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3605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选择,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其中教学过程作为说课重点。下面我就各设计环节做详细说明一、说教材1、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主要讲述了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 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说课对象。教材先给出农业区位的概念,然后再以核心原理概念图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最后再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及区位因素的影响,懂得因地制宜,合理

2、布局农业生产。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理中的区位问题,也是为学习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做铺垫,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的第一节,为后面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打基础。可见此节内容比较重要。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是说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教材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把影响农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作为教学重点,又因为农业区位因素随着发展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农业布局,学生需要综合的分析农业区位问题,难度较高,因此我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作为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

3、,我又对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本节内容是面向高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储备,也能够分析简单地理问题。但是他们对于问题的看待常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注意循序渐进、多引导鼓励学生。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过程与方法(1)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差异,说明每一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从自然因素、经济社

4、会因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优势因素和限制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的思想,培养可持续性发展观念。(2)树立学为所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观。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二、说教法学法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读图分析法、案例讲解法、讲解法 ,其中以案例讲解法为主。学生学法有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其中以小组讨论法为主,教法学法互配合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法的实现主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和课前搜集的多种资料。学法的实现需要课前分好学习小组。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了导入(2)、新课讲授(25)、小节(5)、检测(8)、和课外

5、拓展五个环节。大部分时间将用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1、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我将给出一幅我国农业类型分布图,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看出在 400mm 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我国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以东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零星分布林业、渔业。其中东北、华北地区的种植业又以小麦种植为主,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农业景观”?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农业区位及其变化,接下来就让学生对问题的不断剖析探讨,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2、课堂讲授:新课导入之后进入新课讲授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我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切入,让学生说说看,他们所认

6、为的农业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样非常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我再来总结农业的概念。在这之后再把问题扩展,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教材,找出农业区位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我不要求他们就此记住,而是简单讲解并通过后面的案例学习让学生慢慢体会。接下来就是针对性的案例学习,我会给出教材 42 页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并让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学生能够看到两图表面差异,这时我借此提问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并提醒学生从地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

7、析。并且给出两地地理位置图、气温降水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学生结合多种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并汇报结果。我在点评学生讨论成果之后,会给出两地地理相关要素的对照表格,结合表格内容与学生讨论结果由因到果,层层剖析并作出归纳总结。不仅让学生能够全面看到两者的差异,而且真正理解导致两地农业布局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上述两个案列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此时我再给出归纳概括图,让学生读图并结合案例归纳总结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到底有哪些。并且师生共同总结出这一结构图。接下来就其中的一些典型因素进行个案例讲解。比如通过讲解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明气候的影响。江西千烟洲立

8、体农业布局说明土壤和地形的影响。山东寿光蔬菜在北京等地区热销,说明交通运输、市场的影响。产于新疆的长绒棉质量最优,说明光照、水源等影响。通过四个案例的学习,学生不断熟悉本节课核心内容并能够提高分析材料能力,掌握解题一般规律。最后再一起分析教材活动 3 引导学生找出影响每种农业景观布局的主导因素,并且体会农业布局总是随着农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得出这 3条观点。3、 课堂回顾与总结:活动结束之后再回顾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农业景观?”这时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接着进行课堂小结,归纳本节课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4、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我安排以下课堂练习,分别从气候、地形、市场、土壤、技术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再次体会主导因素对于农业布局的影响。并且通过学生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反馈出的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便进行课后教学反思。5、课外拓展:课堂结束前我会安排一个课外拓展活动,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现象,并且增加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四、板书设计原则力求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