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2923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大古代汉语2、3、4册例句(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漢語講義2007 級中文、新闻、广告、体育新闻专业(2008 年第一學期)唐山李柘梓珺木石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小雅雨无正“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召南行露二章“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三章“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 。 关雎:“寤寐求之” , 国语晋语一:“归寝不寐

2、” ;孟子公孙丑上:“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庄子知北游:“言未卒,齧缺睡寐。”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召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而倾鄙悃,统希鉴原。左文公十五年 “诸侯五年再相朝” 。谷隐公九年 “八日之间再有大变。 ”论语 “吾自卫反鲁” 。孟子 “则必厌酒食而后反” 。 1、身1) 说文: ,躬也,象人之形。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

3、有半。 ”2) 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3)身体。2、体说文:“体,总十二属(顶、面、颐、肩、脊、臀、肱、臂、手、股、胫、足)之名。”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颜色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眼史记刺客列传 “(聂政)自皮面,决眼。 ”史记伍子胥传:“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元稹谴悲怀 “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历代名画记 “画龙点睛”不说“画龙点眼” 。25、脸白居易咏王昭君有“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6、脚说文:“脚,胫也。 ”墨子明鬼:“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

4、折其脚。 ”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7、趾尔雅释言:“趾,足也。 ”郭璞注:“足,脚。 ”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传:“趾,足也。 ”诗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左传定公四年:“灵姑浮以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 ”杜预注:“其足大指见斩,遂失屦,姑浮取之。 ”杨伯峻注:“古手足指皆曰指,足以大指为将指,手以中指为将指。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晋左思吴都赋 “耳目之所屗该,足趾之所不蹈” 。方言卷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 ” 诗周南汝坟:“坟,大防也。 ”礼记檀弓上 “古者墓而不坟。 ”郑玄注“土之高

5、者曰坟。 ”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注“瓦,纺砖。 ”说文 “诛,讨也。 ”论语公冶长 “於予与何诛?”荀子富国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汉书王莽传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说文 “赏,赐有功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 ”陶潜移居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国语周语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 ”战国策齐策一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史记屈原列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汉书李广传 “将军者,国之爪牙。 ”汉书路温舒传 “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

6、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绸)内(纳)之。 ”鲁迅华盖集可惨与可笑:“刀笔吏式的深文周纳” 。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尚书说命 “若作羹,尔惟盐梅。 ”史记 “吾翁即尔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说文宀部 “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诗曰塞向墐户 。 ” 说文 “在墙为牖,在屋曰窗” ,徐灏说文注笺 “股者前堂后室,室之前为牖,后为向,故曰北出牖象形。 ”豳风七月 “穹窒薰鼠,塞向墐户。 ” 1、引3说文弓部 “引,开弓也。从弓丨。 ”孟子尽心上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史记项羽本纪

7、“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战国策赵策三:“秦军引而去。 ”2、发说文弓部 “发,射发也。从弓,癹声。 ”孟子公孙丑上 “射者正己而后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暮见火举而俱发。 ”庄子秋水 “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战国策楚策四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使者至,发书。 ”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 ”孟子梁惠王上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杜甫立春诗 “忽忆两京梅发时。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为政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3、责说文贝部 “责,求也。从贝,朿声。 ”王筠说文句读 “责

8、,谓索求负家偿物也。 ”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左传桓公十三年 “宋多责(ze)赂于郑。 ”论语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人” 。战国策赵策三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孟子公孙丑下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4、习说文习部 “习,数飞也。从羽,白(自)声。 ”甲骨文作“ ”,从羽从日,谓禽鸟晴日学飞。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屡飞。 礼记月令 “鹰乃学习” ,由此引申出练习、温习。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引申为熟悉,通晓。 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再引申为习惯。论语阳货 “性相近也,

9、习相远也。 ”5、权说文木部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一曰反常。 ”“权”字文献常用意义不是黄华木,而是反常,即权变。 孟子离娄上 “南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另一个常用意义是秤铊,用作动词指称量。 庄子胠箧 “为之权衡以称之。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 ”实际“权”的本义应为“秤铊” ,用作动词指称量。称量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法度,而依法办事则是行使权力,故引申有“权力”意义。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行使权力要因时因事制宜,故又引申为权变。由权变引申为权诈。战国策赵策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这五个意

10、义自成系统,位置和次序不可更易,它们同说文所谓的本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可拘泥说文的说解,而要以文献语言中存在的词义为依据。6、长说文长部 “长,久远也。从兀,从匕(化) 。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亾(亡)声。 者从倒亾也。 ,古文长, ,亦古文长。 ”甲骨文长字作 、 等形,与说文所引古文相近,像人的头发长。头发最容易长长,所以用它表示长短的“长” ,引申为时间的长久,又引申为生长的“长” ,长者的“长” ,尊长的“长” 。词的引申义近引申义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如“过”字, 说文辵部 “过,度也。从辵,咼声。”本义是走过、经过。 孟子梁惠王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11、。 ”引申为超过,胜过。 孟4子梁惠王上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又引申为过分。 论语先进 “过犹不及。 ”再引申为过错。 论语子张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是离本义最近的引申义,由本义生发出来,属于直接引申义;是远引申义,是两次引申的结果,属于间接引申义。词义引申有三种方式:1、并列式也叫辐射式引申,是以本义为中心,并列引申出几个意义。这些意义都是本义的直接引申。如“节”字, 说文竹部 “节,竹约也。从竹,即声。 ”段玉裁数文解字注 “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 ”本义是“竹节” 。 史记龟策列传 “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引申为竹制的

12、符信。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骞持汉节不失。 ”又为植物枝干交结处,如木节。 周易说卦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又引申为动物骨骼交结处,如骨节、关节。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又引申为气候的寒暑交接,如季节。 列子汤问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又引申为人的节操、气节。 左传成公十五年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又引申为社会政治方面的礼制法度。 论语微子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又引申为生活方面的节俭、节约。 论语学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又引申为音乐的节拍、节奏。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以上八个意义都是从“节”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图示

13、如下:木节 骨节 季节符节 竹节(本义) 节操节奏 节约 礼节2、递进式也叫连锁式引申,是以本义为起点,一个接一个地引申出新意义。只有离本义最进的意义是直接引申义,其他都是间接引申义,而且一个比一个离本义远。如上文讲到的“习”字、 “过”字。图示如下:习:屡飞(本义) 练习 熟悉 习惯过:经过(本义) 超过 过分 过错3、综合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交互使用,既有单向引申,又有多项引申。最常见的引申是综合式引申,纯粹的辐射式引申和连锁式引申是不多见的。如“朝”字, 说文 “朝,旦也。 ”甲骨文作“ 、 ”等形,像太阳已经从草丛或树林间升起来,而月亮正在落下,是早晨的时候。所以其本义是早晨。 诗小雅何

14、草不黄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引申为在早晨拜见君主,即朝见。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将朝王。 ” 引申为朝见君主的地方,即朝廷。 论语公冶长 “赤也,束带立于朝。 ” 引申为朝代。杜甫蜀相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这个引申链是很清楚的,属于连锁式引申,图示为:朝:早晨(本义) 朝见 朝廷 朝代但由“早晨”引申出的意义还有以下四个:韩非子有度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东方)管子立政 “孟春之朝。 ”(初始)诗卫风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天、日)管子轻重乙 “天下之朝夕可定乎?” (海水定期涨落,朝曰潮,暮曰汐。 )早晨日出东方,故有“东方”意义;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故

15、有“初始”意义;从早晨扩大到整个白天、一天,故有“天、日”意义;海水早晨涨起,所以叫“潮” ,后代加水以别之。加上“朝见”这个意义,以上五个意义都是由“早晨”这一本义生出的,也属于连锁式引申。由“朝见”引申出的意义除了“朝廷”外,还有以下六个意义: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 ”(子女早晨向父母请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拜见)5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桂水分五岭,衡山朝九嶷。 ”(朝向,对着)吕氏春秋直谏 “(荆文)王得丹之姬、媱,朞年不听朝。 ”(朝政)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治理朝政)尚书禹贡 “江汉朝宗于海。 ”(归附)这六个意义中有五个是直接从“朝见”再引申出来的。由“臣下朝见君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