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861227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茂中心、后安中心校际片区研讨材料: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大茂镇中心学校 苏日兴各位领导、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员老师们,下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到我大茂中心学校交流研讨,并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下面就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谈谈我个人肤浅的认识。同行们,校本研训是以学校发展实际需要和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全体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校本研训”在学校逢勃开展,成为当前基础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也是学校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要

2、求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新课程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从平时工作中发现,我们学校在开展校本研训时进入了研训误区,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校本研训”效果极不理想。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校本研训的研究目的不够明确。部分教师对开展校本研训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对校本研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肤浅的表层上。没有认识到校本研训的目的就是从实践中找问题,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去。不懂得这种“从工作实际中提出问题 通过研究探讨解决问题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

3、法 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校本研训模式。因此,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研训工作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二、校本研训的研究程序杂乱无章。我们学校在开展校本研训时,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他们观念更新了,但是学习没跟上,思想还处于落后状态,分不清校本研训与常规教研的异同,把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常规教研混为一谈,毫无区别可言。有的还可以明显地看出那是为应付检查而拟定的“计划” ,根本没有抓落实,也可以说是根本无法落实。上级来时,问到学校的校本研训开展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存在哪些实际问题。结果理不清头绪,茫然不知所措。三、校本研训的研究方法陈旧。由于受传统观

4、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对开展校本研训方法的认识存在极大的误区。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偏差都认为教师相互听听课、说说课、评评课就是校本研训。因此,在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中,除了听课、说课、评课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了。学习新的方法不愿意,更不用说校本研训的方法创新了。研训方法陈旧与落后是当前开展校本研训工作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对策。一、对“校本研训”再继续解读,理解,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开展校本研训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 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目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研训的作用应该

5、还有两点:一是将研究探索出的成果转化为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研训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来的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训“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 ,教学活动是研究的“ 载体”,课堂就是“ 实验室” ,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 ”是无效的“研训” 。二、理顺研究程序是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要求。我们开展“校本研训”毕竟是一项研究活动,要研究就得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东一榔头,西

6、一棒子”是不行的,也是绝对搞不好的。“一定的程序” 其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与合理性,只有遵循“一定的程序” ,我们的校本研训的开展才能有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有步骤,有序才能有效,无序绝对是无效的。开展校本研训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首先,要选准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研训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

7、保证,同时也是校本研训“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研训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三、确定正确的活动形式和研究方法是开展校本研训的核心。致使研究方式单一、方法陈旧的根源,还是对校本研训理解得不透彻,在认识上把“校本研训”与传统的常规研训相等同,使之简单化、浅层化、庸俗化、陈旧化。那么真正的校本研训有哪些形式呢?我个人认为,校本研训的主要内容是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理念作理性的、

8、深层次的反思。即先有教学行为,然后才有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提升,做出指导后继教学行动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教学行为当中去。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进行教学反思。那种只简单地听听课、评评课的“ 研训 ”,是与校本研训沾不上边的。那种反复演练,不断“完善 ”的公开课、观摩课同样也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训。将教学与研训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自主研究的时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

9、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研训”。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研训”。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研训”。只要我们深刻领会校本研训的真正含义,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有真抓实干,校本研训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上这些是我听了吴一凡教授的报告以后的一些体会提供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学习,由于水平有限,如果说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很乐意接受意见,我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