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7265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酒》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春酒》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春酒》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春酒》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春酒》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酒》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酒》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酒教学案例龙岗学校 聂燎闽春酒教学案例春酒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文字浅显、情感温馨,是一篇值得欣赏的美文。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题,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民俗和故乡的人情,来抒 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然而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品味 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领会文中的思乡之情。【案例描述】一、情境导入师:新年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我想知道同学们在家都用哪些方式来庆祝新年呢?生(七嘴八舌地说,营造一种热 烈的气氛):放鞭炮、 贴春联 、吃东西(投影展示新春庆祝组图)师:在吃的东西

2、中你最爱什么?生(随意说):年糕、桂花糖、肯德基(生大笑)师:你们有没有喝过酒?生:没有,未成年人不能喝酒。师:对了,我们是未成年人,还不能喝酒。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戒”,去喝一种你们都能喝的酒,那就是琦君故乡温州的春酒。 (板书课题、作者)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可能有同学要问:琦君是谁啊?那我要问你们有没有看过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生:(很多人)看过。师:那就是琦君写的啊。下面我 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琦君吧。 (幻灯出示琦君生平及主要作品)下面,由老师把这篇课文读一下,大家边听边感受一下琦君家 乡春酒的味道如何?再想想:在这篇文章里,琦君除了向我 们介绍她家乡的春酒外, 还介

3、绍了哪些过年习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师:好了,课文读完了,大家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啊?生:好。师:怎么好了?生:很有感情。生:充满深情。师: 谢谢大家夸奖。等一会你们能像我一样读这篇课文吗?生:能。师:很好,希望你们都能读出感情。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有几个字的读音与往常不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幻灯)家醅(pi) 炮制(po ) 挑剔(t)师:请同学们把拼音写下来,读 一遍。生:(连读了三遍)师:(笑)一看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下子 读了三遍,很好。接下来,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生:喝春酒。师:(板书:喝春酒)很好,那春酒的味道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生:

4、春酒味道很好,因为第 3 段写道: “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 师:不错,回答很完整。那作者写春酒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她家乡的春酒好喝吗?生:不是,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师:这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生:第 10 自然段。师:对了,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 一遍。注意,既然是抒发思想之情的,一定要读得深情一些。(学生齐读第 10 自然段,教师 板书:思乡)师:除了春酒令她回味,作者还 回忆了那些事情?生:会喝酒。师:对,这件事很明显。 (板书: 喝会酒)还有吗?生:拜神。生:祭主。生:打年糕。师:这些事情都是什么时候做的?生:打年糕是过年前,拜神、祭主是过年的

5、时候。师:是啊,我们就把这些事合在一起,算是过新年吧。 (板书:过新年)师:这些都是作者怀念的事情, 为了缓解乡愁,她用一种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来寄托感情呢?生:她也泡了八宝酒。师:(板书:酿春酒)是啊,可这样 做,解了她的思 乡之愁吗? 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她泡酒用的是美国葡萄酒,不是家 乡自己酿 的酒,少了家乡味。师: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家乡味”也。 (板书: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这才是作者思乡的源头啊!三、二读课文,品味细节是啊,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美好的回忆,更是作者情感的依托啊。其实,琦君的作品大多是回忆童年的,她写故 乡,写 亲人,写师友,因为她曾这样深

6、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 乡,忘掉 亲人 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 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多年的游子生涯常常勾起她的故园之思,文章便免不了思乡的惆怅,但 毕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故乡的人是美 丽的, 这都是时隔多年作者仍念念不忘的。今天我们读她的春酒,不难发现 其中透出的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情趣。下面, 请大家大声的、自由的将课文朗读一遍,去发现其中所蕴藏的美好的人性和生活的情趣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请问人性的美好体现在那些人身上?生:母亲、阿标叔。生:还有会首。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把写母亲的句子都找出来,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7、体会一下。(学生自主活动)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 们找到的句子吧。(课堂陷入可怕的沉默)师:别人说沉默是金,但我今天不是来找金子的,而是来挖钻石的,看看今天第一颗钻石在哪里呢?(片刻之后,一只勇敢的手臂举 起来)师:第一颗钻石终于发光了。生:“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 总是很乐意吧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是个善良、热情好客的人。生:“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 总是很乐意吧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这句话也说明母亲是个热情好客而又乐于助人的人。生:“这时,母亲 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这句话说明母亲是个很大方的人。生:“母亲得意地说了

8、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 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说明母亲 是个很纯朴、很善良的人。生:“不仅是酒,母 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她常常 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说明母 亲是个勤劳简朴、做事细心的人。师:大家找得准,说得也非常好。再说说阿标叔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生:“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 兴高采烈。 ”说明阿标叔也是一个 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的人。师:为什么?生:他又不参加喝酒,但他却“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师:我们平常说“巴结” 就是讨好别人的意思,请问这

9、里也是这个意思吗?生:不是,是“勤快 ”的意思,注 释上有。师:很好,看来大家看书很细心。师:会首和喝会酒的人好吗?生:也很善良,因为他们愿意帮助有困 难的人。师:何以见得?生:书上说:“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 齐十二个人 ”他们凑在一起就是为了帮助这个缺钱的人。师:她们对作者好吗?生:好。他们让作者靠在自己怀 里, 让她蘸自己杯里的酒喝。师:你们感觉他们在一起像不像一个大家庭?生:像。师:这种氛围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师:是啊,从这些人身上你除了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外, 还能 让人感受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你们觉得这里民风如何?生:很纯朴。师:是啊,透过这些,我们既看到了美好的人性,又看

10、到了很纯朴的民风。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哪些细节又让你感受了作者童年的情趣呢?生:“请喝春酒时,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 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很有趣,因为它写出了我的贪吃和可爱。师:你说说体现在哪些词语上呢?生:体现在“一马当先” 、“不请自到”上。师:“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师:是的,比喻。可作者这个比喻跟我们平常的不一样。一般我们吃饱了会说: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像个西瓜,可作者却说像蜜蜂,你们觉得哪种比法更新奇?生:作者的比喻更好一些。师:是啊,一想到蜜蜂那肥肥的肚子,就似乎让人看到了作者那可爱的样子,很传神。我

11、们平常写作用语也应力求新颖、别致。好了,大家接着说吧。生:“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 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句话也很有趣,小花猫也显得很可 爱、很 贪吃。师:嗯。我想问问“ 也是”一词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生:是说她自己也是酒仙。师:很好。我们早知道李白是酒仙、诗仙,想不到琦君这么小就成“酒仙”了,好一个可爱的小酒仙啊。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生:“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这句话也很有趣,因为可以看出来我很馋。师:不错,透过这句话,我们看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 ”。还有吗?(课堂突然又陷入了沉默)师:都找完了?应该不会吧

12、?谁还有就赶紧举手啊?(有好几个人在下面小声念,但就是不肯举手)师:我知道你们找到了,但既然大家都不愿 举手,那就一起读出来吧。来, 预备读生:“我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师:就是啊,多可爱多顽皮的孩子啊。其实你们早就胸有成竹了,但都不肯站起来说,看来大家很有团队精神啊,好事不愿独自享用,要留着大家一起分享啊。师:请问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孩童的情趣啊?生:“偷偷地”、 “好几回” 、“舔了多少个指甲缝”这些最有趣,师:很好。现在我们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作者吧,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活泼可爱。师: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看,作者真正思念的是家乡的什么呢

13、?师:(教师边提示边小结边板书)真正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家乡怎样的民风?生:纯朴的民风。师:怎样的人情?也要一个带有“纯”字的词。生:纯美的人情。师:很好。还有怎样的童趣呢?生:纯真的童趣。师:(板书完)看来,真正让作者 难以忘怀的就是这家乡纯朴的民 风、 纯美的人情、纯真的童趣,这才是真正的“ 家乡”啊。大家 对“ 味”的理解一定要深刻些。师:(总结)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选材丰富,但都 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寄托 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对家乡味道的眷念之心。另外,琦君对语言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她曾说 “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 玑” ,这篇文章,她也是用了细腻的描写、奇特的比喻来寄托她的

14、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四、链接资料,拓展延伸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另外几位游子的思乡情节吧。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和舒 兰的乡色酒,体会其中情感并与课文作简单比较。师: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是很熟的,我 们来一起读一遍。(师生一齐朗读)师:大家说说诗人的乡愁长不长?生:长。他从小时候写到长大后,从过去写道了现在。师:很好。琦君写春酒是不是也 这样?生:是的。师:老师把舒兰的乡色酒朗读一遍,大家听后 说说诗人选择 什么事物作为自己乡愁的寄托?(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生:用柳树作寄托。师:是啊,柳树虽是一种极普通的 树,可却代表了一种家 乡 的特色,这与椰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

15、的,就像琦君选家乡特色的春酒寄托 乡愁一样。师:下面我们一齐把这首小诗朗读一遍,注意 读出感情。(学生齐读,但偏快)师:大家刚才读得稍快了点。乡 愁诗的感情一般都比较沉郁,语速应该慢些。比如“你满,乡愁也满”,就要 读得慢而且拖长。把 这句话再试读一次。(学生试读)师:这遍读得很好。最后我们一 齐读席慕容的乡愁吧。 (全班 齐读)师:乡愁怎么会老呢,它永远是新 鲜的,而且是既苦 涩又甜蜜的。五、课堂小结师:其实,年俗年景在各地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喝春酒的习俗却是在很多地方都有的。海峡两岸一衣带水,我们有相同的民俗,有相通的血脉,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祝愿漂泊的游子早日重返家园,重温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