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86244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ernet 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 章 TCP/IP 协议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 TCP/IP 协议集的层次结构、协议分类,按照层次分别介绍了各层中主要的协议,并介绍了当前常用的网络工具和网络命令,其中 IP 协议、TCP 协议和各应用层协议是掌握的重点。6.1 TCP/IP 概述尽管 ISO 的 OSI 7 层模型详细刻画了网络当中各层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口规范,但实际上Internet 采用的标准却是 TCP/IP 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 TCP/IP 最初是为广域网设计的

2、,是由 ARPANET 网的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Internet 标准由 Internet 结构委员会 IAB 负责制定,IAB 又分成两个工作组:Internet 研究部 IRTF 和 Internet 工程部 IETF,目前 Internet 上的协议都是由 IETF 来制定和标准化的。有关 Internet 工作的文档、新协议或修改过的协议以及 TCP/IP 协议标准都出现在一系列技术报告中,这些报告称为 Internet RFC。RFC 可长可短,可以覆盖很多概念或细节,也可以是标准,或仅仅是新协议的建议。正如 OSI 7 层模型一样,TCP/IP 协议栈分成四层,自下向上分别是链路层

3、(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如图 6.1 所示。应当说明的是,TCP/IP 协议栈是一个庞大的协议族,TCP 和 IP 只是这个协议集中的典型代表,图 6.1 中列出的只是最常用到的一些协议。关于 OSI 7 层模型与 TCP/IP 协议栈对应关系如图 6.2 所示。图 6.1 TCP/IP 协议栈图 6.2 TCP/IP 协议栈与 OSI 七层模型对应关系图 6.3 所示是一个典型的采用 TCP/IP 通信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数据通信在逻辑上是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数据报文仍然要经过逐层封装和逐层拆解的过程; 不同网络之间通信需要经过路由器进行路由转发。图 6.3 一个

4、TCP/IP 的通信实例图 6.4 给出了一个数据流经各层的封装与拆解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与第三章中介绍的 OSI 7 层模型类似,只不过此处不再是七层而是四层。以下的各节中,我们将按照层次的顺序重点讲述TCP/IP 协议栈中最常用的一些协议。6.2 网际协议 IPIP 协议在 OSI 7 层模型中对应网络层,因此 IP 协议的主要作用就是网络层的功能。在网络层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各节点进行地址标示。6.2.1 IP 地址及其分类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接口)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 32bit(4 字节)的标识符,目前所用的版本是 IPv4。IP 地址结构分为两

5、部分,即,具体分类如图6.5 所示。图 6.4 TCP/IP 协议的数据分装图 6.5 IP 地址分类从图中可以看到: A、B、C 类地址的网络号分别为 1、2、3 字节长,而在网络号字段的最前面有 1-3 位的类别比特,其数值分别是 0,10,110。 A、B、C 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长度分别是 3、2、1 字节长。 D 类用于组播地址,E 类是保留地址。在整个地址分配空间当中,并非所有地址都可以分配,还有一些特殊地址用作特殊用途,如表 6.1 所示。一般来讲,因特网把全“0”字段解释成“本” (this ) ,把全“1”字段解释成“所有” (all) 。因此,主机号为“0”的 IP 地址指的

6、是“本”主机,而网络号为“0”的地址指的是“本”网络,例如,如图 6.6所示。当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称为有限广播地址或本地网广播地址,它表示所有本子网的主机都要接收此数据包,这种广播不会跨过路由器。 172.16.3.255:称为定向广播地址,表示向子网 172.16.3.0 子网内所有主机发送数据包。172.16.255.255:所有子网广播,表示向系统默认子网 172.16.0.0 内所有主机的广播。127.0.0.1:称为本地回环地址,它一般用于检查本地主机的 TCP/IP 协议栈是否正确加载。表 6.1 特殊地址Net.id Host.id 源地址使用 目的地址

7、使用 含义0 0 可以 可以 在本网络(子网)上的本主机0 Host.id 可以 不可以 在本网络(子网)上的某台主机全 1 全 1 不可以 可以 只在本网络(子网)上进行的广播Net.id 全 1 不可以 可以 对 Net.id 上的所有主机进行广播127 任意数 可以 可以 用作测试本地回环地址图 6.6 IP 广播地址考虑到以上这些特殊地址,A 、B、C 类地址的实际分配范围如表 6.2 所示。事实上,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合适,例如对于 A 类地址,每个网络中有将近 1600 万个地址,这么大的地址空间任何一个单独的机构都是用不了的。但事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像 IBM 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等分别

8、拥有一个单独的 A 类地址,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事实上,目前 IPv4 地址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配不合理。在整个可分配的地址范围当中,还有一部分保留地址用作各单位内部使用,这部分地址是不能在 Internet 中直接使用的,因此把这部分地址称为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 ,而其他可在 Internet 中直接使用的部分称为公共地址(public address) ,如表 6.3 所示。拥有私有地址的主机要接入 Internet 就必须经过地址转换 NAT,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共地址,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介绍。表 6.2 IP 地址分配范围类别 最大网络数 第

9、一个可用网络号 最后一个可用网络号 每个网络中的最大 主机数A 126 1 126 16,777,214B 16,384 128.0 191.255 65,534C 2,097,152 192.0.0 223.255.255 254注意:全 0 或全 1 不能表示主机地址。6.2.2 子网划分与构造超网我们将具有相同网络号的 IP 地址范围称为一个逻辑的子网,子网就是 IP 广播可以通达的范围。在这里,应当将逻辑的子网和物理的网段进行区分。一个物理的网段就是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广播能够通达的范围,一般我们认为它们是在路由器同一端口下面(参见图 4.8) 。逻辑的子网和物理的网段之间一般是一一对应

10、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网段就是一个逻辑的子网,即同一物理网段内的所有主机的 IP地址的网络号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那它们之间的第三层通信就不能建立起来,因此需要路由器才能够通信。表 6.3 私有 IP 地址地址类 起始范围A 类 10.0.0.010.255.255.255B 类 172.16.0.0172.31.255.255C 类 192.168.0.0192.168.255.255事实上,将 40 亿个 IP 地址划分为 A、B 、C、D、E 五类的确不够合理。这是因为在一个子网当中,由于 IP 广播的影响,如果主机数量过多,就会大大影响网络性能。因此,尽管一个 A 类或 B 类地址

11、主机数量很大,在一个此类子网中,也不能分配过多的主机。这样,就需要将一个大的标准地址段划分成更小的地址段,即子网划分。同时,如果路由器当中路由条目过多过细,就会使得路由效率低下,直接影响路由器性能,这样就需要在路由器当中将小的分散的路由条目合并成较大的条目,以提高路由效率,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构造超网。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把标准的 A、B、C、D、E 类地址称为有类地址(classful) ,而把不符合标准地址的地址称为无类地址(classless) 。前面讲过,IP 地址结构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那么对于一台具体的主机而言,如果它分配的是无类地址,那么它怎么区分哪是网络号,哪是主机号呢?这就需要

12、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子网掩码” 。 1.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实际上就是由连续的 1 或者 0 组成的 32bit 的序列,它通过与 IP 地址进行逻辑“与”(AND )运算来决定网络号和主机号。对于标准的 A、B 、C 类有类地址,它的默认掩码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分别是 255.0.0.0,255.255.0.0,255.255.255.0。例如,对于 B 类地址 172.16.2.160,它的掩码是 255.255.0.0,那么经过“与”运算之后,得到的网络号就是 172.16.0.0,如图 6.7 所示。图 6.7 网络号的计算有类 IP 地址采用两级的地址结构,即其结构为,这种分类方法使得地址的

13、利用率太低,而且不够灵活。因此,从 1985 年起,IP 地址结构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其结构变为, ,这种做法称为划分子网。2. 划分子网(subnet)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主机号部分借用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比特。例如,对于 B 类地址的默认掩码为 255.255.0.0,我们可以借用一个整字节的主机号作为子网号,因此子网掩码就变成了 255.255.255.0。当然不一定非得要借用整数倍的字节,如图 6.8 所示,如果地址为 172.16.2.160,掩码为 255.255.255.192,则它们相“与”后得到的网络

14、号为 172.16.2.128。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借用了原先主机号的 10 位作为子网号。表 6.4 是 B 类地址的子网划分选择,在该表中,子网数是根据子网号 subnet.id 计算出来的,若 subnet.id 由 n 位,则共有 2n 种可能的排列,除去全 0 和全1 这两种情况,就得出表中的子网数。例如对于掩码为 255.255.255.192,则子网数为 210_2=1022,这样就把原来一个网络划分成了 1022 个子网,每个子网当中的主机数量是 62,这些子网之间通信需要路由器。由此可以看到,子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标准地址分类方法带来的问题。图 6.8 子网长度为 10 位的掩

15、码表 6.4 B 类地址的子网划分子网号的比特数 子网掩码 CIDR 前缀长度 子网数 主机数/子网2 255.255.192.0 /18 2 16,3823 255.255.224.0 /19 6 81904 255.255.240.0 /20 14 40945 255.255.248.0 /21 30 20466 255.255.252.0 /22 62 10227 255.255.254.0 /23 126 5108 255.255.255.0 /24 254 2549 255.255.255.128 /25 510 12610 255.255.255.192 /26 1022 6211

16、 255.255.255.224 /27 2046 3012 255.255.255.240 /28 4094 1413 255.255.255.248 /29 8190 614 255.255.255.252 /30 16,38223. 构造超网(supernet)前面我们讲过,路由器依靠路由表进行路由,如果路由表当中条目过细就会造成路由表过大,使得路由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将路由器中路由表“合并同类项” ,这就可能将几个较小的网络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网络,这个过程称为构造超网,这实际上就是地址的“路由聚合” (route aggregation )过程。为此,IETF 制定了“变长子网掩码 VLSM”(Variable Length Mask) 。VLSM 提供了在一个网络当中包含多个不同长度的子网掩码的能力,如图 6.9 所示。路由器 A、B、C 上分别包含两种长度的掩码,在图中 IP 地址后面“/”所跟的数字表示掩码长度。在 VLSM 的基础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