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各类信息的冲击下,购物中心中开始出现各种新兴业态,这些业态中有的昙花一现,有些却长久不衰那么到底和购物中心最契合的业态是哪些呢?RET 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调查了国内外购物中心新出现的八类业态,对这八类业态的租金、人流量、盈利模式、受欢迎程度等进行分析,呈现出的景象各有千秋会赚钱的密室逃脱、鬼屋,走出“短命怪圈”以 20-35 岁白领阶层为目标客群的密室和鬼屋开始走进购物中心,多种不同规模主题房间的设置和灵活的票价组合模式吸引大批消费者另外,由于这类业态游戏设置中需要各类团体分工和协作,受到了各大企业团体的青睐购物中心内规模较大的密室逃脱年平均盈利 200-500 万,鬼屋年盈利也能达到 300 万左右,密室和鬼屋成为购物中心内最赚钱业态之一 走出“短命怪圈”由于消费群体的固定和市场容量有限,密室和鬼屋往往被打上“短命”的烙印但现今各个密室和鬼屋积极引进各类“声光电”高科技设备以增加用户体验,为了保持参与者的新鲜感和提升玩家体验,密室逃脱和鬼屋内的各类“机关”均会定期更换密室逃脱平均逃脱率在 18%,巧妙利用消费者不服输的心理,吸引消费者进行多次消费另外,购物中心内密室逃脱等开始延长消费时段,例如 X 先生密室营业至凌晨四点,而其午夜的销售额与上午时段几乎持平。
而鬼屋项目则采用流动的形式,过一段时间就去不同的城市,通过种种改进使其走出这个怪圈保龄球馆、高尔夫球馆,盈利模式正朝多元方向发展一方面成熟商家开始租用周边场地,提供餐饮等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消费在保龄球馆、高尔夫球馆等设置休息区或餐饮区,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盈利项目;另一方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复合式经营模式在大鲁阁这类复合式球馆中,保龄球和高尔夫占比 70%,餐饮占比达到 20%文艺类业态 ——购物中心的人流聚集器国内外购物中心打造大量文艺类业态,如各类展览、剧院等此类业态大多为购物中心自持,多属公益性质,因而租金较低或无租金但在带动人流方面,文艺类业态尤其是各类展览却能带来 20%以上人流量增长,这类业态日益开始在购物中心中扮演重要角色 数据统计显示,40.47%的消费者表示在购物中心看完展览会继续进行其他消费,52.56%的消费者表示看完展览偶尔会继续逛商场,展览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催生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上海 K11 购物艺术中心莫奈特展期间其日常营业额增长了 20%,南京友谊广场名猫展同期营业额增长 20%左右同时购物中心将展览和各类消费紧密结合,以创造更多消费机会如上海月星环球港在举办 Hello Kitty 40 周年全球巡展时,达到一定消费金额即可换取门票。
未来你将在购物中心内,见到的“身影” 金融服务、电信营业厅、彩券等服务类业态在国外购物中心早已屡见不鲜,购物中心的功能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购物,消费者开始在购物中心内寻求多种多样服务在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调研的国外优质购物中心内,平均每个购物中心至少拥有2 个电信运营商、2 个医疗服务商、2 个金融服务商、1 个彩券点和 1 个旅行社医疗诊所金融服务等有较高的承租能力和盈利能力购物中心内医疗诊所平均租金 3-5 元,金融服务平均租金为 10-15 元,均有较高的承租能力同时相较于其他业态,这类业态信用较高,且租约时间长,购物中心热衷这类业态入驻,以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 未来这类业态将成为购物中心必备,但发展规模有限虽然各类电信运营商和彩券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但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其不需要更多的昭示性和辨识度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开放度的增加和多品牌的发展,购物中心会成为其必要的展示平台,但由于各类限制其在购物中心发展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