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77310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渠道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摘要: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目前存在的现状是:知行脱节。小学生课内学习到的道德知识,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后,在课外的行为实践中,往往不能保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本文从创设情境加深认识、树榜样学榜样、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寓教学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方面,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 加深认识 知行统一正文:知行统一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但是,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目前存在的现状是:知行脱节。小学生课内学习到的道德知识,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后,在课外的行为实践中,往往不能保证有良好的道德

2、行为,知是而行非,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在较大部分学生中仍然存在,这就形如我们所说的“知的巨人,行的矮子” 。这一直困绕着我们的教育,影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有效性。 “知 ”与“行”的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学抓起,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一、创设情境,加深认识,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再现现实生活场景,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真切的现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和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一个小男孩在车水马龙的道路旁开心地玩皮球,突然,皮球向道路中间滚去,小男孩也跟着跑了过去,接着是紧急刹车声,然后是人们的尖叫声,屏幕突然变成黑色后又逐渐变成鲜红色。学生仔细地看着,认真地听着,然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情景中体会发生的事情,初步感知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通过创设情景,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如果不重视交通安全,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造成终生的遗憾,失却美好的未来;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让交通安全意识牢牢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促使他们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只有对一些法则法规认识够深,才能意识到

4、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会自觉得遵守这些法则法规,做到知行统一。二、学榜样、树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根据小学生上进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把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与学习学校里的好人好事结合起来,使之学有榜样。在教学我为集体添光彩的课文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学校和班里为集体添光彩的人和事,上课时,让学生上台讲述学校和班里的好人好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此基础上,班里又举行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班会,学生们积极发言,以具体的事例,赞扬班中早到校打扫课室、利用课余时间出学习园地、帮助同学补习功课等好人好事。让学生体会到为集体服务和为集体争得荣誉是一件很光荣、

5、很自豪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处处为集体着想,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为集体增光添彩!通过学榜样、树榜样的正面教育,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为了进一步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校内突出的好人好事,在课堂中进行大力地宣讲,既使学生学有榜样,又为教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有效的教育素材。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但都比较争强好胜,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学我们遵守规则时,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对规则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知道学校

6、生活有规则及规则是怎么来的,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电影院、在商场、在公园、在马路上,是否守规则了,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好“自我评价表” (如下图) ,比一比谁的守规则行为最多,谁的不守规则行为最少。通过小组交流和填写自我评价表,联系实际检查了自己日常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达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又如在教学粮食来得真不容易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情况,反省一下自己在家中吃饭、在学校吃早餐是怎样做的,然后通过学生在校吃早餐的一些图片,看一看一些同学是怎样爱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的,从而发起“爱惜粮食从我做起”的倡议,要求学生做到

7、不撒、不剩、不扔。四、寓教学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寓教学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参观访问、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在讲授三年级我懂事了的课文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叠衣服、穿衣服、穿

8、鞋袜和收拾文具等生活“小巧手”的比赛,然后请优胜者谈感受;同时举行一次“我能为家里做的事”的交流会。在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并自觉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小文同学是个独生女,原来每天起床都要父母帮她穿衣洗脸,做完作业后的学习用品都要妈妈帮她收拾,通过学习活动后,她妈妈说她变了,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积极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老师也发现她经常用课余时间为班集体做好事, “小娇女”变成了“小能人” 。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落脚点就在于明理和导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而理论知识也只有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时,方能显示出它本身的价值。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让孩子通过明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达到了课程的真正目的。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3、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尝试与思考4、 品德与社会课贯穿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理念的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