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824081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生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高一 语文 主备人:刘洛洛 审核:高一语文组 第三大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抓住感情脉络,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刘和珍形象,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3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知识链接:1 作者:鲁迅原名( ) (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 ,浙江绍兴人

2、,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 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家 ) ( 思想家 ) ( 革命家 )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魂 ”。代表作: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写出六部即可)等。2 背景简介:本 文 写 作 背 景 为 ( 惨 案 ) 。 1926 年 3 月 , 奉 系 军 阀 在 日 本 帝 国 主义 支 持 下 进 兵 关 内 , 冯 玉 祥 率 领 的 国 民 党 军 队 同 奉 军 作 战

3、。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公 开 援 助 奉军 , 派 军 舰 驶 入 大 沽 口 , 并 炮 击 国 民 军 , 守 军 死 伤 十 余 名 。 国 民 军 开 炮 自 卫 还 击 , 将日 本 军 舰 逐 出 大 沽 口 。 事 后 , 日 本 认 为 国 民 军 破 坏 了 辛 丑 条 约 , 与 英 、 美 、 法 、意 、 荷 、 比 、 西 等 8 国 公 使 , 于 16 日 向 北 洋 军 阀 段 祺 瑞 执 政 府 发 出 最 后 通 牒 , 提 出拆 除 大 沽 口 国 防 设 施 等 种 种 无 理 的 要 求 , 并 限 令 48 小 时 内 答 复 , 否 则 以

4、武 力 解 决 。 同时 各 国 派 军 舰 云 集 大 沽 口 , 用 武 力 威 胁 北 洋 政 府 。3 解题:(1) 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提示: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 。 )(2) 刘和珍女士,江西南昌县人,毕业于江西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秋,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性情温厚;学业优良,学业优良,为师友所赞许,被举为长;去岁章杨摧残女师大,女士奋力反抗,然仍不废学;至十二月复校,方期安心学业,乃国是日非,八国通牒事起,北京各界发起国民大会,赴执政府请愿,女士偕往,被府卫队枪击,弹从背入,斜穿心肺,当场遇害,时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下午二时也,

5、年二十二岁。(3)杨德群烈士小传 女士杨德群,字先哲,湖南湘阴人。幼秉性温慧;长好学不倦;待人诚蔼慈惠,人以此交重之。生平专心教育事业,所至子弟仰之若慈母。志皎洁不淄,而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近服膺三民主义,欲由此以实行其夙负。以民国七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湘服务五年。十四年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为八国通牒事,随市民请愿执政府。被卫队枪击,弹从左肩甲近下入,穿胸膛偏右出。立仆,血流如注。移入官医院,以下午三时卒,年二十四岁。二、自主学习(A 级)1、注字音徘徊 菲薄 长歌当哭 黯然 踌躇 桀骜 尸骸 噩耗 喋血 肆无忌惮 诧异 攒射 屠戮 惩创 殒身不恤 立仆 和蔼 浸

6、渍 洗涤 绯红 辗转 2【 辩 字 形 】 喋 惮 悼 揖碟 殚 棹 辑牒 禅 淖 缉谍 郸 绰 楫三、速读课文,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整体感知(B 级)1、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纪念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纪念了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2、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3、思考: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合作交流 ,文本研读(B 级)第一部分,通过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感情。第1段写作者参加为刘、杨两烈士开追悼会那天的情形。 “独在礼堂外徘徊”一句中“ ”与“ ”可见心情的沉痛。第2段写刘和珍预定

7、莽原的事。 “生活艰难” 、 “毅然”表现了刘和珍 的精神。第3段表明写作本文的一个目的是批判反动派和那些“学者文人” 。最后一句中“非人间” “浓黑的悲凉”指 ;“最大哀痛”指作者无法压抑的悲愤;“它们”指 ;“后死者”指 。第二部分,进一步点明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第1段将 和 进行对比,赞扬前者勇敢面对现实、永不回避的精神,批评后者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的态度。第2段说明写本文是为了不忘血债。第三部分,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绘,表达作者对她的哀悼和崇敬。第1段作者给与她“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最高评价。第2段写“初见姓名” 、 “反抗校长” 、 “听课

8、交谈” 、 “黯然泣下”四件事。突出刘性格的三个侧面,一是“桀骜锋利”的个性,二是“ ”善良可爱的性格,三是“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深远广大的胸襟。第四部分,写听到噩耗后的愤慨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人” “流言”的卑劣。第1段通过一系列虚词表达了作者无限愤慨的心情。24段进一步抒发愤激之情,怒不可遏。第5段,用诗化的语言,把愤怒的情感推向顶点。 “沉默呵!沉默呵!”运用 的手法,强烈抒发了作者深沉、激越的感情。最后用“ ”一句表示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非此即彼,就看我们选择。第五部分,记述惨案发生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第1段为过渡段。第2段记惨案

9、发生的情景,进一步具体揭露反动派的凶残。第3段写刘和珍的死,用三个句子反复强调真实性,不仅照应前文,还揭露反动派凶残,显示作者巨大的哀痛。第六部分,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第1段提出对请愿的看法。作者为这次徒手请愿而流血深感痛惜,为意义寥寥的牺牲而感到痛心。 “至多”强调 。转接下文,指出徒手请愿毫无意义,并以 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进一步阐明看法,总结惨案的经验教训。第2段写爱国青年的鲜血不会白流,影响一定会扩大。起句用“然而”一转,指明烈士死难的意义,肯定它的社会影响。 “ ”是起码的估计,与上文的“至多”相对。此中还引用陶潜的挽歌深化作者的看法。第七部分,总结全文,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

10、,鼓舞人们奋勇前进。第1段回应全文,总括惨案出于作者意外的三种情况: ,帮凶文人的下劣, 。第2段赞颂中国女子,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鼓舞“苟活者”和“真的猛士”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总结:第一、二部分,悼念逝者,唤醒生者。中间三部分,追忆往事,揭露罪行。最后两部分,讴歌烈士,点明意义。文章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激荡的感情一次次喷发,给人心灵的震撼。2、合作探究1、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 思考:作者为什么从追悼会写起而不是一时间为序从惨案写起?3、 第一、二两段两次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11、“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4、 如果从第三节的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5、 探讨:为什么详写府门喋血?明确:第三课时讨论探究质疑1、重读第一、三、四、五节,思考归纳: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二、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1、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 将 深味 这 非 人 间 的 浓 黑 的 悲 凉 ; 以 我 的 最 大 哀 痛 显 示 于 非 人 间 , 使 它 们 快 意 于

12、我 的 苦 痛 , 就将 这 作 为 后 死 者 的 菲 薄 的 祭 品 , 奉 献 于 逝 者 的 灵 前 。2、 真 的 猛 士 , 敢 于 直 面 惨 淡 的 人 生 , 敢 于 正 视 淋 漓 的 鲜 血 。 这 是 怎 样 的 哀 痛 者 和 幸 福者 ?3、 惨 象 , 已 使 我 目 不 忍 视 了 ; 流 言 , 尤 使 我 耳 不 忍 闻 。 我 还 有 什 么 话 可 说 呢 ? 我 懂 得衰 亡 民 族 之 所 以 默 无 声 息 的 缘 由 了 。 沉 默 呵 , 沉 默 呵 ! 不 在 沉 默 中 爆 发 , 就 在 沉 默 中 灭亡 。4、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13、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3、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来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四、探求主旨,品味情感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五、我的学习反思:六、课后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z) 拖沓(t) 油脂(zh) 锲(q)而不舍B、睚眦(z) 里弄(lng) 泥淖(no) 长歌当(dng)哭C、夯(hng)筑 匹(p)配 请贴(ti) 力能扛(kng)鼎D、璞(p)玉 囹圄(y) 漱(sh)口 殒(y n) 身不恤( x)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廖落桎梏玷辱桀骜锋利B.愠色鼓泄惨淡 陨身不恤C.黯然苍桑尸骸鄙陋没世D.罗网屠戮绯红长歌当哭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 4.4 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