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80262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舆情信息范例——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民热议李博亚救人行为不同认定结果7 月 9 日晚,河北昌黎火车站,为营救一名卧轨自杀的乘客,实习乘警李博亚的双腿被火车轧断。事后,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李博亚的英勇行为令人尊敬和动容,但由于他当时正在执勤,救人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从相关法律条文上来说,并不能被认定为见义勇为。而昌黎县政府已经决定授予李博亚“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给予 5000 元奖励。 ( 7 月 14 日 山 东 商 报 )消息一出引来网上热议。很多网友表示认同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的观点,认为李博亚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救人致残的,救人是职务行为。网友 zhengcai1991 说:“我

2、认为,官方这样说是对的。第一确定了李博亚的警察身份,第二确定了李博亚因公致残的行为。他的行为不仅是救一个轻生者,重要的是防止铁路交通不受破坏,保护了路过列车的行车安全,是保护国家财产和整个列车。结果远远超过了救轻生者 ,所以不是简单的见义勇为 ,而是履行职责而因公致残 。 ”也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对昌黎县政府给予李博亚“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表彰很支持,这部分网友认为,李博亚虽然是铁警,但也只是实习生,舍生救人已超出职责范围,并且救人造成截肢,应当算是见义勇为。网友周狼 123456 说:“李博亚是警校 2011 级在校学生,并非在职在编的正式警员。众所周知,现如今警校毕业生未必都是警察,失业的多了

3、去。他的所谓正在执勤是假期的社会实践的实习,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应该算作正式履行警务职责,并且在法律关系上李2博亚并未受聘为正式警员,再说得通俗易懂些他尚未获取正式警员的薪金与福利待遇,能要求他承担职责吗?所以正在执勤,那么,这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的说词不能成为否定李博亚救人为见义勇为的理由。李博亚救人应该认定为见义勇为。 ”广州日报刊登文章评论舍生忘死职务行为与见义勇为不应泾渭分明也就此事发表看法。文章认为,李博亚舍生救人体现出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 “如果一味地将这种舍生忘死的职务行为与见义勇为割裂开来,显然更为不妥。 ”人民网就此事也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如下:截止 7

4、月 23 日 22 点 40 分,累计有 5166 人参与调查投票。我们从调查中不难看出,认为李博亚的行为是见义勇为和职务行为的分别都占了近一半;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应该完善相关法规条例的仅占 8.7%。而这次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河北昌黎县政府对李博亚救人事件不同的认定结果恰恰是各地在见义勇为标准上的差异造成的,归根结底是相关法律条例的不健全。据大众日报报道,目前我国规范和保障见义勇为行为的法规包括:31 个省(区、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中的 19 个条例、8 个规3定、4 个办法。各省(区、市)立法对“见义勇为”的认定差别很大,造成了同一种见义勇为行为在不同省市所受到待遇不一致的情况。有关

5、见义勇为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见义勇为者的勇敢机智、忘我奉献,众口称赞;而见危不救、见义勇为者因生活无着而自杀,甚至被救者反咬一口,也让人感到世态炎凉,给人以临危退缩的理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邢捷说,比如保安跟犯罪嫌疑人搏斗受伤,在广东可认定为见义勇为,但在四川却不能。因为广东的定性是“法定职责以外实施的行为” ;四川是“履行特定义务以外的行为” 。此外,是哪个部门来认定见义勇为行为,也有不同做法。最新消息,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郭玉英表示,目前,他们已将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条例(草案) 上报公安部,公安部也把条例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明年会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按照立法程序,估计最快后年可以出台。这意味着见义勇为的行为认定标准将要统一。而标准的统一将会使相关法律更健全,会使英雄们生活有了保障,会使英雄的家人更安心。标准的统一更能打消更多想伸出援手的人们的重重疑虑,大胆地迈出那一小步,让社会出现更多的“最美丽” ,更好地发挥相关条例鼓励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