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6452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信通”业务综述及优秀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推进信息化 助建新农村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 “农信通”业务发展模式综述及优秀案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近几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布涉农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提出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以集团公司“三网惠三 农”为指导原则,以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的“农 信通” 业务平台为抓手,在积极推进云南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综述如下:一、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农村信息化总体发展思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三网惠三农” 的思路,整合通信网络、

2、数据网 络和互联网等资源,通过电话语音服务、手机短信、网站、农村信息机等多种方式,把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信息服务站所提供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利用“ 农信通”业务平台,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信息有效传播。通过推广“农 信通”服务,能够让农村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及科技信息及时送达农民,为现代化农业管理提供农政、农商、农技、 农贸、市场供求、 农业气象、病虫害 预2警等方面信息,为发展农副产品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优质农产品市场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提供高效而优质的信息服务。(一)深入开展“兴边富民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实现

3、云南移动通信网“村村通”。自 2005 年开始至 2007 年底,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在全省开展“兴边富民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累计投资超过 15.2亿元,在广大边远农村地区新建了 4500 多个基站,实现了我省 99.8%的行政村“村村通 ”通移动电话 的目标,成 为了目前我省农村覆盖率最高的通信运营商,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坚持“实惠为民”的营销与服务策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坚持“实惠 为民” 的发 展思路, 专门针对农村客户推出了以打电话为主,资费实 惠的“ 惠农网” 农村集团客户产品,“ 惠农网” 内的农户互通电话一律不收通话费,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云

4、南公司还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一 乡一点” 、“一村一人” 的村级服务站, 让农民“ 足不出村”就能够办理移动通信业务,享受中国移动的便捷服务。(三)推出“农信通”品牌,搭建农村信息网。从 2006 年开始,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联合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省农业厅、各州市农业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共同推出了农信通“农信通” 业务后,2009年又推出了 “农政通”业务和一系列新功能。与全省各农业局共同创建了 2300 余人的信息 员队伍,建立了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机制,共同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信通 ”和“农政通”信息服务。3二、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农信通”业务的主要特点2009 年 9 月 21

5、 日,云南省 农业厅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就推进云南农村信息化发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深化“农信通” 服务“三农”的功能和提升农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全面推进云南农村信息化发展,现云南“农信通 ”业务形成了以下几个突出特色:(一)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支持与深度参与。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云南公司是国内唯一家协调全省 16 个州市 级党委和政府直接出面合全面参与,从省农业厅到乡(镇)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全面参与“ 农信通” 业务建 设,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参与,影响面广、影响力大。各州市分公司分别协调了 16 个州市党委和政府先后在全省 16个州市召开了“ 农信通”业务启动仪式和培训会

6、,由州市政府行文通知州市、县、乡(镇)涉农 干部参与培训,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全都到会参加,每个州市每期参与培训的“农信通” 信息员从100 多人到 200 多人不等。(二)形成了国内最庞大、覆盖面最广的信息员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从省级到乡镇一级,在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云南已发展并稳固有 2300 余名由 农干部为主的“农信通”信息服务团队,涵盖了农业、畜牧、水利、林 业、计生、农村教育、 农村卫生、农村医疗、农村供销、 劳动务工等各个涉农部门。同时,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由省农 科院、各州市农科所组建了 200 余名各类农科专家团队,4从 2007 年 8 月以来,除日常

7、问题解答外,每周二安排“ 专家电话咨询日”,为农民提供“农信通”个性化问题解答服 务。自 2009 年 9 月以来,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和各州市、区县的积极参与下,在全省实施了“三农 ”信息服 务无缝覆盖系统建设项目,项目计划于 2010 年 9 月进行验收,系统建成后,全省 1500 余名农业专家将可分区县为全省农村客户提供 7 天24 小时的本地专家服务。完善的信息员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是云南的突出特色和宝贵资源。(三) 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四级“三农”信息采集和发布管理体系。为确保信息的全面性、权威性,云南“农 信通”信息实行从省级到乡镇一级的信息分级采集制度,省、州市、 县 区、乡镇四级上

8、传的“ 三农”信息内容,经新华社云南分社统一审核后分 级发布,这种独特的四级信息采集和发布管理模式,符合当地实际,切合农民需求。(四)形成了国内针对性极强的区域化和个性化服务特色。云南“农 信通”业务做到了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布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内容,可做到不同州市、不同县区、不同 乡镇发布农民所需的不同内容,提升了内容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且做到了农村客户所提疑问均能个性化解答,至今已解决各类具体问题 5 万多个。一些带有普遍性、常用性和实用性的经典问题,经云南省农科院、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分五大类整理后,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分别是农信通手机短信综合篇、 农信通手机短

9、信养殖篇、 农信通手机短信种植篇、 农信通专家答疑 500 问和农村实用技术手5机短信 1200 条,并下发到各级信息站。(五)积累形成了庞大的“三农”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涵种植、养殖、劳务 、市 场供需、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三农 ”信息数据 资源,四年来已积累超过 100 万字,且分类清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未来可形成服务门类齐全、影响广泛的“三农”信息服务产业链。正是因为有上述的突出特色和有效服务,云南“农信通”客户和服务信息稳步增长,截止 2010年 8 月,云南“ 农信通” 客户已超过 800 万(占公司 总客户数的 25%),累计发布“三

10、 农” 实用信息超过 46 万条,农民累计提出个性化问题超过 7 万条,专家针对性回复超 过 5 万条,地方各 级政府和农村客户普遍反映良好。三、云南“农信通”业务的发展受到省委副书记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充分肯定。在云南农村, “农信通”业务真正做到了“ 进村、入户、出效益!”“农信通”业务的发展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2010 年 7 月 29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新华社云南分社,调研了解农信通业务发展情况,主持召开了云南“ 三农”信息服务调 研座谈会。在 认真听取了新华社云南分社社长邓久翔、云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何兴泽、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总经理权明富分别

11、就“ 农信通” 业务 服务“三农”情况、 农业科技专家参与“三农”信息服务、云南移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情况介绍后,李纪恒充分肯定6了“农信通”三农信息服务工作。他指出:“ 农信通” 三农信息服务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利用现在农村最为普及、使用最为便捷的手机渠道,为农村群众提供农业政策、农业科技、 农产品市场、农民务工以及农村教育、医疗、 卫生等实用信息服务, 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打开手机就能及时接收丰富的涉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农村“信息鸿沟”难题 ,为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实践情况看,通过手机无线网

12、络开展山区信息服务是个好办法。他强调:云南“农信通” 业务 是新华社云南分社 发挥信息内容的组织优势、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发挥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优势、云南省农科院发挥专家服务优势共同开展的一种“三农” 信息服务 模式,主要是利用目前普及率越来越高、农民随身随地携带且使用便捷的手机渠道,免费向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灾害预警、外出务工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三农”实用信息。这一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民构建起了直接获取“三农” 政策和实用信息的渠道,打破了 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信息封闭 ”的状态,运行几年来效果明 显,目前全省已有800 多万农户在接收、使用“农信通” 免费提供的“三农

13、”实用信息,扎扎实实地推进了云南农村信息化发展。优秀案例:7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与果农郎平勇的对话7 月 29 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昆明专题主持召开座谈会调研全省“三农”信息服务情况。几年来,云南省有关部门整合资源编发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手机免费发送给农民的“农信通” 信息服务引起了李纪恒的极大兴趣。面对参加座谈的果农郎平勇,李纪恒特别让他发言:“老郎,请你讲讲你使用农 信通的感受?” 郎平勇显然早有准备。他介绍了使用“农 信通”的过程, “这信息太神奇了,该施肥时它会提醒我们施肥,该售卖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价格高。相当于是配了一个专家指导我种苹果。 ” “好多信息我们都舍不得删,有时候

14、还要拿个小本子做 记录。你们城里人对这信息可能不稀罕,对我们农民就太重要了,太好了,好就好在根据我们的需要发信息,信息实用、管用、及时。 ” “那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足呢?还有什么要求呢?” 李纪恒问。 受到鼓励的郎平勇已经能够侃侃而谈,他认为,农民获取的信息还是太少,他说:“从生产到生活,从购买生产资 料到销售农产品都需要信息指导。 ” 末了,郎平勇还不忘举个例:如果能将及时可靠的农资信息传递给我们,我们就可以知道买什么种子、化肥才可靠、才便宜,也是给我们增收哩。 李纪恒一直认真倾听。他连声称郎平勇讲得好:“ 你这是最真实信8息要求。你教育了我们,在我们三农工作中,不仅仅要有惠农政策和惠农资金,更要给农民兄弟致富的信息、发展的信息、解困的信息。 ” 李纪恒表示:农民兄弟的要求就是我们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 “我们要按老郎刚刚谈到的要求做好我们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 “有需求就有市场。农民兄弟的期盼就是你 们的市场。农村是一块广阔的市场。 ”李纪恒转而对组织“农信通”信息服 务的几个机构负责人说。 “果农与省委副书记的对话给我们未来做好“ 三农”信息服务提示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参与“农信通”服务的中国移 动云南公司总经理权明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