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7252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1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三个儿子教学案例评析及反思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熊营中心小学 黄秋芳【摘要】本节课是通过学生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化的学习,课堂上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是: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二、自读自悟,体验阅读内容;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兴趣;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五、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思想;七、小结课文,读读想想议议。【关键词】小学语文 案例 引导主动学习 创设平等课堂【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

2、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因为生活化情境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生活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发现阅读的乐趣,获得读后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设计充分尊重学生,致力于把“授之以鱼”转变成“授之以渔场” ,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8 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

3、、爱跳、爱模仿,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堂上,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把妈妈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这种学习氛围。【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2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

4、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教学目标】1、会认“既”等 6 个生字,会写“拎”等 9 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任务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方法与过程】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读自悟,体验阅读;三、朗读交流,发现乐趣;四、自主发现,细小见真;五、体会感悟,挖掘想法;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欣赏

5、课文内容,使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策略】首先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巧妙选材;其次是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乐学氛围;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工具】生字卡、CAI 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复习生字、词语。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3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

6、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2、你把自己

7、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

8、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4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2、交流提高: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学生练读)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设计

9、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2、朗读、评价。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

10、样?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5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

11、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

12、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 7、8 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3、朗读提高。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4、这

13、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 。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6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思想。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

14、爷,来表演对话。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

15、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七、小节课文,读读想想议议。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教后反思】“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

16、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7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 ,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 。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 ,使学生对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