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分类大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7258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除草剂分类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草剂分类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草剂分类大全(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草剂分类大全(一) 、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

2、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2、灭生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 “见绿就杀”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二) 、按使用方法分类1、土壤处理剂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

3、嘧磺隆。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 ,而不是“作物苗” 。 “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 “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三) 、按传导性能分类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

4、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1、触杀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到达根部,而使杂草彻底死亡。有的除草剂既可触杀,又可内吸,但会有一种方式是主

5、要作用方式。比如虎威,可以触杀叶片,也可以被根吸收,但在应用中以触杀叶片为主。与杂草的分类相同,上述分法应联系起来看待,如百草枯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乙草胺是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土壤处理剂。(四)按化学结构分类对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法的了解,有助于详细了解除草剂除草的作用机制,对于除草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非常有帮助。1、苯氧羧酸类 (苯氧乙酸类)(羧酸类)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羧酸类、喹啉羧酸类和苯甲酸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是在 2,4-D 结构基础上研制的 ,共有 20 个品种,其中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很少,仅有 BASF 公司开发的 2 个品种:高 2 甲 4 氯丙酸和

6、高 2,4-滴丙酸,并且都属于旋光活性异构体,前者于 1987 年投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比较复杂,因使用剂量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也是由 BASF 公司率先开发成功,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二氯喹啉酸和喹草酸,前者于 1984 年投产。苯甲酸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共有 7 个品种,如麦草畏等。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属于激素型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自 1942 年发现 2,4-D 至今,羧酸类除草剂已有 60 余年的历史,但这类除草剂仍占有一定地位。如 2,4-D、麦草畏等,其中 2,4-D 的销售额达 1.2 亿美元,麦草畏的销售额在除草剂中居

7、 11 位。主要包括 2,4-D,2- 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通常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阔叶杂草,进行土壤处理时,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的防效。但出土后效果不好。此类除草剂可被阔业杂草的根和茎叶迅速吸收。当其盐或者酯类喷布于杂草后,杂草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

8、生物活性。施于土壤中,主要被土壤微生物进行降解,在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他们的残效期为 1-4周,而在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则可达 1-2 个月。1)2,4-滴丁酯 在麦田杂草施用适期为小麦穗分化生长锥伸长期到单棱期和小花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两个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低,小麦解毒过程慢,用药量大易出药害,小麦穗分化二棱中、后期用对小麦最不安全。玉米在 4 叶期前或 7 叶以后施药易出药害。应设 50-100 米的隔离区。药剂能穿国角质层和细胞质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当传到生长点时,使其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展开,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传导到茎部,能使细胞异常分裂,根

9、茎膨大,丧失吸收能力,形成层膨大成团状物时,韧皮部坏死,筛管堵塞,有机营养受阻,造成植物死亡,这是对双子叶植物敏感的原因。2)、2 甲 4 氯钠盐 作用速度比 2,4-D 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 3-4 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如施药后 12 小时内小中-大雨应重施。2、苯甲酸类通常用于禾本科作物田,进行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对年生阔叶杂草。多数品种具有除草活性,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积累于植物代谢活跃的部位。具有类生长素的作用和干扰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他们影响植物根与芽的生长,造成畸形。苯甲酸类除草剂的盐在土壤中易被淋溶,残效期

10、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从 2-3周到 1 年以上。麦草畏(百草敌) 用于禾本科作物 内吸传导,根茎叶都可吸收,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小麦 4 叶前和拔节后禁止施用,安全临界期为小麦拔节期3、二苯醚类 1960 年罗姆哈斯公司首先发现了除草醚的除草活性,它是在酚类除草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后来日本又将除草醚成功地用于水稻田除草,并于 1966 年开发出对水稻安全的草枯醚。70 年代后出现了生物活性比除草醚高几十倍的若干新品种,形成了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进入 80 年代,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高效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氟呋草醚、氟酯肟草醚、氟草醚酯、氟萘草酯、乳氟

11、禾草灵等。目前,二苯醚类除草剂已有近 20 个品种商品化。近期开发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只有一个氯氟草醚,是由匈牙利 Budapest 化学公司开发的具有单一旋光活性体的高效旱田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田阔叶杂草如西风古、猪殃殃、仓耳等,用量为 1030g/hm,商品名 Buvirex,制剂 240g/L 乳油。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这类除草剂作用速度快,且稍有药害,但通常不影响作物产量,对后茬作物安全。由于二苯醚类除草剂大多对鱼贝低毒,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曾在我国及日本大面积应用

12、。近年来部分品种虽然因为环境毒性而在欧美被禁用,但也有经久不衰的品种,如罗姆哈斯公司 1975 年开发的乙氧氟草醚(果尔)。部分品种为土壤封闭处理剂,部分为茎叶处理剂。封闭处理剂主要杀灭一年生杂草幼芽,应在杂草萌芽前施用,阔叶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剂可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但对多年生阔叶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中等。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对作物易产生药害,但只是触杀性药害,一般 5-10 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1、乙氧氟草醚果尔)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30 天左右,在稻田中的持效期为 20-25 天。选择性触杀型芽期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

13、内,根很少吸收,有光的条件下发挥除草作用,施入稻田后 24 时内沉降土表并很快被土壤吸附,对后茬无残留药害。用于水稻,应在高于 20cm,应为 30 天以上秧龄壮秧。应在秧苗陋露水退后施药。保持 3-5 里面深水层。2、三氟羧草醚(达克尔、杂草净) 在土壤的半衰期为 30-60 天,用于大豆、花生 通过茎叶吸收,促使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该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施药后可能会出现褐色斑点。喷施均匀,最好先试验在推广,大豆 4 片叶后,豆叶覆盖杂草,除草效果差,而且药害加重,最高气温低于 21 度或土温低于 15 度施用,易药害。3、乳氟禾草灵(克阔乐) 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用于花生、大豆 为选择

14、性茎叶处理剂,1-3 天敏感阔叶杂草有灼伤斑,并逐渐扩大,对后全株死亡,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影响药效迅速发挥。对花生、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药斑,后期的叶片生长正常。4、甲羧除草醚(茅毒、治草醚) 持效期 35-79 天 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对阔叶的效果要好,水层太深,淹没稻苗心叶易产生药害。5、氟磺胺草醚(虎威) 半衰期为 6-12 个月,用于花生、大豆、绿豆 大豆芽前,苗后早期防除阔叶杂草,药后 4 小时下雨不降低药效,大豆吸收后,能迅速降解,持效期可达1 个月以上,由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会钝化,在正常施用条件下,对后茬影响不大,量大对后茬有药害。6、乙羧氟草醚 持效期只为 15 天 在土壤中易

15、被微生物降解而失效,几个小时后杂草就有显著的受药症状,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药害后不影响产量。4、四取代苯类 从 70 年代初开始,人们对 Protox 抑制剂的开发突破了二苯醚的结构限制,先后发现一系列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活性化合物。从结构式上看,这类除草剂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在1、2、4、5 位取代的苯环,因此有人将此类除草剂称为四取代苯类除草剂。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上都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有恶二唑、三唑啉酮、吡唑、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此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 19701972 年开发的恶草酮、氯炔恶唑酮。90 年代罗纳普朗克公司又

16、开发成功另一个恶二唑类高效、广谱除草剂丙炔恶草酮(稻思达),主要用于稻田和甜菜地防除 1 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特别是对恶性杂草四叶萍有良好防效,用量60100g/hm,剂型 80%WG。甲磺草胺、唑酮草酯和唑啶草酮属于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甲磺草胺主要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商品名Authority,Boral ,Capaz。FMC 公司开发的唑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田阔叶杂草,也可以用于水稻田防除扁杆鹿草,商品名 Affinity,Aurora。杜邦公司开发的唑啶草酮主要用于橄榄、桔橘、森林及不需要作物和杂草生长的地点防除许多重要杂草,对三嗪类、芳氧羧酸类、环己二酮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有特效,该品种 2002 年在法国和澳大利亚注册用于非耕地和园艺作物。吡草醚和异丙吡草酯是两种吡唑类化合物。吡草醚是麦田除草剂,对猪殃殃、繁缕等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效,用量 612g/hm。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异丙吡草酯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杂草,亩用有效成分 8.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