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4012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PPT 页数:29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96页
宏观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96页
宏观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96页
宏观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96页
宏观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2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串,王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12章的重点内容,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3、GDP的含义、应用与缺陷4、理解GDP的延伸指标潜在、现实GDP等/其他收入指标5、理解几个主要的价格指数6、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含义掌握重要的支出法与收入法的内涵,理解相关指标的概念掌握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13章的重点内容,理解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含义产品市场的均衡1、掌握均衡产出的含义与应用2、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掌握与应用消费与储蓄函数以及延伸的消费与储蓄倾向问题(会用图说明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4、对几个主要

2、消费理论和影响消费因素的一般理解5、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及推导关系(二、三、四部门)6、掌握乘数的含义、推导与应用,14章的重点内容,掌握投资变动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构成)、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构成)1、理解经济学中投资、利率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2、掌握简化投资函数及应用3、理解MEC与MEI之间的关系4、掌握IS曲线的构成、推导、作图、解释、计算、变动等含义5、掌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能作图、解释三个动机的含义货币需求构成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陷阱,6、掌握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的关系7、掌握LM曲线的构成、推导、作图、解释、计算、变动等含义尤其是三个不同区间的含义(包括政策含义)8、掌

3、握双重市场均衡的过程及政策分析,15章的重点内容,应用ISLM模型1、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涵(政策工具)2、掌握“挤出效应”的概念,能在图中体现3、掌握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产出的过程4、掌握极端情况的含义5、掌握财政政策乘数的含义6、掌握政策组合的含义与应用过程,16章的重点内容,理解政策实践的含义1、掌握宏观经济目标的具体内涵2、理解政府收支的含义3、掌握“内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含义与应用4、掌握“赤字”财政的含义与结果5、理解赤字与公债的含义与影响6、掌握货币的职能7、理解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概念及应用8、掌握货币乘数的含义与货币创造的过程9、掌握货币政策工具

4、的含义与应用,17章的重点内容,必须掌握的模型ADAS1、掌握AD函数与曲线的含义与推导过程(包括经济含义)作图并解释2、掌握总供给含义,引入生产函数潜在产出含义劳动市场潜在就业量(自然失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决定总供给的过程3、掌握AS曲线三种不同形状及含义(经济、政策含义)4、掌握该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冲击”含义的体现,18章的重点内容,如何实现两个宏观经济目标1、理解失业的类型及相应的概念2、理解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的含义与图示3、掌握奥肯定律的含义4、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与测量5、能用图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6、掌握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7、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短期、附加预期、现代)的含

5、义作图、解释8、掌握菲利普斯曲线与AS曲线的推导、计算关系,21章的重点内容,一个长期宏观经济目标的问题1、理解潜在GDP和现实GDP的含义与关系引申理解周期波动及不同阶段的含义2、掌握并运用增长核算方程(会计算)3、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含义、并会用图解释、计算4、稳态的含义与变动5、黄金分割率的含义,The Great Depression(1929-1933),When happened? 1929年10月21日,纽约证券市场发生股票价格猛跌,危机正式爆发 When ended? 1933年3月,罗斯福,罗斯福新政,-美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的

6、华尔街,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失业队伍,Figures and facts工业(美国),1929-1932(年度):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6.31929.5(危机前最高点)-1932.7(危机最低点)(月度):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退回到1905-1906年水平生产资料生产下降得尤为猛烈: 机床制造:87%;生铁:79.4%;炼钢:75.8%;汽车:94.6%;采煤:40.9%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三年,危机最严重时汽车工业仅开工5%,13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1933年达到1283万人,占劳动人口的1/4,言 论,资本不光靠剥削劳动来生活。像显贵的野蛮的奴隶主一样

7、,资本也要他们的奴隶们来陪葬,即在危机时期要使大批的工人死亡 -马克思:雇佣过去与资本,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506页 持续几年的危机使失业工人受尽饥寒之苦,很多人活活地饿死了,Figures and facts农业(美国),农产品因找不到销路而大量堆积起来,价格从1930年春天起猛烈下跌。1932年农民纯货币收入比1929年减少了58%,远低于1914年水平农业严重倒退: 因买不起汽油而用马拉犁代替拖拉机; 由于工资低廉而用手工代替机器; 农业机器和农具得不到应有更换与维修; 役畜头数减少,质量降低,耕地恶化,农作物减产; 农民普遍贫困化,大批破产;政府与大垄断资本家为

8、了摆脱危机,采取了有组织地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措施(活埋牲畜、倒掉牛奶),纽约时报 -1932年12月4日,“在现有的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该州的各学校已经使用谷物作燃料。”,纽约先驱论坛报 -1933年8月24日,“政府计划规定销毁500万头猪并控制繁殖新生猪仔。销毁生猪的工作业已开始进行。”,“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斯大林1931年对西方世界发生的大危机进行抨击,1929年在美国首先爆发的经济危机,无一例外的席卷了资

9、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成为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危机使其工业生产降低了40%,退回到比1913年的生产水平还低10%。1933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增长了1倍,比1913年高出将近3倍,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世界经济大萧条:严重的失业和过剩问题。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社会背景对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制定经济政策的工作落在各国领导人身上,但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工作却落在了经济学家的身上作,Frustration of Says Law,萨伊定律: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市场机制与供给方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古典宏观理论面临挑战,微观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宏观经济学的 创始人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1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原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890年出版 1936年出版,二、奠基者闻名于世的”师徒”经济学家,凯恩斯的通论,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确立宏观经济分析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看得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eynes,1883194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是在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即1883年出生的,毕业于剑桥大学,主修数学和文学,其后,师从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此后长期担任政府部门要职过去七

11、八十年间,关于经济学的争议一直掌握在凯恩斯手中,一边是他的追随者和发展者,一边是想方设法挑战他们的人2001年“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推出了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计划,以遏止衰退。评论员说,这是因为华盛顿重新发现了凯恩斯,代表作品、主要贡献或理论,1.印度的通货和财政(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13)2.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1919)3.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1923)4.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等

12、等,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1936)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革命”的开始,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强烈震动。他通过此书建立了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成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学说和政策制定的依据。美国从罗斯福新政伊始,几乎历届总统都是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在通论中曾写道: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当时正确还是错误,都比普通的理解更为有力。这世界实际上是由少数精英统治的。”,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凯恩斯从需求出发,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

13、因;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当需求过度时,也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就应该、必须干预经济来避免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由此可见,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经济学彻底与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对立,凯恩斯主义迎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在西方得到迅速传播,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还将凯恩斯学说和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结合,发展了凯恩斯经济学,形成了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变故,20世纪6、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信奉凯恩斯干预主义经济思想的国家,都普遍出现了所谓“滞涨”的怪病于是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浪潮中,货币学派

14、(弗里德曼)、供给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里根总统采纳了其减税意见)和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萨金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哈耶克)、弗莱堡学派(德国欧根、罗勃凯)、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塔洛克)、新制度经济学派(科斯、威廉姆森、诺斯)以及后来由此发展而来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批评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形成,对原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反省和发展性的继承,引进了微观基础,坚持了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主张国家干预仍有积极作用现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同属当今的主流宏观经济学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并存,亚当斯密1776,17和18世纪,商人和小册子

15、作者,魁奈1758,托马斯阿奎那1270,圣经,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50,马尔萨斯1798,李嘉图1817,j.S穆勒1848,瓦尔拉马歇尔1890,凯恩斯1936,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马克思1867,列宁1914,新左派,前苏联,中国,古典学派,重商主义者,实践者,重农主义者,经济学派,哲学家,新古典学派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普(萨缪尔森经济学11版),宏经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又称为总量经济学(Aggregate Economics),宏观经济中的长期与短期:短期: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长期:经济增长,总之,与微观比照: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个量与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