的社会分层标准和新的社会流动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利大于弊。民工潮出现在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之后,表达了农民希望通过追求财富来提升自身社会层次的愿望。从中央对民工潮的态度来看,他们是越来越受到尊重的,成为被扶助的弱势群体。农民进城打工的经济意义:为城市建设

4、做出贡献,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城市工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的劳动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保证了农业的物质投入,促进了我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农民进城打工的社会意义:在城市里增加了一个社会底层,使原来的城市社会中的底层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形成了社会流动,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活力而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而民工潮的潮起潮落,也是使现代文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更直接有效,是我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量变的积累过程。民工潮的不利经济影响:对城市现行管理体制形成了较大冲击,诱发了城市生活局部无序现象。但是可以相信,通过制度调整、法律健全和城市文化的熏陶,这方面问题会不断得到改善。四对现象的建议对民工潮加以疏导是十分必要的。譬如政府要提供有效地服务;调整国家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让农民能够就近改行;要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民工潮这一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旨在强调应该对民工潮的合理关注和处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