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3410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1-2单元知识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 尽:没有了。孤云独去闲。 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相看两不厌,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只有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 2 月 8 日 762 年 12 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情感

2、】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修辞手法】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解释】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

3、庭山。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修辞手法】 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谙(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

4、要绿。如:胜过。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年 846 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情感】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修辞手法】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桂林山水(一)字词梳理【多音字】卷:( )卷尺;( )试卷似:( )似乎;( )似的【近义词】观赏 ( )壮阔

5、( ) 雄伟 ( ) 明丽 ( ) 围绕 ( )迷蒙 ( ) 仿佛 ( ) 波澜壮阔 ( )【反义词】前进 ( )扩散 ( ) 迷蒙 ( ) 波澜壮阔 ( )(2)重点词语波澜壮阔:澜:大浪。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者规模宏大。水平如镜:形容水面非常平静,犹如一面镜子。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危峰兀立:兀立即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三)重点句子赏析比喻: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

6、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排比: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四)段落分析1、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引用名句,总领全文,下文围绕这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总起句。2、第二自然段,“我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未看见过。”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进行叙述

7、,(拿大海和西湖同漓江比,更衬托出漓江的水独具特色的美。)3、 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用了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漓江的水的美,突出漓江水静、清、绿。4、第三自然段,“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这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拿泰山、香山同桂林的山相比较更突出桂林山的独特美。5、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句话用了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还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山的的形态万千。6、最后一个自然段,“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并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五)课文内容

8、1、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2、“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3、大海 波澜壮阔 西湖 水平如镜 泰山 峰峦雄伟 香山 红叶似火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4、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静:感觉不到在流动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绿:仿佛无瑕的翡翠甲天下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3、记金华的双龙洞(1)字词梳理【

9、多音字】转:( )转盘;( )转身【近义词】 宽广 ( )明艳 ( ) 大概 ( ) 蜿蜒 ( )变换 ( )聚集 ( ) 昏暗 ( ) 稍微 ( )【反义词】蜿蜒 ( )明艳 ( ) 聚集 ( ) 昏暗 ( )(2)重点词语明艳:鲜明艳丽,明丽。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的树木繁密。孔隙:窟窿眼儿,缝儿。仰卧:脸朝上躺着。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指方面,项目。形容变化的项目、方面极多。(三)重点句子排比: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设问1.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

10、小的小船。(四)主要内容1、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沿途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2、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空隙:窄小;内洞:漆黑、大、有石钟乳和石笋。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窄小的特点。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 游记 ,记叙了作者去京华的双龙

11、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4、七月的天山(一)字词梳理【多音字】饮:( )饮马;( )饮酒 重:( )重复;( )重点【近义词】 俯视 ( )凉爽 ( ) 萦绕 ( ) 寂静 ( )五彩斑斓 ( ) 蜿蜒无尽 ( ) 【反义词】凉爽 ( )高悬 ( ) 俯视 ( ) 增添 ( )幽静 ( )矫健 ( ) 绚烂 ( ) 白皑皑 ( )(2)重点字词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长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植物稀少。五彩斑斓: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非常好看。幽静:寂静。荡漾:(水波)一起一伏的动。绵延:延续不断。矫健:强壮有力。(3)重

12、点句子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 太阳、雪峰 、云彩 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

13、,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 ”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4)课文内容1、本文描写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进入天山,看到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再往里走,就是翠绿的原始森铃,幽静而深远;进入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2、七月的天山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语文园地一:1.读读写写洞庭 江南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模仿 蜿蜒

14、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2.读读记记翡翠 凉爽 高耸 山涧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马蹄 柔嫩 锦缎 绵延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3.日积月累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维)(2)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4)浮云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一)字词梳理【多音字】据:( )拮据;( )据说 【近义词】 拮据 ( )精湛 ( ) 器重 ( ) 崭新 ( )馈赠 ( )梦寐以求 ( ) 迷惑不解 ( ) 【反义词】安慰 ( )诚实 ( ) 崭新 ( ) 迷惑 ( )闷闷不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