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7948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期讨论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哪些基本理念?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联系与区别?13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基于如下基本理念:(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

2、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不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而

3、是学习内容和解决的问题的差异。前者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世界,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生活的关系;后者的学习内容是学科知识,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联系(1)从分门的学科课程中自然引出“单学科探究活动” ,这些活动中一部分是对学科逻辑本身的探究,但占很大比例的是学科知识对生活的应用探究。任何一门学科的探究活动会因学生年龄阶段、个性差异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而呈现无穷尽的“变式” 。(2)不同学科在彼此关联与合作中引出“跨学科探究活动” 。哪些学科关联、探究何种活动,会随着教育情境的不同而有无穷尽的变化。但是,所有活动亦无非两类:探究不同学科逻辑本身之关联的活动;不同学科的视

4、野联合起来共同探究生活的活动。(3)应用学科知识探究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性课程” ) 。该课程在生活中,与学科知识无法分割。因为学科知识是学生经验的有机构成部分。我们可以说,只有自觉应用了学科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真正具有了教育内涵且持久而有力量。第二期讨论题:392题目:结合实例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要遵循哪些原则?1课题来源于学生只有保障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出感兴趣的问题。2课题来源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源于学生自己身边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3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活动主题是否可行也是主题确立中要事先思考的问题题目:结合实例谈谈综

5、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要遵循哪些原则?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要遵循如下原则:1课题来源于学生只有保障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出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我们开设编制刺绣等手工课程,和开设家电维修常识这类课程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兴趣,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课题来源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源于学生自己身边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因为 i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结合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如我们开设电脑网页设计、健身课程等就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若开设炒股课

6、程则脱离其生活。3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活动主题是否可行也是主题确立中要事先思考的问题。如我们开设电脑网页设计就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就有较高的可行性;若开设炒股课程,艺术品投资等则脱离其生活经验,不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期 4-60题目:合作探究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的类型是多样的 。1导师制。一组学生由选定的某一指导教师长期指导开展活动,师生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将贯穿学生学习的某一固定学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固定的教师在指导一组固定的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2全班探究一个主题的组织形式。一个班级确定一个共同的探究主题,再将这一主题确定若干二级子课题,

7、由几个小组,分别承担一个子课题的研究。3全校探究一个主题的组织形式。由学校确立一个总的探究主题,再由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围绕所确立的总主题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以支撑整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4跨校或跨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运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展开的小组合作探究最普遍的类型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而后每一个小组探究一个活动主题。除了这一最普遍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小组合作探究的其他类型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导师制。严格地说,导师制是小组合作研究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为明晰其特征和作用,此处将其单独列出予以探讨。导师制的具体形式体现为:一组学生在选定某一指

8、导教师后,就由该指导教师长期指导这组学生开展活动,师生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将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学段,并不因一个课题的完成而终结。换句话说,导师制类似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指导体制,它是一个固定的教师在一个固定的学段指导一组固定的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二种,“全班探究一个主题”的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如情境一所示,通常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首先确定一个共同的探究主题,然后再经过班级研讨确定这一主题的二级子课题,随后由整个班级逐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项目的实施。第三种,“全校探究一个主题”。如情境二所示,全校探究一个主题指的是先由学校确立一个总的探究主题,再由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围

9、绕所确立的总主题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以支撑整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这种组织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一个好的想法或理念开端,然后发展为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复杂工程。第四种,跨校或跨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情境三所示,跨校或跨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运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展开的。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们跨越彼此间文化、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某项课题共同努力。跨校或跨地区的组织形式与前面所论及的几个组织形式在实施中可能会有所交叉,比如,有的学校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跨校跨地区的探究活动,有的则是整班或整个学校推行跨地区的探究活动,只不过这些组织形式更显著的特色在于

10、能够与那些未能谋面的人“相会”并展开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自测练习试题(一)单选题:1.19 世纪中后期直至 20 世纪初,第一次确立起“设计本位学习”思想基础的是:( )A.理查兹(C. R. Richards )B.克伯屈(W. H. Kilpatrick)C.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D.杜威(John Dewey)2.“设计本位学习”的实施由哪几个阶段组成?( ) A.课题计划与启动、课题实施、课题反思与结论B.课题计划与启动、实践操作、教师总结C.课题计划与启动、知识的系统讲授、课题实施D.知识的系统讲授、实践操作、巩固练习3.“发现学习”

11、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J. Bruner )B.杜威(John Dewey)C.施瓦布( Joseph Schwab )D.查德(Sylvia C. Chard)4.“价值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探讨:( )A.世界是什么B.世界有什么C.世界怎么样D.世界会好吗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阶段主要是:( )A.确立活动主题B.确定活动形式C.提交活动方案D.开展实践活动6.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下面哪一项论述是不正确的?( )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B.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C.推进学生对自我

12、、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各学科课程的辅助课程,应该与其它课程具互补性多选题:1.下面对服务学习的论述正确的是:( )A.服务学习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本身及学生与社区的关系B.服务学习更强调对学科逻辑的超越和社会应用C.服务学习更强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共同参与和指导D.服务学学生为社会和他人的服务意识 2.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特性是()A.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B.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C.生成性、自主性D.封闭性、约束性3.对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这两类课程是两种视界:一是学科视界,一是生活视界

13、,两者不能互相替代B.学科课程强调知识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探究C.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建立内在的联系D.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倡导探究4.在西方,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服务学习 ”(service learning)B.“设计本位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C.“自然和社会学习 ”(natural and social learning)D.“设计教学 ”(project method)5.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A.严格按照探究程序组织活动B.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问题C.教师应和学生一

14、起共同愉快地学习,将自己变成生活探究者D.尊重学生的天性或潜能,倾听学生的观念,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6.下面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关系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设置的;学科课程是传统课程设置的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不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是学习内容和解决的问题的差异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世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学科知识D.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生活的关系;学科课程所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关系判断题: 1.“事实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价值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课

15、程 正确错误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不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是学习内容和解决的问题的差异 正确错误3.任何课程改革,如果仅从某种社会需要出发,漠视儿童的生存状态,那就是工具化的或不道德的 正确错误4.“设计本位学习”的“课题计划与启动” “课题实施” “课题反思与结论”三个阶段内容是固定的线性关系 正确错误5.在教育哲学史上,赋予“探究”以最崇高地位的人是杜威 正确错误6.教师指导“设计本位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解放而不放纵,有指导亦有自由 正确错误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的课程 正确错误8.学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能被挖掘的潜力也是有限的 正确错误 填空题:1.

16、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_的课程体系。 答案:素质教育 2.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体化是学生_的内在要求。 答案:个性成长 3.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_所决定的。 答案: 过程取向4.研究主题是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_。 答案: 核心5.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步骤的一部分,也是渗透进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种_精神。 答案: 理性6.在西方,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包括_,和_。 空 1 :设计本位学习空 2 :服务学习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_的综合实践活动与_的综合实践活动。 空 1 :事实形态空 2 :价值形态8.学生的个性是一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