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二金人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8847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始皇十二金人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十二金人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这位中圌华文明史上第一个封圌建中圌央集圌权制国圌家大秦帝圌国的缔造者,一生干了许多有益于中圌华民圌族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修圌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这些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还有一件具有深远历圌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却很少被人们所知,那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圌年) ,以战后全国各地上缴的青铜兵器为原材料,冶铸了十二尊各重 80 吨,高 16.24 米的“金人”,将其矗立于大秦帝圌国的中圌央广圌场阿房宫的前殿,以此召示天下:大秦帝圌国和平统圌一万万年,中圌华民圌族和平统圌一万万年。这就是大秦帝圌国和平统圌一纪圌念碑,也是中圌华民圌族史上第一座

2、和平统圌一纪圌念碑。“十二金人”作为中圌华民圌族史上第一座和平统圌一纪圌念碑,其伟大的历圌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中圌华民圌族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分圌裂要统圌一。 “十二金人”作为中圌华民圌族和平统圌一之象征,被后世国君视为国之重器,均想拥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圌年) ,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 三辅黄图校注引三铺旧事云:“铸金狄人,立阿房殿前。 ”大秦帝圌国将“十二金人”矗立于大秦帝圌国的中圌央广圌场阿房宫的前殿。 正义引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中门。 ”大汉帝圌国将“十二金人”矗立

3、于大汉帝圌国的中圌央广圌场长乐宫中门。 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圌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 。董卓因为经济困难,毁了十尊铸了钱币,以解经济危圌机,留下的两尊作为象征矗立于 “清门里” 。大魏帝圌国建都于洛阳,魏圌明帝欲将两尊“金人”徙往国都洛阳矗立,只因“金人”太重,运至霸城南作罢。如此伟大象征意义的“国之重器” “十二金人” ,随着“金人”实物的消失,加之一些史学家长期对大秦帝圌国的诋圌毁,他们有圌意无意地曲隐了“十二金人”这一“国之重器”的伟大历圌史意义,这就使得后世阅读史料的人,只知道秦时有冶铸“金人”这么一件事, “国之重器”的伟大意义也就渐渐地被淡

4、忘了。“金人”铭文“李圌斯撰,蒙括书” 。李圌斯是大秦帝圌国的总圌理,蒙括是大秦帝圌国的国防部圌长,可见冶铸“十二金人”是国圌家的一件大事情,是经过大秦帝圌国“中圌央政圌治局会圌议”集体研究决定的。冶铸“十二金人”是一项浩大的政圌治、经济、科技工程,这项工程是通圌过周密的构思和设计的。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了,随着中圌华民圌族的崛起,今天我们探寻“十二金人” ,既有其深远的历圌史意义,同时也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质疑是:上缴的天下之兵堆积如山,为什么只铸十二尊“金人”?十二尊“金人”是怎样铸造的?在什么地方铸造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消失到了什么地方?还有没有可能重新发现?如此一件伟大的历圌史事

5、圌件,如此一项浩大的政圌治、经济、科技工程,难道就没有留下圌任何遗迹于人间吗?本人带着这些问题,经过二十余年的探寻,终于找到了当年铸造“十二金人”的地方连同大量的遗留物。同时分析论证应该还有两尊“金人”在存,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两尊“金人”能被重新发现,并矗立于我们的天圌安门广圌场,以象征中圌华民圌族的和平统圌一。回复 收起回复 2 楼 2012-05-02 18:14 举报 |我也说一句风起云涌 100 秦右庶长 9一、有关“十二金人”人的文献记载1.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圌年)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2.史记索隐按:“二十

6、六年有长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 ”3.正义引汉书五圌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 ”4.陈直三辅黄图校注三辅黄图卷之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高三丈,钟小者皆千石也。 ”5. 三辅黄图校注引三铺旧事 云:“铸金狄人,立阿房殿前。 ”6.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翁仲其名也。 ”7.史记索隐引三辅旧事云:“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汉代在长乐宫门前。”8. 正义引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中门。 ”9.长安志引三辅旧事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著长乐宫大夏殿前。 ”又

7、云:“坐高三丈,铭其后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圌律,同度量。 ”10. 长安志引关中记云:“长乐宫殿前铜人,其胸前铭,李圌斯篡,蒙恬书也。 ”11. 汉书王莽传下云:“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圌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12. 水经注渭水云:“魏圌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圌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日已近五百年矣。 ”13. 后汉书方术蓟子训传云:“后人复於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娑铜人。 ”14. 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圌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

8、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之长安而毁之。 ”史料中有关“金人”的记载非常之多,本文仅摘录以上。二、史料分析1.“金人”的称谓史料中有关“金人”的称谓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种:钟鐻、金人、钟、金狄人、翁仲、铜人等。将“金人”称作“钟” ,那是因为“金人”是空心的,像钟的样子。翁仲即铜像。将“金人”叫“金狄人” ,那是因为夷狄人是“金人”的塑造原形。2.“金人”的重量和高度关于“金人”的重量史料中有这么几个数字。“重各千石” ;“钟小者皆千石也” ;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我们说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而实际上只有三个数字) ,非确切数字。试想,这么重的物件当时是无法一一去称

9、的,其重量只能是估计。千石之说只是泛指。十二尊金人不是一样大,也不是一样重。小者千石,大者应该大于千石。确切说来,应该有十二个数字才对。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 256.26 克,按最小数字一千石计,合今 30715.2 千克。按二十四万斤计,合今 61502.4 千克,按三十四万斤计,合今 87128.4 千克。这就是说最小的一尊“金人”的重量也在 30 吨以上,大的则在 87 吨以上。关于金人的高度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 ;“坐高三丈” ;“有大人长五丈铸而象之。 ”“坐”通“座” 。这就是说十二尊金人是置于高三丈的底座之上的。现在我们清楚了, “十二

10、金人”这一象征中圌华民圌族和平统圌一纪圌念碑的高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 “高三丈”加“坐高三丈” ,共六丈,合今 16 .24 米;另一种可能是“坐高三丈”加“五丈” ,共八丈,合今 21.81 米。3.“金人”的造型“金人”的相貌应该是狄人相貌,服饰也是狄服,即当时的少数民圌族的相貌和服饰。“金人”是坐圌姿。长五丈的人坐下来也差不多是三丈,与史料相吻合。王莽梦见五枚金人起立,可以说明这一点。正背均有铭文。史料有两说:“其胸前铭” ;“铭其后” 。铭文是由李圌斯撰文,蒙恬书写。李圌斯是丞相,蒙恬是大将军。由此可见铭文档次之高。从史料中零星铭文的文圌字分析推断“十二金人”应该均有铭文,铭文的文

11、圌字分析主题就是“和平统圌一” 。“金人”应该是空心的。按照铜的比重计,最大的重量 87128.4 千克,它的体积为9.8m3;最小的重量 30751.2 千克,它的体积为 3.5m3。这与身穿狄服,下有底座,高三丈或五丈的“十二金人”造像比,数字小多了。可以见得“十二金人”是空心的。回复 收起回复3 楼 2012-05-02 18:18 举报 |我也说一句风起云涌 100 秦右庶长 94.“十二金人”解密我们知道,凡是具有纪圌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人圌民英雄纪圌念碑高 37.94m,我们的国圌旗是五星,卢圌森圌堡送给联合国的礼物是一支“枪

12、筒上卷”的手圌枪,等等。“十二”这个数字解密“金人十二” ,十二这个数字寓义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古时的人把大地分成十二支,称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代圌表的就是大地,而且是一个统圌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创建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圌一的中圌央集圌权制的封圌建大秦帝圌国吗?至此,我们明白了, “十二”这个数字的寓意就是“天下统圌一” 。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万万年。两者合一, “十二”这个数字的寓意就是:“天下统圌一万万年” 。夷

13、狄服解密夷是域内人对域外人的称谓,狄是地名,即现在甘肃的临洮。秦长城西起临洮,临洮在长城内,也就是说原来的域外人夷狄人现在已经成了域内人国人了。夷狄人的造像为“十二金人” ,喻意着大秦帝圌国所建立的封圌建统圌一帝圌国是一个中圌华各民圌族大团结的国圌家。冶铸“十二金人”人的原料是统圌一战争中的兵器,这寓意着大秦帝圌国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分圌裂要统圌一。三、 “十二金人”的铸造方法和过程两千多年圌前冶炼技术还不发达,铸造 80 余吨的铜器确属一件奇迹。 “十二金人”是怎样铸造的呢?据知,北圌京大钟寺有一口明代永乐铜钟,座高 5.9 米,重约 5 万公斤,内外满铸佛圌经圌文圌字,声音洪亮,荣膺为“钟

14、王” 。研究认为它是采用地坑造型法铸造的。“十二金人”的冶铸采用的应该就是这一方法。地坑法就是在地圌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浇注熔液,铸成后挖开地坑,破圌坏范模,将铸器拖出来运走。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地坑又成了问题。铸一个可以不计余力,批量浇铸就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聪明的大秦人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在台上作业浇铸,铸成后部分破圌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再次作业。 “十二金人”想必就是用这种方法铸成的。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溶化浇铸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坩锅残片,经复原,可

15、盛铜液 12.7 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圌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圌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聪明的大秦人又想出了办法,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工作台上做一个大形固定钳锅,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圌出,注圌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为铜水流圌出,再不断地投以铜块,这就是“泉注式”浇铸,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回复 收起回复4 楼 2012-05-02 18:19 举报 |我也说一句风起云涌 100 秦右庶长 9四、铸造“十二金人”具体地点的探查及遗留物的发现1 86 年,我所在部圌队要在淳化县安子洼乡好花圪塔山

16、(古甘泉山)上建一个雷达站,让我负责建站的前期工程。推土机推出的大土块上有一文圌字压痕,这一偶尔的所见使我立即惊觉起来。我对山头进行了踏查,发现山头上到处散落有秦汉砖瓦砾。从瓦砾中我捡到了一块完整的“甘林”瓦当,同时还捡到了若干“长生未央”及云葵纹瓦当的残片。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处秦汉建筑遗址。眼看着这一遗址即将在推土机下消失,出于一种历圌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文圌字的形式将这一遗址予以保留,而这一任务非我莫属。我一边现场勘查,一边搜寻有关史料书籍,同时向考古界的专圌家行家们请教学习。在淳化县文化馆姚生民先生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这一使命,除甘泉山主峰遗址外我还在其它山峰发现了秦汉建筑遗址,共计七处之多。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淳化县古甘泉山上发现秦汉建筑遗址群 ,一篇是甘泉宫考辨 。前一篇文章报导了这一重大发现,后一篇文章论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