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88499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旅游导览(上)笔试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北京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城的起源 P2-71 北京的地理形胜: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段,北以燕山山脉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壤,西以太行山脉与山西高原相比邻,东北与松辽平原相连,往南与黄淮海平原相接,东南距渤海约 150 公里)2 北京湾:自西向东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横亘在北京小平原的北部。它与南来的太行山山脉在南口的关口附近相交会,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山弯,又叫北京湾。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距今 7000 万年前形成,地质史上称之为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时期;最高山峰是东灵山 2303 米,最低

2、处-8 米(对照图看明白)3 北京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上溯到距今 50 万年前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周口店龙骨山。在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洞穴中,又发了距今两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20 世纪 90 年代,在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东方广场李嘉诚出资,并且建立了旧石器博物馆(导览下 65)4 东胡林人遗址:门头沟区东胡林村,发现的墓葬的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新石器时代人开始使用石斧、石铲等工具,并开始开垦自己的田园)5 夏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6 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燕、蓟:便是在商代就已存在于北京地区的两个自然生长起来的方国(小国)。蓟国的

3、核心势力范围主要在今永定河以北,包括北京小平原和燕山一带。蓟城即在今广安门内外一带。燕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永定河以南,都于“燕” ,即今房山区董家林,是北京地区的第二座城市。蓟、燕的并存和对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地理格局。公元前 1045 年(北京建城的开始),“燕盛蓟微” ,燕灭了蓟,并将都城也从燕城(董家林)迁到了交通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的蓟城,在今广安门一带。公园前 227 年,秦攻占了燕下都(河北省易县东南),公园前 226 年,秦国攻下了蓟城,从此燕与齐、楚、韩、赵、魏统一在秦的版图;第二节北京城的历史演进 P7一简述隋唐已蓟城为涿郡治所,统称幽州;辽又已蓟城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

4、金朝继辽之后,于 1153 年迁都于此,名为中都;到元朝,又在中都城东北郊建新城,称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承袭了北京城;1 秦汉时的蓟城秦汉时的蓟城既是这里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原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之间贸易往来的经济中心。原来的燕国被分为 6 个郡,其中广阳郡治所在蓟城; 2 隋唐时的幽州城隋朝,蓟城为涿郡的治所。唐初又改涿郡为幽州,建立悯忠寺为纪念与高丽作战死的战士,清时改名为法源寺;二辽南京城 P9部落贵族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诸部;之后吞并了今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的“燕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建立陪都(首都意外另建新都);因其位于所统辖疆域的南部,所以又称南京,也成燕京;

5、辽代设有“五京 ”,五京之中已南京规模最大;五京制便是在“四时捺 na 钵 bo 制”(四处为家意思)基础上,一种统一管理和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政策;城的北部,在北魏所建寺庙旧塔基础上,建了辽代建筑风格的砖塔,即今日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三金中都城1 女真族的兴起金在灭辽,又灭亡了北宋政权后,于金天德 5 年(1153 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新纪元,北京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正是由金中都开始的。2 中都城的城墙城门金中都城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3 中都城的规划布局中都城的故址在今广安门南,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正北的大安殿为金宫主殿

6、。在广安门以南,大安殿位置建立纪念阙,写建都记;广安门以北 200 处,建立纪念柱,写建城记;导览下 P73金因为卢沟桥所在的渡口位置重要,修建卢沟石桥,名“广利桥” ,意为“广而得利” ;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施工时,发现了金中都南城墙下的一个水关(水关遗址)P10金朝就出现了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中南海)、琼岛春阴、蓟门飞雨(北土城,后人改为蓟门烟树)、西山积雪(香山,后人改为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金台路或者崇文门夕照寺)四元大都城 P13(元大都城图)元太祖忽必烈决定放弃中都城旧址,在其东北郊,以琼华岛为中心兴建新都,从莲花池水系上历代相沿的城址,转移到高粱河水系的

7、新址上来1 蒙古族的兴起忽必烈派刘秉忠来燕京相地,并决定放弃中都城旧址,在其东北郊,以金代离宫-大宁宫琼华岛为中心建新都;2 大都城的城墙城门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 规定: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北城墙在德胜门外 2.5 公里的小关一线,土垣的遗迹依然可见,长 6730 米;四周辟 11 门:南城墙正中为丽正门(今天安门南);左为文明门(今东单南);右为顺承门(今西单南);北城墙仅开两门,东为安贞门(今安定门外小关);西为健德门(今德胜门外小关);东面三门自南而北为齐化门(今朝阳门);崇仁门(今东直门);光熙门(今和平里东);西面三门自南而

8、北为平则门(今阜成门);和义门(今西直门);肃清门(今学院路西端);城墙全都用夯土筑就,城的四角设有角楼;当时为防止雨水冲刷和排水防侵,城墙顶部还设有半圆形的瓦管,用于排水,并用苇草编织而成的苇帘自上而下將整个城墙遮盖起来,史称“蓑城”;称为“三头六臂两脚的哪吒城”元大都北土城联通部分东、西城墙北段,长约 9000 米的遗址,已于 21 世纪初建成为“元土城遗址公园”3 大都城的规划建设按照周礼考工记所载的营国制度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的规定A 全城平面布局中心的确定:大都城实测的几何中心,即大都城四角对角线的中心点在今旧鼓楼大街的南端;而且还在这个中心点树立了一个石刻的标志,题为“中心

9、之台” ;台东建以中心阁,往南经万宁桥(后门桥)。B 皇城在大都城的南部中央;隆福宫和兴圣宫是皇后和皇太子居住的所在,在太液池的西岸,与东岸的大明宫、延春阁形成“三足鼎力 ”的态势;查图,找不到地点;C 全城的街道都有统一的标准,大街二十四步阔(38-38 米);小街十二步阔(18-19 米);南北与东西街道,相交成一个个棋盘式居住区-坊;大都城内共 50 坊;D 从丽正门或顺承门出城直奔中都城的多条斜街便是这样形成的,比如从前门大栅栏到虎坊桥的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P13辽南京城 26 坊,金 62 坊,元大都城内 50 坊;明 36 个坊(内城 28 坊,外城 8 坊)五明清北京

10、城 P16一永乐帝迁都北京洪武三年 1370 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1399 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历经四年,朱棣夺取帝位,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永乐元年 1403 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1419 年拓展北京南城,即将原大都城南墙南移约二里(从今长安街南迁至前三门大街一线);永乐十八年 1420 年,北京宫殿城池告成;永乐十九年 1421 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二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1 凸字形城墙:徐达、常遇春于 1368 年洪武元年攻下元大都城后,改名北平。为便于防守,在北城墙 5 里处另筑新城。北城墙仍然只设 2 座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南

11、城从今长安街一线推进到“前三门” 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正阳门乃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所以有“国门 ”之喻;西直门进水车,水门之称;朝阳门进粮车,粮门之称;崇文门曾设有税关,税门之称;宣武门走囚车;明嘉靖开始增筑外城,设 7 座门:正南为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为广渠门,西面为广宁门(广安门);东西与内城交接处,开东便门、西便门。就这样,最终形成了外观呈“凸”字形的北京城墙。所谓“外七、内九、皇城四,九坛八庙一口钟” P162 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明在元后宫主建筑-延春阁的旧址上堆起了一座土山,号称 “万岁山”;风水学所谓背山面水之意;但更是为了压

12、制前朝,所有有镇山之称;3 清朝定鼎京师和西郊园林的开发;清顺治将改建后的承天门改称天安门;万岁山改称景山;乾隆年间,增加五座亭子,中间万春婷,东侧周赏、观妙亭,西侧富览、辑芳亭;明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称可汗,正式建立“大金” 政权,明崇祯十六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称帝,女真人正式称为满族清初实行“满汉分治 ”汉民不得入住内城;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即万寿山、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这就是“三山五园”在避暑山庄外,修筑了博仁寺、普宁寺(大佛寺)、安远庙(伊利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普佑寺,合称“外八庙”六民国时期的北平11912 年

13、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认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前门的设计方案:1915 年拆除了瓮城,在正阳门城楼两侧各开了一个城门洞,便于同行;31925 年 10 月故宫博物院成立;4社稷坛改为中央公园,1928 年改为中山公园;51949 年 1 月 31 日北京解放;第二章古都北京的规划特色 P22第一节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和成就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的发展脉络1 城的出现是氏族制度瓦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 中国历代都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夏商周的萌芽期,春秋战国的雏形期,秦汉隋唐的发展期,宋元明清的成熟期;二国内外规划大师对明清北京城的评价1 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说

14、:“北京古城是世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杰作,是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结晶”;其设计过卢浮宫、金字塔前的玻璃屋顶、西单中国银行总行;2 丹麦规划师所著城镇与建筑一书;3 英国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览下 P86第二节北京城的规划建设特色一平面格局1 古人认为天届是一个以北辰“帝星” 为中心,以“四象、五宫、二十八宿” 为主干的社会体系;帝星周边四座宫殿: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其四周又有二十八宿;汉长安城效法北斗,而称之为斗城;二中轴线1 中轴线是一条起自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景山万春亭,止于

15、鼓楼、钟楼,长达 7.8 公里。中轴线上的建筑,无论其高度、体量、形制、色彩等的运用,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规制中等级最高的2 一般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多用歇山顶或重檐歇山顶,庑殿顶或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沥粉贴金双龙和玺或龙凤和玺彩画,九开间、五进深,檐角置 9 个神兽。清太和殿却把它们用到了极致:面阔 11 间,檐角的神兽用到了 10 个。从大明门(清改称大清门)到万岁山(清改称景山)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精华的一段,总长度是 5 里,而从大明门到奉天殿庭院中心的长度是 3.09 里,二者纸币正好是 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率”三里坊街巷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 规定:国中九经九纬;纵横的街道把明

16、北京城分割成了 36 个坊(内城 28 坊,外城 8 坊);棋盘式道路;四宫苑明北京城,皇城内的“内三海” ,即北海、中海、南海; “外三海”即前海、后海、西海(积水潭);北京城中的这片连珠般水域原是古高粱河的故道;古称白莲潭(内外三海);第二篇历史文化遗存 P31第一章天安门及广场第一节历史1 天安门是明清北京城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建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当时叫承天之门,寓意承受天命;承天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 5 间,进深 3 间;2 明代皇城四门分别为承天之门、北安门、东安门、西安门;清将皇城的南门和北门,改名为天安门、地安门;三大殿皇极殿、中级殿、建极殿,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内和外安的儒家思想;第二节天安门城楼一城楼:天安门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1 天安门城楼大殿,为覆盖黄色琉璃瓦的重檐歇山式殿顶,面阔 9 间,进深 5 间,象征九五之尊;面积约 2000 平方米,全部用金砖铺地,殿内有 60 根红漆巨柱;2 城台下部设有 5 个大小不一的拱形门洞。中央御路门洞有 9 行 11 路 99 个包金馒头钉,特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