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79081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9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这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植树活动展开。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如下:一、从身边引入熟悉的生活问题,激趣探究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

2、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时,我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25=425225 这个等式。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 ,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我利用情景,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 ,为后来“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为学生提供了自己独立探究的机会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9这节课我把学生的

3、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尤其是在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算法相等关系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情景。我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你有什么发现?” 。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感知,我马上要求学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使学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形成比较“模糊”的认识。三、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了条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不能是一句空话。在这节课上,我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观察这一组等式,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

4、,提供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想: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 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9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因此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

5、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是横向观察,有的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

6、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去猜想倾听举例验证。老师没有过多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9作,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表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第 3 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因此总以为学生对

7、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就简单地设计了复习,回顾学过的运算律,再让学生发现运算律在简便计算中的运用,接着就出示了新课的例题,让学生从例题中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再通过举例,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基本完成本节课的新授,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认识乘法分配律并在计算和实际生活问题中的运用。但上完课,发现课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混淆。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教学时我们往往注重等式两边的外形特点,即a=ab+ac。这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这里不仅从解题的角度理解,如3=23+73

8、 是相等的,还有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出 3 个 9,右边也表示出 3 个 9,所以3=23+73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9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题中25 与25 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掌握,可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 25和2584;25125254 和 25125+258;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什么要这样算?3、让学生进行一

9、题多解的练习,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如:12588;10189 你能有几种方法?12588竖式计算;125811;125;88 等等。10189竖式计算;89;101;101;101等.对于不同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力争达到“用简便计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色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4、多练针对题目多次练习。练习时注意练习量和时间的安排。刚开始可以天天练习,过段时间以后可以一两天练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9一次,再到一周练习一次,典型题型

10、课选择x25;x25;63x25+63x75;65x103-65x3;56x99+66;125x8;48x102;48x99 等。对于比较特殊的题目可以间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x98+72;68x25+68+68x74;32x125x25等。这样一来,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的内含,而且学习了科学的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第 4 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

11、学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9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认真钻研教材,

12、把握好教材的重【第 5 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精品

13、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9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生买校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件上衣 35 元,一条裤子 25 元,买 3 套校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3=603=180、353+253=105+75=180。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形式表示:c=ac+bc接着,我设计了

14、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且学生最熟悉的“实例”-如果用“爸爸”代表 a 用“妈妈”代表 b 用”爱”代表用“我”代表 c。乘法分配律该怎样表示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紧接着,我有大胆放手,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分配律” 。这时,学生各个都能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了乘法分配律。及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9由 10243 和 379+639 到6628+6632+6640再到4 和4,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埋下伏笔。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