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65150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属于我们湛江的红土文化湛 江 , 不 仅 地 理 位 置 独 特 , 而 且 有 着 独 特 的 民 间 文 化 和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间艺 术 。 有 人 在 描 述 地 方 风 俗 时 曾 用 “十 里 不 同 风 , 百 里 不 同 俗 ”来 表 达 风俗 因 地 而 异 的 特 点 , 事 实 上 , 真 正 做 到 “十 里 不 同 ”的 地 方 毕 竟 不 多 , 象二 人 转 , 走 遍 东 北 大 地 , 都 在 唱 ; 大 秧 歌 , 北 方 农 村 , 都 在 扭 。 但 是 在 湛 江却 不 同 。 这 里 是 一 县 一 俗 , 一 乡 、 一 镇 一 “术 ”,

2、 真 真 正 正 是 “十 里 不 同风 ”。 湛 江 , 完 全 可 以 称 得 上 是 一 座 民 间 艺 术 “金 矿 ”, 不 仅 艺 术 形 式 举世 罕 见 , 而 且 艺 术 水 平 之 高 也 令 人 叹 为 观 止 。 这 些 民 间 艺 术 都 是 湛 江 人 民 在 千 百 年 的 历 史 演 进 过 程 中 , 充 分 发 挥 自 己的 聪 明 才 智 , 反 复 摸 索 、 不 断 完 善 创 造 出 来 的 文 化 财 富 , 是 留 给 后 人 的 无 价之 宝 。 正 是 这 些 无 价 之 宝 , 奠 定 了 今 日 湛 江 和 湛 江 人 的 气 质 、 风

3、 度 和 底 蕴 。有 学 者 将 湛 江 民 间 艺 术 按 表 演 内 容 分 为 龙 舞 、 狮 舞 等 类 型 , 但 根 据 笔 者 观 察 ,湛 江 市 的 民 间 艺 术 可 以 分 为 舞 蹈 、 音 乐 和 造 型 三 大 艺 术 门 类 。 舞 蹈 类 按 表 演 时 的 空 间 维 度 的 差 异 , 可 以 分 为 二 大 类 , 一 是 平 面 演 出 。这 类 民 间 艺 术 的 特 点 是 以 平 面 舞 台 演 出 为 主 。 代 表 艺 术 是 东 海 岛 的 人 龙 舞 。二 是 高 空 演 出 。 这 类 民 间 艺 术 突 破 了 平 面 舞 台 的 局

4、 限 , 在 纵 的 方 向 上 拓 展 演出 空 间 。 代 表 艺 术 是 较 为 普 及 的 高 桩 舞 狮 和 没 有 普 及 的 廉 江 的 舞 鹰 雄 等 。 音 乐 类 也 可 以 分 为 二 个 大 类 。 一 是 演 唱 , 如 雷 歌 ; 二 是 演 奏 , 如 廉 江 安铺 八 音 和 吴 川 陶 鼓 。 补 充 一 下 , 这 里 没 有 提 到 粤 剧 或 雷 剧 , 因 为 粤 剧 不 独 湛江 有 , 而 雷 剧 又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独 立 的 剧 种 , 越 来 越 多 的 专 业 人 士 参 与 创 作 与演 出 , 相 对 来 说 , 算 是 “修

5、成 了 正 果 ”, 升 堂 入 室 , 已 经 不 是 “民 间 艺 术 ”了 。 造 型 艺 术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基 本 上 是 以 静 止 的 造 型 为 主 , 表 现 的 是 一 个 场面 、 一 个 瞬 间 。 也 可 以 分 为 纯 静 态 和 动 中 有 静 二 种 形 式 , 纯 静 态 的 艺 术 形 式主 要 有 吴 川 泥 塑 、 雷 州 石 狗 , 动 中 有 静 的 艺 术 形 式 主 要 是 吴 川 飘 色 。 湛 江 民 间 艺 术 特 点 除 了 一 县 一 俗 , 一 乡 一 镇 一 “术 ”和 水 平 之 高 、 形式 为 世 所 罕 见 之

6、外 , 还 有 这 样 一 些 特 点 值 得 一 记 : 一 是 历 史 悠 久 , 在 起 源 地 有 着 深 厚 的 群 众 的 基 础 。 如 舞 鹰 雄 、 陶 鼓 等 都有 百 年 以 上 的 历 史 。 在 当 地 ( 主 要 指 本 村 ) , 很 受 群 众 的 欢 迎 。 每 次 演 出 ,四 乡 八 邻 的 群 众 都 涌 来 观 看 。 二 是 动 物 舞 蹈 居 多 。 湛 江 的 民 间 艺 术 种 类 繁 多 ,但 其 中 占 多 数 的 还 是 动 物 舞 蹈 。 如 龙 舞 、 醒 狮 舞 、 貔 貅 舞 、 鹰 雄 舞 、 蜈 蚣 舞等 。 在 舞 蹈 中

7、, 这 些 动 物 的 造 型 夸 张 , 头 威 、 眼 大 , 气 势 凶 猛 。 这 些 舞 蹈 除了 做 了 娱 乐 之 外 , 更 多 的 是 镇 妖 避 邪 , 祈 福 求 祥 。 三 是 多 数 艺 术 形 式 表 现 的都 是 一 个 情 节 化 的 内 容 , 或 这 种 艺 术 形 式 有 一 个 情 节 化 的 故 事 传 说 。 如 舞 鹰雄 表 现 的 是 鹰 雄 相 斗 ; 人 龙 舞 传 说 起 源 于 反 清 复 明 。 四 是 许 多 动 物 舞 蹈 的 最高 潮 都 在 “采 青 ”上 。 “青 ”即 指 青 草 , 所 谓 “采 青 ”, 就 是 把 一

8、棵 象 征着 青 草 的 物 品 采 下 。 采 下 “青 ”之 后 才 能 够 得 到 被 祝 贺 的 人 封 的 “利 是 ”。这 个 “利 是 ”是 舞 者 的 辛 苦 费 。 五 是 个 性 鲜 明 , 独 立 性 强 。 这 些 民 间 艺 术 个性 鲜 明 , 特 点 突 出 。 既 或 象 同 在 吴 川 市 境 内 的 飘 色 、 陶 鼓 、 泥 塑 、 舞 貔 貅 等艺 术 , 基 本 上 没 有 太 多 艺 术 形 式 上 的 重 复 或 相 近 , 而 是 表 现 出 截 然 不 同 的 个性 特 点 来 。 现 择 艺 术 形 式 独 特 、 影 响 大 、 深 受 群

9、 众 欢 迎 的 民 间 艺 术 简 略 介 绍 如 次 : 一 东 海 岛 人 龙 舞 是 一 种 大 型 广 场 舞 蹈 。 该 舞 盛 行 于 东 海 岛 的 东 山 镇 。东山镇位于该岛的中部,历来是军事要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镇东、西两街的“人龙舞”就会倾情连续演出三个晚上,吸引着岛内、岛外的群众前来观赏。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福王朱由嵩带领他的余部南撤,准备到海南建立反清复明基地。相传八月十五走到该地。当地乡绅为了让士兵能够过好中秋,就把流传于孩子中间的一种杂耍组织起来进行表演。从这个时候开始,人龙舞开始逐步定型,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人龙舞盛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清雍正

10、十年,雷州守备师移驻东山圩,改名为东山水师营,有官兵 253人,并在东山圩设有武秀才考场。自此,东山圩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东山圩东、西街各有一支人龙舞队伍。武秀才的考试一般设在八月十五。于是,人们白天看武试,晚上看“人龙舞” ,两支人龙舞的队伍相互也展开了技艺的比赛。一时间,东山圩热闹非凡。就这样,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人龙舞一直舞到现在,历久不衰。 它传统的演出场地是海边、圩镇小街,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只是近年来,才走出海岛,逐渐走进“广场”和舞台,演出时间也不再限定于八月十五,只要有节日或重大庆典,它都会舞动起来。 人龙舞之所以被称为“人龙” ,是由于演出的“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

11、是用物构成。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人龙”分“龙头” 、 “龙身” 、 “龙尾”3 个部分, “龙头”包括龙舌、龙眼、龙角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是由三个小孩子分别扮演的。扮演龙头的人要同时身负这三个小孩子,双手还要同时握两个盾牌。因此,要求扮演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 “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每个大人的肩上支撑着相继做俯仰动作的小孩。小孩身穿龙服,头戴龙缨、龙冠,分节架接而成。 “龙尾”的大人也肩负一小孩。 “人龙”起舞时,由锣、鼓等敲击乐器有节奏地配合,扮演龙头的小孩子高举灯笼或手电筒,以示龙眼闪光。而龙身左盘右旋,上下起伏,随着龙头缓缓前进

12、,龙尾亦随队形左摆右摇。整条人龙表演起来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场面热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本地的一些曲艺家对人龙舞的结构、舞步、舞姿态、乐风、节奏进行了改革加工,形成了“起龙” 、“龙点头” 、 “龙穿云” 、 “龙卷浪”等表演程式,使其更致完善,被誉为“东海一绝” 。二 舞 鹰 雄 是 湛 江 人 民 在 长 期 的 劳 动 实 践 中 , 以 武 术 和 舞 蹈 为 基 础 , 模仿 鹰 、 雄 相 斗 相 处 的 动 作 神 态 而 创 编 的 一 套 传 统 民 间 艺 术 , 流 传 于 廉 江 市 的新 华 、 河 堤 、 安 铺 等 地 。 舞 鹰 雄 整 个 舞 蹈 具

13、 有 很 强 的 情 节 性 。 大 意 是 : 大 肚 佛 从 天 上 来 到 雷州 半 岛 北 部 丛 林 之 中 。 林 中 小 猴 带 领 他 在 林 中 观 光 。 当 他 们 走 到 某 处 , 看 到鹰 和 雄 正 在 酣 睡 。 这 时 , 小 猴 玩 心 大 起 , 他 示 意 大 肚 佛 隐 于 树 后 , 自 己 则 在鹰 和 雄 的 头 上 分 别 敲 击 一 下 , 鹰 、 雄 醒 来 之 后 , 误 以 为 是 对 方 在 戏 弄 自 己 。于 是 , 发 生 了 争 斗 。 争 头 中 , 双 方 各 不 相 让 , 分 别 用 自 己 的 绝 招 向 对 方 进

14、 击 。后 来 , 群 鹰 参 战 。 眼 见 战 火 越 烧 越 旺 , 大 肚 佛 急 忙 出 来 实 情 相 告 , 小 猴 向 双方 道 歉 , 于 是 , 化 干 戈 为 玉 帛 , 交 战 双 方 握 手 言 和 , 森 林 里 出 现 了 和 睦 相 处的 局 面 。 这 个 故 事 包 含 着 人 民 群 众 对 于 安 定 、 和 平 的 幸 福 生 活 的 向 往 、 憧 憬和 良 好 祝 愿 。 鹰 的 造 型 特 征 是 : 尖 嘴 、 宽 翅 、 利 爪 , 形 象 机 灵 而 勇 猛 。 雄 做 成 龙 头 凤尾 , 金 钱 豹 身 , 麒 麟 角 , 显 得 强

15、悍 威 武 。 表 演 套 路 为 : 醒 鹰 雄 、 格 斗 四 门( 春 、 夏 、 秋 、 冬 或 东 、 南 、 西 、 北 ) 、 洗 脸 漱 口 、 过 桥 、 采 地 青 、 采 天 青等 。 其 中 , 采 天 青 动 作 惊 险 , 扮 演 鹰 的 演 员 要 在 没 有 任 何 保 护 措 施 的 情 况 下 ,伏 在 一 根 高 杆 上 , 然 后 , 众 人 推 起 竖 直 , 表 现 “鹰 击 长 空 ”的 壮 观 场 面 。难 度 最 大 , 是 整 个 舞 蹈 的 高 潮 。 据 村 民 陈 兆 明 说 , 大 约 在 清 朝 咸 丰 年 间 , 两 家 滩 圩

16、一 带 就 有 舞 鹰 雄 活 动了 。 但 一 直 只 是 在 地 面 上 舞 蹈 。 传 至 20 世 纪 四 十 年 代 , 梁 荣 章 在 原 有 的 基础 上 , 创 造 出 用 一 支 4 米 高 的 木 杆 , 把 鹰 的 表 演 者 顶 上 空 中 , 在 没 有 任 何 保护 措 施 的 情 况 下 , 运 用 腹 力 , 肚 顶 木 杆 , 做 高 空 平 衡 旋 转 和 采 青 的 高 难 度 技巧 , 大 大 提 高 了 舞 鹰 雄 的 表 演 水 平 。 竹园村现在的鹰雄队班主是梁荣章的儿子梁宝琛,现年 63 岁。1988 年,他率队首创双鹰上杆采青,并且把杆的高度从父辈的 4 米增加到 6 米,使舞鹰雄更惊险、刺激,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他带领的这个支队伍曾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广东省文化厅199752 号 关于命名第一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决定,湛江市、廉江市先后命名新华镇为舞鹰雄之乡,该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 ”节目中播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