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7809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与图形研说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与图形教材研说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一类知识。今天我研说教材的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第一部分:说课标。我主要从新课标对本类知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和新课标对本类知识所要求的内容标准两个部分来说。(一) 、目标:主要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1、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

2、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方面: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情感与态度方面: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2、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第一学

3、段(1-3 年级):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 、识图、作图等技能。第二学段(4-6)年级: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 、识图 、作图等技能。数学思考方面:第一学段(1-3 年级):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第二学段( 4-6)年级: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 过程中

4、,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解决问题方面:第一学段(1-3 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第二学段(4-6)年级: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情感与态度方面:第一学段(1-3 年级):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第二学段(4-6)年级: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5、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内容标准:我主要从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两个学段来说。1-3 年级学段 :在图形的认识方面,主要达到能辨认立体模型;认识简单平面图形并知特征;会用简单图形拼图;认识角(特殊角) 。具体来说:(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 1(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

6、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在测量方面,主要达到认识并会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测量物体长度;认识面积单位会换算;探索掌握长(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具体来说:(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参见例 2(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参见例 3

7、(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参见例 4(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图形与变换方面,主要达到感知图形变换;认识会画轴对称图形。具体来说:(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参见例 5(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图形与位置方面,主要达到会用方位词描述位置;会辨认方向;会看简单线路图。具体来说:(1)会用上

8、、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4-6 年级学段:在图形的认识方面,主要达到了解点线关系、认识各线;认识各角及大小关系;认识特殊三角形;认识立体图形及展开图。具体来说:(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9、。(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在测量方面,主要达到会量角、会画角;探索掌握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认识体积单位会换算;探索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具体来说:(1)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45,60,90角。(

10、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参见例 2(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3、厘米 3、升 、 毫升)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米 3 以及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 (6)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图形与变换方面,主要达到会画轴对称图形;能对图形进行变换;认识会设计各种变换图形。具体来说:(1)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

11、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3)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 90。(4)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在图形与位置方面,主要达到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位置;能描述线路图;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相对位置。具体来说:(1)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参见例 5(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参见例 6(4)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

12、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第二部分:说教材。我主要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编排体例,知识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三个方面来说。1、教材的编写特点新教材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1) 、提供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材注重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作为情境或题材,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从事学习的活动。这样的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直观观察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一些基本事实,显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充分从事相关数学活动的机会。(2) 、有序安排内容,循序渐进发

13、展教材按认识图形、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由简单到复杂安排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 、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积累空间感知、观察活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实物、模型操作。空间观念的形成,仅依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动手操作。、绘图操作。绘图操作因它带有更多的抽象成分,所以是一种比实物、模型操作更高层次的操作活动。学生绘制图形已经是数学意义上的几何形体,因此绘图操作是建立和巩固几何概念的有效手段。(4) 、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突出数学知识方法

14、的内在联系。教材注意精心选择问题,特别是结合学生已有的有关“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方面知识的相互联系的理解,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2、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意图:教材每一小节都通过百节虫的形式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例题: 主要通过情境图的呈现和问题引导来呈现(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引出例题所要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探究的核心问题,提高探究效率)(2) 、做一做: 包括试做题和数学史两个部分(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形成了熟练的技能。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

15、解和掌握的情况)数学史(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把握和了解数学家们的原始思想,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 )(3) 、 练习 主要分为巩固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三个层次。(练习题分成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要求,目的是为了体现训练过程和因材施教。巩固性练习是一些模仿例题的单式练习,属于基础知识训练;发展性练习是一些对比、混合性练习,属于基本能力的训练。综合性练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些练习题。 )(4) 、整理和复习 整理 复习 (先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以及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知识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16、1):图形的认识一上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P3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首次出现线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的联系:这部分是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及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37 页的第 5 题。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确理解。一下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P27)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