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87526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铸坯中气泡产生原因分析及判断方法发表日期:2007-1-10阅读次数:689摘要:本文对连铸坯气泡的成因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识别气泡类型及改善和解决气泡问题的方法。关键词: 连铸坯 气泡 氩气保护1 前言在钢的连铸过程中,不论是连铸“准沸腾钢”还是连铸高纯净度的镇静钢,国内外许多钢厂都遇到过连铸坯中的气泡问题,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关连铸坯中气泡问题的科技文献,国内主要是侧重于连铸低硅低碳拉丝材等“准沸腾钢”,高品质钢连铸坯中的气泡问题的研究主要见诸国外文献,国内文献不多。韶钢 2 号板坯连铸机于 2003 年 5 月投产,至 2004 年 10 月,所生产的 Q235、Q345

2、、45、50、船板等钢号都出现了一些气泡废品。为此,本文根据前人的理论、经验以及韶钢的生产实践,对连铸坯气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推断连铸坯气泡的成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了改善气泡问题的目的。2 气泡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特性分析根据炼钢理论及前人的经验,连铸过程产生气泡(包括针孔)的主要原因有 3 类脱氧不良、外来气体(空气、保护性气体)、水蒸气(来自潮湿的添加料和耐火材料等)。2.1 脱氧不良2.1.1 CO 气泡产生机理脱氧不良时,产生的气泡为 CO 气泡。文献表明,在 1500左右,钢液中与0优先发生反应的元素排列顺序为:Ca,Ba,Re,Al,Si,C,V,Mn,Fe

3、,P,Cu,其中的 Si,在 1500附近,跟O反应的优先顺序与 C 相当,即O会与C、Si同时发生反应。当钢中存在0时,发生碳氧反应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一定温度下,排在C元素之前的强脱氧剂M与0反应达到平衡时的0浓度高于C与O反应达到平衡时的O浓度。钢中碳氧反应:C+O=COrG o=-22186-38.386 T(J/m01) (1)则:lnK=ln(Pco/P o)/(aca0)-2668.5/T+4.617因此:a ca0=Pco/POEXP-268.5/T4.617 (2)假设 CO 分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无其它气体,Pc0/P o=1,令:T=1500+273=1773K则:a c

4、a0=0.002194 (3)设活度系数 fc=fo=1,当 wc=0.06(低碳拉丝用钢的碳含量)和 0.46(45 号优质碳素钢的碳含量)时,由式 (3)计算得到:w o=0.03657 和 0.004770 (4)这是在以上假设条件下,与C平衡的O值。当钢中存在酸溶铝时: 2Al+30=A1 2O3(s)rG o=-1202070+386.28 T(J/m01)(5)则:lnK=ln1/(a Al2a03=144584/T-46.46因此:a Al2a03=exp-144584/T+46.46 (6)令Al、0的活度系数均为 1, T=1500+273=l773 K令 wAl=0.010

5、 和 0.003,计算得到:w o=0.00004 和 0.04 (7)这是在以上假设条件下与A1平衡的0值。由(4)、(7)可知,当钢液中Al含量为 0.010时,不论C为 0.06或 0.46,钢中的O都是先与A1反应,也就是说,钢中氧由脱氧元素A1控制,不会发生碳氧反应;当钢液中A1含量为 0.003及以下,而且钢中不存在Ca、Re等其他强脱氧元素,或其含量太低,不足以控制钢中0时,钢中的O都是由C控制,首先发生碳氧反应,钢中 C 含量越高,越容易发生碳氧反应。韶钢 4 个钢号的典型化学成分,如表 1 所示。表 1 韶钢 4 个钢号的成品钢板化学成分/钢号 Al C Ca Cu H Mg

6、 Mn N O S SiQ235B 0.010 0.14 痕量 0.05 0.0002 痕量 0.30 0.035 0.0050 0.020 0.20Q345B 0.015 0.16 痕量 0.05 0.0002 痕量 0.30 0.040 0.0040 0.010 0.3045 0.010 0.46 痕量 0.05 0.0002 痕量 0.30 0.040 0.0040 0.010 0.30SL-05 0.002 0.06 痕量 0.052 0.0002 痕量 0.30 0.040 0.0200 0.010 0.05由表 1 可知,由于前面 3 个钢号的铝元素含量都在 0.010以上,因此,

7、钢中的O由A1控制,不会发生碳氧反应;而第 4 个钢号 SL05,铝元素含量低于 0.003,钢中的0由C控制,发生碳氧反应。以上的计算方式,是假设有关元素的活度系数为 1,更精确的活度系数,可利用钢液中相关元素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 eij及各钢种的化学成分进行计算:lgfc=e cjwj (8)lgfo=e ojwj (9)计算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 韶钢典型钢种的 C、O 活度及活度积钢种 fc C ac fo O ao acaoQ235B 1.038 0.14 0.145 0.871 0.0050 0.0044 0.00063Q345B 1.054 0.16 0.169 0.839 0

8、.0040 0.0034 0.0006845 1.099 0.46 0.506 0.747 0.0040 0.0030 0.00152SL-05 1.008 0.06 0.0605 0.951 0.0200 0.0190 0.00115以上所计算的碳氧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以钢中 C0 分压为 1 个标准大气压为前提,碳氧反应发生的位置,相当于靠近钢水表面的钢液中的 CO 气泡与钢液的界面处。实际上,钢坯中 CO 气泡的出现,经历了如下过程:1)树枝晶间的浓缩相(较大的碳氧浓度积)中形成针孔气泡源;2)通过局部的碳氧反应,针孔形成临界气泡;3)通过气液界面持续的碳氧反应,临界气泡长大形成宏观气泡;

9、4)一部分宏观气泡长大后,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同时,气液界面持续碳氧反应,并吸附所遇到的夹杂和其它气泡,最后从钢水中逸出,或被凝固界面捕获留在连铸坯中;一部分宏观气泡不运动,附着在原树枝晶间,成为连铸坯“针孔”或皮下气泡。因此,连铸坯中气泡的形成,生核(临界气泡)和长大是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气泡源,主要在铸坯凝固过程的固液界面,而不是在相当于均相的钢液中。而临界气泡的形成和长大,与钢水的系统压强密切相关。系统压强一般分为如下两种:P 生 =Pco+PH2+PN2P 阻 =P 环境压强 +P 钢水静压强 +P 附加压强 只有当 P 生 P 阻 时,CO 气泡才能形成和长大。而连铸过程 P 阻

10、 最小的位置,就是最靠近结晶器液面的凝固坯壳的固液界面,越往下,钢水静压强越大,气泡越难形成和长大。距结晶器液面的一定深度,P 生 P 阻时,即使树枝晶间的浓缩相中形成针孔气泡源,但形不成临界气泡,更谈不上气泡长大,此时,即使钢中有一定的碳氧浓度积,碳氧反应也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上述分析表明,铸坯中由于脱氧不良而形成的 C0 气泡,其存在的位置,从铸坯横截面观察,应该分布在铸坯皮下的一定深度。2.1.2 CO 气泡实例韶钢于 2000 年开发的 SL-05 低碳拉丝准沸腾钢方坯,几乎每条方坯都存在皮下气泡和针孔,分布很有规律,气泡严重时,形成“蜂窝”状,窝孔的分布方向与凝固方向相同,蜂窝状气泡在

11、钢坯横截面(用刨床加工实物)上的分布如图 1,横截面的芯部存在一个非常对称的正方形,其内不存在气泡。图 1 证明了在其它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存在一个由钢水静压强决定的气泡生成临界压强,也就是说,大于该压强的钢水,不再生成 CO 气泡。图 1 准沸腾钢方坯横截面上的蜂窝状气泡示意图(阴影部分)2.1.3 改善和消除 CO 气泡的措施加大连铸坯一冷水强度,提高连铸坯拉速,可适当减少C、O的相界面偏析富集,减少针孔气泡源,同时使钢水快速进入高静压强的下部区域,能够有效抑制 CO 针孔气泡的长大。为了顺利连铸低硅低铝准沸腾钢水,保证不产生大量皮下气泡,一方面,必须摸索出低碳准沸腾钢的合理的氧浓度(用

12、固体电解质氧浓差电池测定钢中氧活度,通过钢包喂硅钙丝调节其值),韶钢的经验值为中包 ao=306010 -6;另一方面,在钢水中氧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拉速,进一步抑制皮下气泡的生成。2.2 外来气体(保护性气体、空气、水蒸汽)2.2.1 空气及其二次氧化当连铸过程的钢水淌开浇铸,使钢流表面与大气直接接触,或保护浇铸装置有缝隙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则发生钢水的二次氧化,钢中吸入大量空气。一方面,在气、液界面,空气中的氧分子、部分氮分子溶解进入钢中,增加了钢中0、N含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部分地与钢中 C、Si、Mn、A1 等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 C0 气体。钢液吸入空气导致二次氧化产

13、生 C0 气泡的行为与钢水脱氧不良产生 CO 气泡的行为相同。另一方面,未溶解的空气(混合气体),以气泡的形式进入钢液,其行为与后面描述的保护性气体氩气相似。溶解在钢液中的部分氮、氧、氢等原子,当与钢中已经存在的气泡边界接触时,也会以原子形式扩散至界面,形成氮、氧、氢分子,进入气泡。2.2.2 水蒸汽主要来源有如下几方面:1)精炼过程中添加的合金、造渣料、大、中包覆盖剂、结晶器保护渣,含有一定的水分,其中的部分水,分解成H、0进入钢液。为此,必须保证合金料的干燥或采取烘烤措施,保证进厂的覆盖剂、保护渣的水分在 0.5以下,防止受潮。2)连铸过程,铸机水冷系统产生水蒸汽,由于抽风机能力不足,水蒸

14、汽会沿铸机上升,在结晶器上盖板下表面凝成水滴,从结晶器铜板上口边沿流入结晶器,进入结晶器保护渣,甚至部分水蒸汽从组合式结晶器角缝进入并上升,进入保护渣中,导致保护渣湿润,并在弯月面结渣,造成连铸不顺。这部分水蒸汽,只有很小一部分能进入烧结层,分解成H、0原子,而H、O原子进入钢水之前,必须透过溶渣层,因此,应该只有极小部分能最后进入钢液。3)耐火材料中的水。主要指中包等耐火材料烘烤不干,在浇铸的前一阶段(主要是连浇炉的头几块坯或第一炉),水蒸汽全部进入钢中变成H、0原子。最后,若形成气泡,其化学成分应该是以 CO(如果钢中的脱氧合金如铝含量较高时,主要形成氧化物夹杂,不会形成 CO)和 H2为

15、主,而且,其气泡的特点是:只有浇次的头一炉的前几支坯出现气泡,越到后面,气泡越少。一些钢厂的连铸坯,经常出现坯头气泡,这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开浇时,保护浇铸尚未到位,二次氧化较严重)。2.2.3 氩气当连铸采取全程保护浇铸且采用氩气保护时,在大包与中包之间,从大包下水口与大包浸入式长套之间的缝隙进入钢水中的氩气,随后从中包的钢液表面上浮逸出,气泡基本上不会进入结晶器。在中包与结晶器之间,从中包的塞棒、中包上水口透气砖、中包上下水口缝隙等位置进入钢水中的氩气,随钢流进入结晶器,这些氩气的作用:1)氩气防止了水口结瘤,抑制了组合式水口吸入空气导致的二次氧化;2)气泡从结晶器钢液的逸出活跃了结晶器保护渣;3)氩气泡边随钢流运动,边向上浮,加速了钢液中夹杂的上浮;4)还有冷却塞棒的作用。但是,进入结晶器的氩气泡,随钢液运动至结晶器的一定深度的不同部位,在固液界面,凝固的枝晶会捕捉气泡,导致铸坯气泡的形成。2.2.4 外来气泡的特点外来气泡,指氩气、空气等以气态形式进入钢中的气体,这里重点针对保护性气体氩气泡。文献介绍了美国内陆钢厂(Inland SteelCompany)的 1 号板坯连铸机(900mm 弧形结晶器,铸机半径12.3m,结晶器中的坯厚为 240)所生产的低碳和超低碳钢板坯,冷轧钢卷的表面或皮下出现铅笔状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