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6173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专业知识总复习题纲一、复习要求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 y 轴为对称轴的抛

2、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 N+=0,1,2,3,;描述法。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 或 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 , ,=表示,当 A B 时,称 A 是 B 的子集;当 A B时,称 A 是 B 的真子集。3、集合运算(1)交,并,补,定义:AB=x|xA 且 xB,AB=x|xA,或 xB,CUA=x|xU,且 x A ,集合 U 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 A(BC)=(AB)(AC) ,C U(AB)=(C UA)(C UB) ,CU(AB)=(C UA)(C UB)等。4、命题:(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 且 q,p 或 q,非 p;(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 p 且 q 而言,当 q、p 为真时,其为真;当 p、q 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 p 或 q 而言,当 p、q 均为假时,其为假;当 p、q 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 p 为真时,非 p 为假;当 p 为假时,非 p 为真。(3)四种命题:记“若 q 则 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 p 则非 q”,逆命题为“若 q 则 p“,逆否命题为”若非 q 则非 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对命题“若 p 则

4、 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 是 p 的充分条件,p 是 q 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 p 是 q 的充要条件;(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 p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 A,满足条件q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 q,则当 A B 时,p 是 q 的充分条件。B A 时,p 是 q 的充分条件。A=B 时,p 是 q 的充要条件;(3)当 p 和 q 互为充要

5、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三、典型例题例 1、已知集合 M=y|y=x2+1,xR,N=y|y=x+1,xR,求 MN。解题思路分析: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M、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其次要化简集合,或者说使集合的特征明朗化。M=y|y=x2+1,xR=y|y1,N=y|y=x+1,xR=y|yR MN=M=y|y1说明: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 M,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一

6、般地,集合y|y=f(x),xA应看成是函数 y=f(x)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此集合与集合(x,y)|y=x 2+1,x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 y=x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y|y1=x|x1。例 2、已知集合 A=x|x2-3x+2=0,B+x|x 2-mx+2=0,且 AB=B,求实数 m 范围。解题思路分析:化简条件得 A=1,2,AB=B B A根据集合中元素个数集合 B 分类讨论,B=,B=1或2,B=1,2当 B= 时,=m 2-80 时,f(x)1,且对任意的a、bR,有 f(a+b)=f(a)f(b),

7、(1)求证:f(0)=1;(2)求证:对任意的 xR,恒有 f(x)0;(3)证明:f(x)是 R 上的增函数;(4)若 f(x)f(2x-x2)1,求 x 的取值范围。分析:(1)令 a=b=0,则 f(0)=f(0)2 f(0)0 f(0)=1(2)令 a=x,b=-x则 f(0)=f(x)f(-x) )x(f1由已知 x0 时,f(x)10当 x0,f(-x)0 0)x(f1又 x=0 时,f(0)=10 对任意 xR,f(x)0(3)任取 x2x1,则 f(x2)0,f(x 1)0,x 2-x10 )(f)(f)(f1 f(x 2)f(x1) f(x)在 R 上是增函数(4)f(x)f

8、(2x-x 2)=fx+(2x-x2)=f(-x2+3x)又 1=f(0),f(x)在 R 上递增 由 f(3x-x2)f(0)得:3x-x 20 0bc B、acb C、bca D、cba2、方程 (a0 且 a1)的实数解的个数是x)2(logaA、0 B、1 C、2 D、33、 的单调减区间是|x1)(yA、 (-,1) B、 (1,+) C、 (-,-1)(1,+) D、 (-,+)9、函数 的值域为)24(log2A、 (-,3 B、 (-,-3 C、 (-3,+) D、 (3,+)10、 函数 y=log2|ax-1|(ab)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x=2,则 a 等于A、 B、 C

9、、2 D、-22116、有长度为 24 的材料用一矩形场地,中间加两隔墙,要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则隔壁的长度为A、 3 B、4 C、6 D、12(二)填空题7、已知定义在 R 的奇函数 f(x)满足 f(x+2)=-f(x),且当 0x1 时,f(x)=x,则=_。)215(f8、 已知 y=loga(2-x)是 x 的增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9、 函数 f(x)定义域为1,3,则 f(x2+1)的定义域是_。10、函数 f(x)=x2-bx+c 满足 f(1+x)=f(1-x),且 f(0)=3,则 f(bx)与 f(cx)的大小关系是_。11、已知 f(x)=log3x+3,x1,9

10、,则 y=f(x)2+f(x2)的最大值是_。12、已知 A=y|y=x2-4x+6,yN,B=y|y=-x 2-2x+18,yN,则 AB 中所有元素的和是_。13、若 (x),g(x)都是奇函数,f(x)=m(x)+ng(x)+2 在(0,+)上有最大值,则f(x)在(-,0)上最小值为_。14、函数 y=log2(x2+1)(x0)的反函数是_。15、求值: =_。bcaabccab x1x1x1 (三)解答题16、若函数 的值域为-1,5,求 a,c。c)(f217、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 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 f(1-m)3;(2)求 a 的取值范围。数 列一、复习

11、要求11、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及性质;2、一般数列的通项及前 n 项和计算。二、学习指导1、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一列数,从函数角度看,这种顺序法则就是函数的对应法则,因此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在于:第一,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第二,值域是有顺序的,不能用集合符号表示。研究数列,首先研究对应法则通项公式:a n=f(n),nN +,要能合理地由数列前n 项写出通项公式,其次研究前 n 项和公式 Sn:S n=a1+a2+an,由 Sn定义,得到数列中的重要公式: 。2S1n1一般数列的 an及 Sn,,除化归为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外,

12、求 Sn还有下列基本题型:列项相消法,错位相消法。2、等差数列(1)定义,a n为等差数列 an+1-an=d(常数) ,nN + 2an=an-1+an+1(n2,nN +) ;(2)通项公式:a n=an+(n-1)d,a n=am+(n-m)d;前 n 项和公式: ;2)a(d2)1(Sn11(3)性质:a n=an+b,即 an是 n 的一次型函数,系数 a 为等差数列的公差;Sn=an2+bn,即 Sn是 n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若a n,b n均为等差数列,则a nnn, ,kan+c(k,c 为常数)均为等差k1i数列;当 m+n=p+q 时,a m+an=ap+aq,特例:

13、a 1+an=a2+an-1=a3+an-2=;当 2n=p+q 时,2a n=ap+aq;当 n 为奇数时,S 2n-1=(2n-1)an;S 奇 = a 中 ,S 偶 = a 中 。1n3、等比数列(1)定义: =q(q 为常数,a n0) ;a n2=an-1an+1(n2,nN +) ;n1a(2)通项公式:a n=a1qn-1,a n=amqn-m;前 n 项和公式: ;1qa)(Sn11(3)性质当 m+n=p+q 时,a man=apaq,特例:a 1an=a2an-1=a3an-2=,当 2n=p+q 时,a n2=apaq,数列ka n, 成等比数列。k1ia4、等差、等比数

14、列的应用(1)基本量的思想:常设首项、公差及首项、公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简化计算;(3)若a n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a0 且 a1) ;na若a n为正数等比数列,则log aan为等差数列(a0 且 a1) 。三、典型例题例 1、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公差 d0,其中 , , 恰为等比数列,1ka2nka若 k1=1,k 2=5,k 3=17,求 k1+k2+kn。解题思路分析:从寻找新、旧数列的关系着手设a n首项为 a1,公差为 d a 1,a 5,a 17成等比数列 a 52=a1a17(a 1+4d) 2=a1(a1+16d) a 1=2d设等比数列公比为 q,则 3ad41n5对 项来说,nk在等差数列中: 1nn1k2kd)(an在等比数列中: 13q 32k1n n)31(2)3()()2( 11n10n1 LLL注:本题把 k1+k2+kn看成是数列k n的求和问题,着重分析k n的通项公式。这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一般方法,称为“通项分析法” 。例 2、设数列a n为等差数列,S n为数列a n的前 n 项和,已知 S7=7,S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