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77022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办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市农办 2015 年工作总结及 2016 年工作计划中共*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5 年工作总结及2016 年工作计划2015 年,我办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三个重心”下移,探索“三个整合”有效实现形式,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多措并举扎实推动

2、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注重宣传,加强引导。首先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我办充分利用南方日报.*视窗等媒介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报道,充分宣传相关政策、成效和经验。刻录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片清远乡村改革记等纪录片光碟,给镇村两级干部及有关群众观看学习,向镇(乡) 、村(组)干部派发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60 问等宣传资料4200 本。并将清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汇编成册,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印发给各镇(乡) ,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政策指引和工作指导。同时,通过简报、电视、报纸、网络、各村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先进典型

3、、经验做法,使农综改革深入人心。其次是通过专题培训进行宣传。在今年的 3 月下旬到 4 月初,先后在全市 12 个镇(乡)举办农村综合改革专题培训班,培训镇(乡) 、村及村小组干部 2000 多人,使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及时深入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精神、重大意义、时代背景以及“三个重心”下移、 “三个整合”的内涵,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农村综合改革一线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牢思想基础。再次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例如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事热情得到新一轮迸发,民事民管民治得到充分体现。过去部分村或选不出干部,或时有干部中途辞职。通过村委会下移,干部出自本村且由一

4、人一票民主推选产生,威信高、干劲足,从过去帮别的村干事转变成为干自己村的“家务事” ,便于统一协调易见成效,全镇 500 多名村干部在促进生产、改善村貌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解决农村过去没人管事、没人办事的难题。2015 年以来,蓝屋村,烟厂村、万力夫村等村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自发而积极地筹资筹劳,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的热潮。九陂镇的试点实践为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积累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增强了信心与动力。去年冬新增的保安、龙坪、西岸 3 个镇清远市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试点镇,各项改革探索得到不断深化和推进。2、

5、 “三个重心”下移扎实推进,作用充分发挥。按照清远市委要求率先完成“三个重心”下移工作之后,我市以引导下移后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工作重点,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完善村民理事会,实现农村自我民主管理;完善农村便民服务平台,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下移后,基层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村级组织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有力推动“三个整合”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有效激发农村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个重心”下移为党员干部和理事会成员搭建起干事创业平台,纷纷把发展经济、改善邻里乡亲生活作为工作重点。各村级组织充分依托当地气候、资源优势,积极牵头建立或引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6、进行规模种养,发展农村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全市以种植*菜心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达就 22 个,菜心种植面积从 2011 年不足 2 万亩激增至 2014 年 12 万亩,产值从 1 亿元飙至 13 亿元,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又如西岸镇冲口村委会达河村的*市连正蔬菜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的模式经营,成立冲口合作社。现有社员 104 人,成员分布西岸镇多个村委会 30 多个村庄。2014 年种植蔬菜 2600亩,销售产品 4500 吨,产值 1318 万元;同时,带动非成员农户 2

7、28 户种植蔬菜,平均每户增收 1200 元。目前,连正有菜心、茄子等多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年蔬菜销售质优量大,连续四年被清远市、*市政府评为“农产品销售大户” ,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和“广东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打造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连正模式” 。此外,保安熊屋、龙坪曹屋等村及时抓住我市自驾游旅客激增、旅游繁荣发展契机,整合农户闲置房屋,开办农家旅舍、农家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有效带动村民增收。二是有效调动美丽乡村建设热情,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继续跟进 2014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农村建设。我

8、市财政 2014 年共筹集 1400 多万元奖补 28 条美丽乡村建设;出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巷道硬底化奖补政策,投入 900 多万元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巷道硬底化奖补资金。通过建设与整治并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众多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继续跟进 2014 年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2015 年,我市计划投入3000 万元奖补 63 条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我办经过深入乡村实地考察,多方对比论证,确定了今年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庄。3、 “三个整合

9、”稳步开展。 “三个重心”下移有效发挥了基层组织作用,也为“三个整合”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群众基础。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去年以来,我市通过试点带动,开展以解决零碎化为重点的土地整合,取得初步成效。通过一户一地、一户两地、互换并地多块变少块等多种模式进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今年 5 月底,已整合土地面积达86789 亩,涉及 137 个村委会,655 个村民小组。如丰阳镇畔水村已整合水田 1100 多亩、山地林地 4500 多亩,计划分片建设优质水稻、水果、蔬菜、养殖四大基地。东陂镇仅有 260 人的红万村共 170 亩土地,已整合 110 亩,农

10、户以每亩 500 元入股强盛果业公司,目前已全部种上砂糖桔。九陂镇白石石街村将 1000 多亩林地重新整合,由村集体统一发包,每年增收 4 万多元,村民和集体按议定分红。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制定出台了*市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 ,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 14 个部门、80 个项目的财政涉农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村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村貌改造、公共服务等建设,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已整合省、市、县扶贫资金以及社会帮扶资金共 1.64 亿元,用于 57 条省定重点帮扶村的扶贫开发。今年以来,已整合

11、林业、交通、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的非普惠性财政涉农资金 1.69 亿元。在普惠性财政涉农资金方面,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将生态公益林、种粮直补等资金集中到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截至 5 月底,已整合普惠性财政涉农资金 757.59 万元,涉及 103 个村委会、134 个村民小组。如*镇巾峰村委会整合17.8 万元,龙咀村委会小溪冲村整合 5.75 万元、湟白水村整合 5.3 万元。龙坪镇元岭岗村整合生态公益林补助金,一定 30 年不变,共整合资金达 25 万元。涉农服务平台整合。统筹整合农村服务站(点) 、涉农信息平台资源、基层农业生产服务资源等涉农服务平台。以网上办事大厅为龙头,集“三资”

12、管理交易服务平台、社会综合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建设为抓手,以镇(乡)综合服务中心、村(居)综合服务站为延伸点,实现全市一张网(网上办事大厅) 、一个平台(”三资”管理交易服务和社会综合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 、一个点(村(居)办事点) 、一条线(市、镇(乡)、村(居)三级政务网络) 、一根针(电子监察体系) “五个一”的综合政务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农村为民服务、提升村民自治、加强城乡管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该平台 4 月底上线运行。同时,通过发挥各种专业合作社作用,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服务。如丰阳镇湖江村砂糖桔专业合作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