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82342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精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看着被告席上往日最亲近的人,年迈的父母泪眼迷惘、相濡以沫的妻子茫然无措、尚未成人的儿女无助地在内心祈求亲人回家。近年,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在我县发生,身为局长的曾某因受贿走上审判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某局长因为滥用职权被追究刑事责任;某边防支队正营级参谋因受贿将面临十年牢狱,丢了党籍和饭碗;某村主任李某因职务犯罪被追究刑责。这一起起职务犯罪案件在全县引起巨大轰动,也重重地冲击着公职人员的心。很多人为他们所作所为深感痛恨,也为他们

2、的失足深表惋惜。如果能经常敲敲警钟,给他们打打预防针,也许他们就不会落到如此身败名裂的下场。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近年来,党中央、中纪委等多次强调要狠抓职务犯罪案件,要通过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严肃党的纪律,使广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各大报刊、网络也一直对重大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报道,

3、使反腐败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严惩腐败的呼声高涨。现对我院 2008 年以来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从三个方面做以简要归纳:2008 年至 2014 年 8 月份,我院共受理各类职务犯罪案件47 件 51 人,案件占刑事案件总量的%,人数占刑事案件总人数的%;其中,适用非监禁刑 38 件 42 人,案件占职务犯罪总量的%,占刑事案件总量的%,人数占职务犯罪总人数的%,占非监禁刑总人数的%,占全部刑事犯罪总人数的6%。其中,贪污 21 件,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 5 件,缓刑 7件,非监禁刑适用率为%;受贿 8 件,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2 件,缓刑 3 件,非监禁

4、刑适用率为%;滥用职权 9 件,全部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非监禁刑适用率为 100%;挪用公款 2 件,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 1 件,非监禁刑适用率为50%;玩忽职守 6 件,全部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非监禁刑适用率为 100%;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 1 件,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非监禁刑适用率为 100%;过失泄漏国家秘密 1件,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非监禁刑适用率为 100%。职务犯罪的特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我院五年来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案件总体上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案件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挪用公款和玩忽职守这五种

5、罪名中。其中,贪污 21 件,受贿 8 件,滥用职权 9 件,挪用公款 2 件,玩忽职守 6 件。贪污、受贿、职务犯罪案件占%。二是量刑时适用非监禁刑比例偏高,明显高于三年刑事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的平均值。仅五年职务犯罪案件中非监禁刑平均适用率为%,明显高于2008 年刑事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为 50%,但低于 2010 年刑事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为%。三是没有判处过管制型,主要适用了免刑和缓刑,且免刑比缓刑比例要高。在 38 件非监禁刑案件中,判处免于刑事处罚为 25 件,缓刑为 13 件,分别占 66%和 34%,判处免于刑事处罚多于缓刑。四是退赃率较高,弥补国家经济损失。从 47 件职务犯罪来看

6、,财产刑到位率高于其他案由,特别是 38 件职务犯罪非监禁刑适用都具有认罪服罪、退赃弥补经济损失的特点,三份之一左右还具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笔者认为,当前全国上下反腐形势声势浩大,要防止不适当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的现象,对于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和其他职务犯罪的定罪处刑,尤其是在适用缓刑、免刑的时候,要慎重对待和准确把握。对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和其他职务犯罪适当适用非监禁刑,但一定要依法进行,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别是要严格掌握法定减轻处罚的条件。对于不符合法定减轻处罚条件的,决不能为了判处非监禁刑而减轻处罚。职务犯罪直接损

7、毁的是国家形象,破坏的是公共秩序,损害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县委、政府充分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预防职务犯罪。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来,党中央大理查处腐败,我县也响应号召,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但职务犯罪仍时有发生,主要特点是:1、职务犯罪比例持续走高,呈现突发频发之势2008 年县法院判决刑事案件 86 件,其中职务犯罪 2件 2 人,占 2%;2009 年判处刑事案件 93 件,其中职务犯罪 4 件 9 人,占%;2013 年判处刑事案件 125 件,其中职务犯罪 13 件 15 人,占%,发案率持续走高,尤其 2011 年以来更为明显,呈现高发状态。2、职

8、务犯罪的范围扩大,案值逐步增高职务犯罪发生的人员也在蔓延,不仅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的领导身上大量发生,而且在农业领域、村民小组长等普通的职员也不断出现。2009 年查处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职工李某就是典型。同时,职务犯罪的案值也在逐步增高,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犯罪情节有趋重之势。3、农村基层干部犯罪高发五年来,我县共判处农村村干部 7 人,主要违法手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是贪污、挪用公款,金额大都在 5 万元以下,重点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农村社会保障和救灾、优抚、移民等专项款物管理等领域和环节。4、职务犯罪

9、的隐蔽性和反侦察能力提高,侦破难度加大在“权钱交易”的行受贿案件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隐蔽性。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不仅偷偷摸摸的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在行贿方式上讲包装,以礼代贿,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增加了侦查取证难度。如单位领导以具有审批权吃拿卡要,多人向其行贿以争取项目、获得照顾;职务犯罪往往办一案带一片, “群体效应”特征明。从发案规律看,由于一项决策从决定到实施,牵扯制约环节较多,呈现出共同参与性,往往查处一案就会牵出窝案, “群体效应”特征明显。如某单位滥用职权案为典型的窝案,单位领导及下属几个都被牵涉在内

10、。5、职务犯罪社会危害加大的趋势明显职务犯罪是社会发展的毒瘤和腐蚀剂,它激化社会矛盾,损害干群关系,造成集体访,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它危害国家利益,腐蚀国家肌体,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对社会各方面显现出极大的破坏力,动摇着国家稳定的根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1、党性不强、道德沦丧,抗腐能力弱是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党性不强,放弃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改造是公职人员犯罪的内在原因。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公职人员把权力当交易把职责范围内应办的事情与按“劳”取“酬”划等号,不送礼不办事,甚至伸手索要所谓“辛苦费” 、

11、“好处费” ;他们道德沦丧,失去了党员干部基本要求,信仰出现危机,产生“鱼与熊掌”兼得的贪婪心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的虚荣心理;从而无法抵抗人情关、面子关,诱惑关,把党和法律置之脑后,明面上大公无私,暗地里大搞权钱交易,最终滑向犯罪深渊。2、宣传教育不到位,个别部门预防措施形同虚设虽然年年宣月月讲廉政建设,年年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但这些大多流于制度层面,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拓宽和深化,监督工作未能发动广大干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监督与被监督行动中去。个别系统内部的纪检监察机构形同虚设,职能相对弱化,没有充分行使监督职能。3、对公职人员监督不力,尤

12、其对“一把手”的监督软弱无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监督制约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剑。现实情况是,各层次的监督机构和部门都有,制度也完备,但监督仍软弱无力。尤其对“一把手”监督,处在“上级管不着、同级管不了、下级不敢管”的尴尬境地。 “一把手”权力集中,手握经济、人事大权,往往成为被腐蚀对象,己是腐败的重灾区。4、打击犯罪力度不大,形不成强有力的威慑效应对职务犯罪打击不力,是职务犯罪高发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难以及时发现犯罪。当前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建设不很发达,难以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苗头。而且当前我国的职务犯罪黑数(指犯罪行为确已发生,但未被发

13、现和统计)很大,这种现象促进滋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二是现实生活中对职务犯罪的查处,障碍重重,阻力很大。职务犯罪主体往往担任某种职务,掌握一定权利,常常利用社会关系四处找人,为办案设置阻力,造成案件取证困难,难以定罪处罚。三是刑罚轻型化让犯罪分子胆大妄为。现实中,对职务犯罪分子的刑罚适用上,减、从轻处罚情节适用非常普遍,缓刑、免刑适用过滥,定罪量刑数额标准掌握偏宽、财产刑使用数量又很少,难以达到遏制职务犯罪上升的目的,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45、举报不畅和公众的麻木,导致社会“潜规则”默认现在社会, “潜规

14、则”横行。这是社会麻木的表现,它表示社会默认腐败,心底接受并纷纷效仿腐败。实际上,大多数人心理上痛恨腐败现象,但从行为上屈从于这种现状。他们一方面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为办成事又千方百计地找熟人、托关系请客送礼,败坏社会风气。同时,举报不畅也是腐败的重要原因。为什么有的贪官恣意横行十数年毫发未损?为什么有的贪官一边腐败一边升官?关键就是缺乏有效的举报渠道。现在,许多部门也设立了举报热线、信访电话、网络投诉点,这些渠道常常热闹几天就成了摆设,老百姓或打不通,或打通了也无济于事,举报出现中梗阻。另一方面,对举报人保护不力也是举报不畅的一个原因,前脚举报,后脚被举报人获知,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事

15、时有发生,造成有心举报但害怕打击报复,担心触犯权势难逃掣肘。因此公众对职务犯罪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宁选择沉默,知情不举,也不愿主动揭发或作证。6、个别部门怕家丑外扬,人为放纵,导致违法犯罪越滑越深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有些部门领导人片面强调“能人效应” ,错误地将发展经济与职务犯罪查处工作对立着看,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4现公职人员存在职务犯罪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批评帮助,而认为虽决策失误,但“初衷是好的” , “只要吸取教训就行了,不要挫伤干部的积极性” ;有的认为虽然失职渎职,但没有中饱私囊,情有可原;更有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