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检测(3)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7796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检测(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生活检测(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生活检测(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生活检测(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生活检测(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检测(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检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5 页文化生活检测(3)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84 分)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2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 3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

2、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这一工程说明了 (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A B C D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

3、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 B C D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 B C D6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C

4、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第 - 2 - 页 共 5 页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7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A B C D8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9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

5、这一风格的是 ( ) A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B “天道酬勤”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10 年 7 月 30 日上午,力学之父钱伟长逝世, “三钱”时代成历史回忆(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10 “三钱”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 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 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A B C D

6、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回答 14- 17 题。2011丰台期末 11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A.包容并蓄 B.与时俱进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2011杭州一检 12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方去,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行动的开展促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直接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快速改变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A B C D2011西城期末 13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

7、是汉字的“字” 。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2011西城期末 1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第 - 3 - 页 共 5 页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日前做了“汉字书写调查” ,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

8、汉字,批判继承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2011西城期末 15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011盐城一调 16生活中不少人有“ 提笔忘字”的感受。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 名受访者中的 83%承认写字有困难。我们正在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 ,传承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在遭遇危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

9、命。这是因为A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汉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2011巢湖一质 17、 截至 2010 年 8 月 9 日零时,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保守票房已达532 亿元,创造了国产电 影的最高票房纪录。而同时,观众对影片也是热评如潮。有人说:“看完影片,每个人都能 感到一份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让可能已麻木的心曼被一份善良再次感动。”这说明 文化产品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8 C D2011苏北四市二调 18、有人

10、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A.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B.认为必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C.肯定了建设和谐文化取得的成就 D.反映出通俗、流行是大众文化的主流2011苏北四市二调 19、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媒介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内容信息的“红段子” ,逐渐成为新的红色文化品牌,开创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风尚。这说明A.大众文化没有雅俗之分 B.发展大众文化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C.科技进步决定大众文化发展的方向D.传播先进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011苏北四市二调 20、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

11、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A.回避文化对人的影响 B.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C.尊重他人的道德选择 D.抵制生活中的道德冲突第 - 4 - 页 共 5 页2011太原调研 21、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展厅举行的“古希腊戏剧对歌剧的影响及京剧之美”的展览中,古希腊戏剧和中国的京剧进行了近距离“对话”。这种“对话”的意义在于 ( )A决定文化多样性 B实现世界文化的大融合C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D消除各国文化的差异2011太原调研 2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A文

12、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培养起来的D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2011盐城一调 23、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上出现了“三俗 ”现象,即“庸俗、媚俗、低俗”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坚持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 B C D2011盐城一调 24、中国网事感动 2010 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为平凡的小人物搭建了一个光华璀璨的平台。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A B C D(2011

13、高考广东卷)2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20 11 年高考海南卷)2 6、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广东的“围村”、陕西的“ 窑洞”、福建 的“ 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2011 年高考江苏卷)27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