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7275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由于人员安置、税收等复杂的问题,这些重组多是一个省市钢铁资源的整合,跨地区并购仍无重大进展。因此,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其在国内外钢铁业重组的背景之下第一次完成对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同时这也是备受关注的国内第一宗跨地区并购案例。关键词:并购协同效应科技信息一、八一钢铁简介八一钢铁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批准, 由新疆八钢集团作为主起人,联合四家企业于 2000 年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开发行的 13000 万股社会公众股于 2002 年 8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重

2、组前,新疆国资委对八钢集团拥有 69.12%的股权,八钢集团在八一钢铁中拥有权益占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 53.12%。目前公司具有年产钢 400 万吨的生产能力, 钢材品种规格达 600 多个。2007 年,八一钢铁总股本 7.66 亿股,实现营业收入 127.90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68 元。二、并购背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促成此次并购的背景和关键因素,现归纳如下:(1)资源与市场优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仅有的两个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天山脚下的八一钢铁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自身具备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据估计这些铁矿石在“十一五”期间可以形成 1000 万吨以上的矿石生产能力,同

3、时战略意义的区位优势使八一钢铁的产品占据了新疆钢材市场 75%以上的份额,彰显了公司的竞争实力。(2)并购前的困境八一钢铁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从全国来看其规模偏小,经营不尽理想。在国家要求钢铁业整合的产业政策下,公司靠自身发展难以在行业内做大做强,处于分不利的位置。2005 年以来,八一钢铁业绩出现下滑,当地政府便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产业的升级。(3)宝钢的战略之所以在众多钢铁企业中首先挑中八一钢铁, 除了八一钢铁的基本优势外, 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促使宝钢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地态度。1来自行业的压力2005 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提高行业集中度”,即支持钢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在政策

4、推动下,国内排名前列的大型钢集团合并动作时有发生。由此而生的压力很难让宝钢继续保持稳坐观望的姿态,毕竟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企业都将成为未来钢铁行业的主题,国内几家钢铁领头企业都会顺势通过兼并收购壮大势力。如果再不有所动作,经历一番激烈的“厮杀”合并后,最后的胜利者并不一定非它莫属。2原材料短缺目前, 世界前三大铁矿石巨头垄断了全球 74%的铁矿石贸易,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经超过 53%。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中国钢铁企业已连续四年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八一钢铁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对要大力发展高端产品的宝钢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3开拓市场收购八一钢铁前, 宝钢集团在西部

5、内陆还没有主要的子公司。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钢铁的远距离运输将导致高昂的成本,对宝钢开拓西部市场不利。加之新疆是打通我国内陆与西方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 这对想实现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三目标的宝钢而言,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地理条件。通过收购八一钢铁,既可以利用新疆丰富矿产,又能开发中亚国家丰富的资源和钢材消费市场。4与国外竞争对手的争夺除了企业双方自身的发展驱使外, 这一次重组还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有力地阻击了米塔尔对中国市场的窥伺”。米塔尔是位于印度的世界钢铁头号巨人,在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前,其 1.1 亿吨的产能已是宝钢的 4.5 倍。由于八钢集团的战略地位早已为人所知,几年前米塔尔就开始主动

6、接触八钢,意图并购。宝钢集团深知,一旦米塔尔成功收购八钢, 它必成为未来自己在中国内地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它必须抢在米塔尔之前扫除它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障碍。(4)政府的积极推动钢铁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因而国家通过制定政策,一直严格控制外资进入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在政府看来,面对国际钢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和外资钢铁企业的“大举入侵”,中国企业必须有所作为,也应该所有作为。宝钢作为国内钢铁业的老大,应该担当起整合国内钢厂的职责。三、并购经过2007 年 1 月 16 日,宝钢集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增资重组八钢集团的协议正式签署。按照该协议,宝钢集团将对原八钢集团以现金增资 30 亿元,自治

7、区政府对八钢集团以评估价值约为 3.3 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增资。同年 6 月,宝钢从新疆国资委无偿获得了其转让的八钢集团 48.46 %的国有股权,自治区国资委仅保留 15%的股权。7 月,八钢集团正式更名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8 月,新疆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宝钢集团八钢公司 15%的股权无偿转划给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时不到一年,八钢集团顺利整体并入宝钢,变成宝钢集团在新疆的一部分,即宝钢以 69.56%的股权成为八钢集团的控股股东,进而成为八一钢铁的实际控制人。四、协同效应分析(一)“资本+资源”模式优质资产注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主题, 本次收购使八一钢铁纳入到了宝钢整

8、体战略发展体系中,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宝钢集团内同类业务的进一步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宝钢的入主为八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技术, 使其由一个地方钢铁企业成为我国最大钢铁企业的一个子公司。随着宝钢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全面应用,公司的成本和地域优势正转化为效益优势,从此翻开全新的一页。(二)产能扩大由于得到了像宝钢这样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的指导,2007 年八一钢铁产钢能力达到了404 万吨, 同比增长11.6%,创造了新的历史最好水平。据估计,“十一五”期间,八一钢铁将形成年产600 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产品结构和企业实力都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三)业绩明显增长并购后的八一钢铁取得了良好

9、的经济效益: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91 亿元;净利润399 亿元,同比增长153.41%。另据2008 年一季报披露,该公司上半年累计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约50以上。五、对并购引发的思考与其他钢铁公司间浅层次的联合有所不同, 这次重组将拉开国内钢铁行业新的并购序幕。在国内外钢铁业重组和跨国钢铁并购资本轮番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之下, 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无疑将加快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速度。并购虽已结束,但一桩并购案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应关注兼并后的预期价值能否体现。对于宝钢集团来说,如果并购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那么并购之后的整合也将是一项艰巨的

10、考验。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明显是一种强者并购弱者的模式, 他们一个是钢铁行业领头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位居第一,一个业内第14 名,实力相差悬殊。宝钢集团在接受八钢集团之后,必须积极地实施整合方案,一方面对它输出资金技术,另方面输出管理人员,才能为它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同样约4 万人员工的企业, 宝钢拥有2000 多万吨产量,八一钢铁只有400 多万吨。而八钢集团本身的优势,能不能让宝钢接手之后足够消化这只3 万人的队伍, 成为宝钢一个最大的管理难题,毕竟3 万人的八钢集团并不是一个容易整合的企业。在笔者看来,要使八一钢铁在重组后继续朝区域龙头的目标靠近,必须进行人员的精简安置,避免领导层面的利益

11、之争。宝钢集团是我国最优秀的国企之一,也是全球炼钢效率最高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无可置疑,但它的优秀还只是和国内企业比较间的优秀, 与另外一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就显得略逊一筹。如今,长期处于中国第一、世界前十位的宝钢集团虽然也在逐步扩大产能,但与世界顶级企业的产能差距却在逐步拉大,这也是促使它加快并购步伐的因素之一。相比世界其他钢铁巨头,宝钢的这些并购措施起步晚,成效还没显现出来。至于何时能得到实在的业绩,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未来是否充分发挥了并购带来的优势和宏观经济状况。此外,视野与思维可能会成为影响这个企业的重要力量, 走一条做精做强之路,积极实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是它实现钢铁霸主地位的

12、必要保证。企业并购面临的挑战挑战一:跨地域方面的挑战尽管信息技术使得地理跨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大为降低,但由于运输成本、地域文化差异、区域市场差异等因素的存在,钢铁企业仍然必须面对跨地域的挑战。宝钢并购八一钢铁被称为国内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此前武钢与柳钢虽然也是跨地域,但并非收购而只是成立合资公司,因此宝钢没有前车之鉴。在实施并购之前,宝钢就已经采用输出管理的方式,将成功的管理经验复制到其它企业。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解决八一钢铁的管理优化,保证其在技术应用、管理模式上与宝钢保持一致。但要真正使八一钢铁融入宝钢,实现双方更深层次的整合,宝钢还必须在八一钢铁组织架构、采购、渠道的改造上下大

13、力气, 实现八一钢铁与集团、其它子公司之间的高度战略协同,地域上的分隔无疑给宝钢实现这一目标制造了不小的障碍。挑战二:业务高度重合方面的挑战由于国内钢铁业过于分散,行业龙头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优势,排名前15 名的钢铁企业的产量之和只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 45,市场集中度与欧美国家相去甚远。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之路显然从增加产能开始,并购双方在业务上的高度重合不可避免。高度的相似使得互补性有限,企业之间的整合困难重重,许多并购最终成为数量上的简单相加,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从长远看,国内钢铁行业的并购必将从追求数量到深度整合,从单一的横向联合到纵横联合兼而有之。所以,中国钢铁企业

14、的整合和管控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个人对此案例的分析:宝钢和八一钢铁同属钢铁行业,这种水平并购消除了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垄断实力,产生协同效应,取得规模经济。而且这种善意的并购既帮助了面临困境的八一钢铁,让该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自身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八一钢铁的资源和市场优势遇上宝钢的优秀并购战略,促成了这次成功的并购。宝钢对八一钢铁的价值分析可谓有道。从经济上说,并购是促使了经济的发展;从道义上说,挽救的八一钢铁公司的命脉;从贡献上说:推动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实现本行业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宝钢虽然将自己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融入到八一钢铁,但毕竟是跨地域并购的第一者,或许也会面临各种意料之外的挑战,我们要对中国的钢铁行业有信心,相信宝钢会有突破性的发展的。(选择宝钢并购八一钢铁案例是由今日看过的这本书所受的启发,宝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头军,从这个案例看到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对国企更加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