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0261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级]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一年级]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一、认知“学困生”目前,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教育难题。 “学困生 ”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状况、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认知能力、情绪生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习状况不良或落后的状况。我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接触发现:由于学生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非智力因素、接受能力、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老师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往往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困生” 。有的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不好,但能遵守各种纪律;有的不但学习有困难,而且脾气暴躁,品德和行为习惯有欠缺,不守纪律,经常和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言谈举止都不

2、符合学生的要求。这种现象在中学更加突出。虽然这些学生不会成为班级的“主流” ,但由于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班风、校风的形成,会影响老师们上课的情绪、教学效果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他们的存在会成为家庭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怎样转化这些学困生,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每个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二、应对策略:第一:对于学习有困难,成绩不好,但能遵守各种纪律的“学困生”采取的策略有下两点:1、传授学习方法、技巧及作笔记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基本做到:课前关注,指导预习的方法。课上关注,上课时不断用眼神和语言鼓励和询问其是否能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同时做到,基础问题尽量让“学困生”回答,增强

3、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后关注,指导复习的方法和反馈学习效果。2、课外辅导,日常教学中,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练习。第二、对学习有困难、脾气暴躁,品德和行为习惯有欠缺,不守纪律的“学困生”采取的策略:这样的“学困生”首要的任务是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然后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进而脱离“学困生”的群体。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1、因材施教与因事施教相结合的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在一个“学困生”的转化中,首先必须以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为标准,但又必须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分事件进行教育,也就是做到因材施教与因事施教相结合的做法。运用这一策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

4、在各方面的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智力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更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家庭背景、氛围,直系亲属的道德修养,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学困生”交往密切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好坏。这会直接影响转化的效果。其次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2、循序渐进策略循序渐进策略是指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根据某一学困生的具体特点,遵循着由易到难,由单一要求到综合要求,由简单要求到复杂要求的转化策略。这样做是学困生在转化中感受到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的提高转化的“速度” ,树立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通过仔细观察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具体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兴趣爱好以及在班级活动他能做好的事情,然后制定具体的转化要求。制定要求时一定要具体,而且使他能做到的。例如对经常不完成作业“学困生” ,可以先要求他完成简单作业或单科作业,继而再要求完成全部作业。总之,对于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深刻的的认识并以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抓反复” ,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进步的行动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