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7233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从“心”开始-记高一 1003 班心理辅导案例今年我有幸来到太原市 19 中担任高一 1003 班班主任,在短短一学期的工作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引起了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界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一现状已有所改观,但我们还是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教育者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应试教育的精

2、神压力。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等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高中学生心理上的障碍,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或者简单当做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处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我确定了我的班级思想工作的重心,就是从“心”开始,从“心”入手,下面我通过近期班内发生的两个典型案例来谈谈我的做法。案例一:克服“自卑”心理,寻找阳光男孩一、基本情况:学生:何 XX 性别:男 年级:高一 1003 班 父母文化水平:父亲 初中 母亲 初中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家庭教育状况:初中一开始在服装城新世纪学校上学,班内很乱,没有学习的学生,因此沾染上了很多坏的学习习惯。换了好几个学校,积重难返,其父亲

3、对其失去希望,不闻不问,母亲一直报怨孩子不好好学习,也很着急但无法可施。爷爷、奶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因不识字,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个性特征: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也不听,垂头丧气,一言不发。2、学习成绩差。所有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3、不愿完成作业。各科学科作业全不完成,语文,英语不愿写,其他科是不会。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5、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 情怕你知道,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6、情绪总是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7、行为懒散,做事拖

4、拉。写字很慢,也不认真。以上是我对学生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自卑感,没有自信心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上课很安静,很听话等。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我决定从“自卑”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上那层阴暗的面纱三 诊断分析:结合与家长交流及他的综合表现现作如下分析:(1)自卑(由于父母感情不好,缸乏温馨的家庭,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已低人一等,下课也不与其他同学玩。)(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

5、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一言不发)(3)对学习自暴自弃(家庭的不幸给其心理留下创伤,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父亲的不管、爷爷、奶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四、辅导对策:根据他的心理问题,我重点培养他的自信心,让他学会与他人交往,帮他树立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生中间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他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

6、“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自暴自弃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最近情绪不好时,就让他与我谈心。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他和张苗苗有话可说,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在张苗苗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人民教师应该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

7、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在社会上,他们也很在意他人的态度。秦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人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人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耐心说服、暗示提醒。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

8、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4)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味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

9、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强信心。(5)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案例二:“有勇有谋”离家出走,“大勇大谋”走向父母一、基本情况:学生:欧阳 XX 性别:男 年级:高一 1003 班 父母情况:父亲 高中 暂无业在家 母亲 大学 某单位会计背景资料: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婶家庭教育状况:整个家庭教

10、育氛围较好,爷爷是老军人,除父亲外其他人都是大学生,文化层次高。父亲年龄较大,生活经历丰富,插过队,做过厨师有中式烹饪一级厨师证,做过销售,部门主管。母亲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焦虑症,对孩子溺爱。为此,父亲不得不在家照顾一家人,同时照顾爷爷奶奶,叔叔在北京家境较好,对孩子很关心,经常资助,并且说愿供孩子去国外读书。事由概述:元旦前母亲曾答应孩子,给买一件新羽绒服,可是过元旦后却不承认,推说父亲不让。孩子问父亲,父亲说我没答应你,孩子看到母亲前几天八百买了一件毛衣,因此不依不挠。到上学时候了,父亲让其上学去,不愿意去,父亲生气就说:你不上学给我别进这个家门。于是,离家出走。一走就是五六天,还找了工

11、作,一看见母亲就夺路而逃,神情颠狂。二、个性特征:1、极端厌烦家中氛围。母亲一直唠叨,父亲,奶奶(退休老师)一见面就强调要好好学,什么都说,没有自己的空间。2、独立性强。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去尝试,很想脱离父母自食其力3、胆子大,行动能力强。离家后,先在同学家住宿,然后找到朋友,去德克士打工。每天晚八点上班,半夜三点睡一回,早上再到学校。4、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离家出走后一直按时上下学,在打工时候仍然坚持完成作业。5、有轻微心理疾病。由于个性强却受到压抑,该生有时举止怪异,言谈无忌,如将新买的内裤洗了后挂在教室的暖气片上,自命桃花岛主,在座位上写着。6、聪明。学习成绩较好7、兴趣广泛。学滑冰,学街舞

12、,搞什么自行车会等等,据说水平还很高。三 诊断分析:结合与家长交流及他的综合表现现作如下分析:1、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与父母平等交流2、心理有些压抑,渴望发泄3、对学习,对自己的成长,对父母均有正确的认识,只是自己需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四、辅导对策:根据他的心理问题,我认为重点在于让他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然后冷静的去看问题,理性的寻求解决方法,另外,对其父母进行认识调节,改变以往的一些做法,使孩子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1、针对当时情况,我决定尊重孩子暂时不想回家的要求,借助他在班内的好朋友与在德克士的朋友劝说他,同时进行开导。倾听他的不满,肯定他的行为,然后一起讨论,对学习,对

13、父母,对处理这件事的看法,引导他树立“战争的目的是谈判”,单纯的对立解决不了问题。2、发挥其的独立意识,借给钱买到衣服,劝其假期打工挣下再还,现在学好,用成绩来有力的说服父母,到时他们就更无话可说了。引导其考虑,如果父亲和自己都将母亲当成负担,远离,那母亲不是病情更要加重吗?最新的人怎么能这么做,男子汉怎么能这么做?3、改善父母关系,矫正家庭教育模式。主要是与其父亲统一认识,一定要让孩子充分的表达他的想法,肯定他,尊重他的独立性。这次出走是“有勇有谋“,但走向父母才是大勇大谋。反思总结: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但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

14、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耐心。会让该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上要多给他一些指引。我想这样辅导的效果会更好。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 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2、 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3、 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4、 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 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

15、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6、 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7、 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8、 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9、 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10、 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