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877200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桥中学创建“红土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总构想】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师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了师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我校可以举办“读书节” 、 “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去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组织师生围绕读书,开展丰富有意义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2、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活动中,将以学生为主人,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智慧,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为今后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子,使学生在书籍的陪伴下走向广阔的人生,使书籍成为学生生命的寄托,终身的伴侣。【目标设计】1、 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经典好书为友,进一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促进书香校园建设。2、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3、在“读书节”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为学生的成长积

3、淀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过程设计】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爱读。要培养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十分重要。读书节期间,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爱上书籍。举办开幕式。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召开隆重的开幕式。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节的主要活动。将本次读书活动的主旨(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制成条幅悬挂于校园里。发出读书倡议。通过周一升旗向全校学生发出读书的倡议书,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向全校家长发出读书倡议,使每个家庭都能洋溢浓浓的书香。展示读书格言。读书节活动期间,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朗读几条名人读书名言或几条我校

4、学生自己写的读书格言。2书签设计比赛。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美术课,组织学生进行书签设计比赛,分别在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学段评选出十张最佳书签,作为首届读书节的纪念品印发给每个学生。布置读书板报。读书节期间,各班布置好读书板报,并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二、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使学生能读。对书的兴趣与喜爱,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所以我们要努力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逐渐使读书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课程。控制作业时间。活动期间,要控制每天的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倡导师生同读。活动期间,每星期各班都要安排 2 至 3 次的师生同读时间,以教师的读书行为

5、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充分利用班会课、阅读课。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各安排一节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尽情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三、教给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是提高读书成效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渗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在活动期间,教师利用班级活动的时间,多介绍名人读书故事,让学生懂得大凡伟人都爱读书,以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并从中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介绍读书方法。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要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并利用班会课或班级活动时间上一节读书方法指导课,尤其要学习和掌握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访家乡文化名人。组织高年级学生了解和

6、采访家乡的文化名人,感受文化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四、拓展广阔的读书领域,使学生泛读。学生读书应具有一定的广度,阅读面不宜过窄,我们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制定推荐书目。广泛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学生读物,从中精选出一部分书籍,制定出推荐书目,推荐给学生平时阅读,倡导学生多读经典。教师新书推介。利用学校广播,组织青年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类新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科协同配合。不仅语文学科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数学、英语、理化生、美术、音乐等学科也要重视本学科的课外阅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适当添置新书

7、。活动前,学校阅览室购置部分新书供学生借阅,以增强学生阅览室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其在读书方面的导引作用。参观图书馆。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在畅游书海中,感受学习的永无止境。3学会网上阅读。利用信息课,让学生了解学生读物网站,学习进行网上阅读、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拓宽阅读领域。五、品味美妙的读书感受,使学生乐读。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充分体会读书的美妙感受,以增强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举办征文活动。学校利用校刊思之源举办“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将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收获、故事等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学校把其中的优秀作品与学生设计的书签

8、等编印成书。举办诗文诵读会。在活动期间,学校举办师生同台诗文配乐朗诵会,诵读师生们喜爱的诗文,展示师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师生的读书品位。编写读书小报。中高年级组织学生编排读书小报,将自己收集的读书名言、自己的读书感悟、读书故事等与读书相关的资料编成小报。成立读书俱乐部。学校将成立我校读书俱乐部,以学生阅览室为阵地开展新书推荐、交流心得等活动,并不断发展会员,扩大读书俱乐部的队伍。六、展示丰富的读书成果,使学生勤读。在读书节结束时,充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使学生看到读书的收获,享受丰收的喜悦。举办知识竞赛。在高年级举办百科知识竞赛,内容将涵盖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各个学科,以了解同学们的知识掌握

9、情况。编印读书专辑。配合读书活动,出一期思之源读书专辑,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读书成果。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检验学生的读书情况,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校的主持人队伍培养新人。展示读书活动。在读书节闭幕时,各年级将本年级读书节期间开展的活动、成果等进行展示。评选读书先进奖。制定先进奖评选条件,读书节结束时,根据条件评选出读书先进金奖、银奖、铜奖,奖励书籍。举办教师书展。在展出同学们的读书成果时,将我校教师编辑的校本教材、出版的书籍同时展出,以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具体实施】一、走进书里去1、向全校发出读书活动倡议书。召集全校师生建设“书香校园” ,营造浓厚氛围,拉开活动的序幕。2、分

10、低中高年段向全校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每天保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自由读书时间,轮流安排学生进学校阅览室看书。3、深入开展班级读书角和好书交流活动。可要求各班开展“献一本看百本”师生4共建图书角活动,充实各班图书角的图书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 ,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个人藏书优势,让每个学生动能多读书、读好书。4、全班同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发表读书感言,组织班级读书会。同时,开展班级间的图书漂流活动。二、在书海中漫游1、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2、创建“书香班级” 。各班紧紧围绕以创建“书香班级”为主题,通过分组讨论,小组

11、发言等形式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并在本班通过创建“书香班级”活动方案。3、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印发告家长书 ,进行宣传发动,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实现个人藏书 10 册以上的目标,开展好“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实现父母与子女同读、同写、同感悟、共交流。4、各班一堂读书研究课。读书研究课的内容或是指导读书方法,或是畅谈读书体会,或是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动要求】:1、全校师生要提高对“书香校园”的认识,要把它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2、各班务必利用“书香校园”工程建设的契机营造读书氛围,激励读书热情,提升读书质量。 3、充分利用学校

12、阅览室交流读书体会。 4、要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每位教师在认真阅读自己喜爱书籍的同时阅读经典名著,以提高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的能力。5、各年级、班级要在学校“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各类班级读书活动。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课型:读书推荐课;读书交流课(内容与心得);美文欣赏与佳段品评;读书指导课(精读、泛读、略读、速读等训练)等。6、开展中华经典古文诵、背活动,根据年级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7、确保每位学生在家每天有一小时读书时间,制定表格,家长督促、教师检查。5团委 政教处2011-1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