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9251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炉维修手册电磁炉故障维修上篇2008 年 03 月 03 日 星期一 下午 03:22458 系列须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 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 8 位 4K 内存的单片机组成,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故电路可靠性高,维修容易,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3.2 主板检测标准由于电磁炉工作时,主回路工作在高压、大电流状态中,所以对电路检查时必须将线盘(L1)断开不接,否则极容易在测试时因仪器接入而改变了电路参数造成烧机。接上线盘试机前,应根据 3.2

2、.1对主板各点作测试后,一切符合才进行。3.2.1 主板检测表 3.2.2 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1) 上电不发出“B”一声-如果按开/关键指示灯亮,则应为蜂鸣器 BZ 不良, 如果按开/关键仍没任何反应,再测 CUP 第 16 脚+5V 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按下面第(4)项方法查之,如正常,则测晶振 X1 频率应为4MHz 左右(没测试仪器可换入另一个晶振试),如频率正常,则为 IC3 CPU 不良。(2) CN3 电压低于 305V-如果确认输入电源电压高于 AC220V 时,CN3 测得电压偏低,应为 C2 开路或容量下降,如果该点无电压,则检查整流桥 DB 交流输入两端有否 AC220V

3、,如有,则检查 L2、DB,如没有,则检查互感器 CT 初级是否开路、电源入端至整流桥入端连线是否有断裂开路现象。(3) +22V 故障-没有+22V 时,应先测变压器次级有否电压输出,如没有,测初级有否 AC220V 输入,如有则为变压器故障, 如果变压器次级有电压输出,再测 C34 有否电压,如没有,则检查 C34 是否短路、D7D10 是否不良、Q4 和 ZD1 这两零件是否都击穿, 如果 C34 有电压,而 Q4 很热,则为+22V 负载短路,应查 C36、IC2及 IGBT 推动电路,如果 Q4 不是很热,则应为 Q4 或 R7 开路、ZD1 或 C35 短路。+22V 偏高时,应检

4、查Q4、ZD1。+22V 偏低时,应检查 ZD1、C38、R7,另外, +22V 负载过流也会令+22V 偏低,但此时 Q4 会很热。(4) +5V 故障-没有+5V 时,应先测变压器次级有否电压输出,如没有,测初级有否 AC220V 输入,如有则为变压器故障, 如果变压器次级有电压输出,再测 C37 有否电压,如没有,则检查 C37、IC1 是否短路、D3D6是否不良, 如果 C37 有电压,而 IC4 很热,则为+5V 负载短路, 应查 C38 及+5V 负载电路。+5V 偏高时,应为IC1 不良。+5V 偏低时,应为 IC1 或+5V 负载过流,而负载过流 IC1 会很热。(5) 待机时

5、 V.G 点电压高于 0.5V-待机时测 V9 电压应高于 2.9V(小于 2.9V 查 R11、+22V),V8 电压应小于 0.6V(CPU 19 脚待机时输出低电平将 V8 拉低),此时 V10 电压应为 Q8 基极与发射极的顺向压降(约为0.6V),如果 V10 电压为 0V,则查 R18、Q8、IC2D, 如果此时 V10 电压正常,则查 Q3、Q8、Q9、Q10、D19。(6) V16 电压 0V-测 IC2C 比较器输入电压是否正向(V14V15 为正向),如果是正向,断开 CPU 第 11 脚再测 V16,如果 V16 恢复为 4.7V 以上,则为 CPU 故障, 断开 CPU

6、 第 11 脚 V16 仍为 0V,则检查 R19、IC2C。如果测 IC2C 比较器输入电压为反向,再测 V14 应为 3V(低于 3V 查 R60、C19),再测 D28 正极电压高于负极时,应检查 D27、C4,如果 D28 正极电压低于负极,应检查 R20、IC2C。(7) VAC 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R55,过低查 C32、R79。(8) V3 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R51、D16, 过低查 R78、C13。(9) V4 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R52、D15, 过低查 R74、R75。(10) Q6 基极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R53、D25, 过低查 R76、R77

7、、C6。(11) D24 正极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D24 及接入的 30K 电阻, 过低查 R59、C16。(12) D26 正极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 D26 及接入的 30K 电阻, 过低查 R58、C18。(13) 动检时 Q1 G 极没有试探电压-首先确认电路符合中第 112 测试步骤标准要求,如果不符则对应上述方法检查,如确认无误,测 V8 点如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则检查 IGBT 推动电路,如 V8 点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出现,再测 Q7 发射极有否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如有,则检查振荡电路、同步电路,如果 Q7 发射极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再测 CPU 第 13 脚有否间隔试

8、探信号电压, 如有, 则检查C33、C20、Q7、R6,如果 CPU 第 13 脚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出现,则为 CPU 故障。(14) 动检时 Q1 G 极试探电压过高-检查 R56、R54、C5、D29。(15) 动检时 Q1 G 极试探电压过低-检查 C33、C20、Q7。(16) 动检时风扇不转-测 CN6 两端电压高于 11V 应为风扇不良,如 CN6 两端没有电压,测 CPU 第 15 脚如没有电压则为 CPU 不良,如有请检查 Q5、R5。(17) 通过主板 114 步骤测试合格仍不启动加热-故障现象为每隔 3 秒发出“嘟”一声短音(数显型机种显示 E1),检查互感器 CT 次级

9、是否开路、C15、C31 是否漏电、D20D23 有否不良,如这些零件没问题,请再小心测试 Q1 G 极试探电压是否低于 1.5V。3.3 故障案例3.3.1 故障现象 1 : 放入锅具电磁炉检测不到锅具而不启动,指示灯闪亮,每隔 3 秒发出“嘟”一声短音(数显型机种显示 E1), 连续 1 分钟后转入待机。分 析 : 根椐报警信息,此为 CPU 判定为加热锅具过小(直经小于 8cm)或无锅放入或锅具材质不符而不加热,并作出相应报知。根据电路原理,电磁炉启动时, CPU 先从第 13 脚输出试探 PWM 信号电压,该信号经过 PWM 脉宽调控电路转换为控制振荡脉宽输出的电压加至 G 点,振荡电

10、路输出的试探信号电压再加至 IGBT 推动电路,通过该电路将试探信号电压转换为足己另 IGBT 工作的试探信号电压,另主回路产生试探工作电流,当主回路有试探工作电流流过互感器 CT 初级时,CT 次级随即产生反映试探工作电流大小的电压,该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后送至 CPU 第 6 脚,CPU 通过监测该电压,再与 VAC 电压、VCE 电压比较,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从上述过程来看,要产生足够的反馈信号电压另 CPU 判定己放入适合的锅具而进入正常加热状态,关键条件有三个 : 一是加入 Q1 G 极的试探信号必须足够,通过测试 Q1 G 极的试探电压可判断试探信号是否足够(正常为间隔出现 12

11、.5V),而影响该信号电压的电路有 PWM 脉宽调控电路、振荡电路、IGBT 推动电路。二是互感器 CT 须流过足够的试探工作电流,一般可通测试 Q1 是否正常可简单判定主回路是否正常,在主回路正常及加至 Q1 G 极的试探信号正常前提下,影响流过互感器 CT 试探工作电流的因素有工作电压和锅具。三是到达 CPU 第 6 脚的电压必须足够,影响该电压的因素是流过互感器 CT 的试探工作电流及电流检测电路。以下是有关这种故障的案例:(1) 测+22V 电压高于 24V,按 3.2.2第(3)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 Q4 击穿。结论 : 由于 Q4 击穿,造成+22V 电压升高,另 IC2D 正输入

12、端 V9 电压升高,导至加到 IC2D 负输入端的试探电压无法另 IC2D 比较器翻转,结果 Q1 G 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2) 测 Q1 G 极没有试探电压,再测 V8 点也没有试探电压, 再测 G 点试探电压正常,证明 PWM 脉宽调控电路正常, 再测 D18 正极电压为 0V(启动时 CPU 应为高电平),结果发现 CPU 第 19 脚对地短路,更换 CPU 后恢复正常。结论 : 由于 CPU 第 19 脚对地短路,造成加至 IC2C 负输入端的试探电压通过 D18 被拉低, 结果 Q1 G 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

13、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3) 按 3.2.1测试到第 6 步骤时发现 V16 为 0V,再按 3.2.2第(6)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 CPU 第 11 脚击穿, 更换 CPU 后恢复正常。结论 : 由于 CPU 第 11 脚击穿, 造成振荡电路输出的试探信号电压通过 D17 被拉低, 结果 Q1 G 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4) 测 Q1 G 极没有试探电压,再测 V8 点也没有试探电压, 再测 G 点也没有试探电压,再测 Q7 基极试探电压正常, 再测 Q7 发射极没有试探电压,结果发现 Q7 开路。结论 : 由于 Q7 开路导至没有试探电压加至

14、振荡电路, 结果 Q1 G 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5) 测 Q1 G 极没有试探电压,再测 V8 点也没有试探电压, 再测 G 点也没有试探电压,再测 Q7 基极也没有试探电压, 再测 CPU 第 13 脚有试探电压输出,结果发现 C33 漏电。结论 : 由于 C33 漏电另通过 R6 向 C33充电的 PWM 脉宽电压被拉低,导至没有试探电压加至振荡电路, 结果 Q1 G 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6) 测 Q1 G 极试探电压偏低(推动电路正常时间隔输出 12.5V), 按 3.2.2第(15)项方

15、法检查,结果发现 C33 漏电。结论 : 由于 C33 漏电,造成加至振荡电路的控制电压偏低,结果 Q1 G 极上的平均电压偏低,CPU 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7) 按 3.2.1测试一切正常, 再按 3.2.2第(17) 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互感器 CT 次级开路。结论 : 由于互感器 CT 次级开路,所以没有反馈电压加至电流检测电路, CPU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8) 按 3.2.1测试一切正常, 再按 3.2.2第(17) 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 C31 漏电。结论 : 由于 C31 漏电,造成加至 CPU 第 6 脚的反馈电压不足, CPU

16、 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9) 按 3.2.1测试到第 8 步骤时发现 V3 为 0V,再按 3.2.2第(8)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 R78 开路。结论 : 由于 R78 开路, 另 IC2A 比较器因输入两端电压反向(V4V3),输出 OFF,加至振荡电路的试探电压因 IC2A 比较器输出 OFF 而为 0,振荡电路也就没有输出, CPU 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3.3.2 故障现象 2 : 按启动指示灯指示正常,但不加热。分 析 : 一般情况下,CPU 检测不到反馈信号电压会自动发出报知信号,但当反馈信号电压处于足够与不足够之间的临界状态时,CPU 发出的指令将会在试探正常加热试探循环动作,产生启动后指示灯指示正常, 但不加热的故障。原因为电流反馈信号电压不足(处于可启动的临界状态)。处理 方法 : 参考 3.3.1 第(7)、(9)案例检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