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分常见考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8100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部分常见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部分常见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部分常见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部分常见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部分常见考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2)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4)商品经济的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5)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6)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8)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

2、基础,实行等价交换。9)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0)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2)货币流通公式: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的价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13)通货膨胀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14)通货紧缩是指一种与其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疲软或下跌。15)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16)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

3、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等)通过提供服务所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润、租金的总和。17)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GNP)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 。18)宏观调控的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优化;实现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9) 小康水平,指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产业发

4、展、社会治安良好。20)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合与人合的公司形式,而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资合为主的公司形式,其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并采取股票的形式。21)被保险人死亡以后,如果受益人也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有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保险金视为被保险人的遗产。22) 市场竞争 是政府采购制度的灵魂和内在精神。23)市场的基本功能:配置资源、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评估功能24)市场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25)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6)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的特殊消费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7)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8)我国应急体系的核心是“一案三制”建设。一案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是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29)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30)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