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6326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洋务运动的影响(2007-12-16 19:55:07) 转载 标签: 知识/探索分类: 学习公社 【摘 要】长期以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焦点是究竟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还是延缓了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一些营私舞弊的现象,但显著的成就才是洋务运动的主流。本文县对此具体阐释。【关键词】洋务运动,洋务派、顽固派,近代化道路【说 明】本人在去年刚入学的第一学期,有幸与 05 历史本的师兄周元雷住隔壁,共同探讨了许多专业问题,核心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本文也可以理解为谈话笔记的整理。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天国政权定鼎于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金陵,建立

2、了与大庆分庭抗礼的政权;又过了三年,英法联军在美国、沙俄的帮助下,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赶跑了咸丰帝,留下了暴行。面对如此一场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开始放眼欧美,进行了一场行之有效却举步维艰的洋务运动。这场自救运动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毕竟使得中国迈出了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虽然在甲午战争中破产,但不是毫无成功可言的。沉重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凝重的第一步,多少有些不情愿,主要有如下三方面表现。资本主义的出现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客观需要,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

3、为了富国强兵,坚持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从而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这样,继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加速了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 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洋务运动是否要进行,清政府内部曾有过争论。以大

4、学士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对于向西方学习的问题表示坚决反对;而此时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决堤的湘淮集团,则大声疾呼要“自救”。曾国藩的那句经典言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1,再加上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时的外部条件“外国无异议”,最终战胜了顽固势力所设置的第一道障碍。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不仅间接产生了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还使得为了进一步学习技术的派遣留学生一事最终得以实现。尽管在此期间顽固派以伦理纲常非议留洋,但是还是从耶鲁大学走出了詹天佑。正如19 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出现了以爱迪生为首的成百上千的发明家一样,在同一时期洋务派造就的留学生当中曾经有 11 人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过贡献。

5、留洋这一措施,再加上洋务派组织译书等配套工作,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再进一步讲,洋务运动的这些举措,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制度方面的改革制度改革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洋务派最棘手却取得显著功绩的一项事业。根据讨论的笔记,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比较,类似北宋的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思想的比较,是 50:100;而具体实践当中,洋务运动的折扣不算太多,维新变法则有明显的倒退,两项运动的实践可以是45:75。简言之:洋务派与改良派在富国强兵的大政要旨原本没多大分歧,有差距的是学习西方的进度。早期改良主义者曾是洋务派的成员,而且

6、充当洋务运动的重要参谋,但他们很快醒悟到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革制度是不行的。他们批评洋务派办洋务因袭西方之“皮毛”、管理落后,而又不重视制度改革。顽固派在运动中不断向洋务派发难、掣肘,洋务思想家郭嵩焘就是因为屡遭顽固派的无理纠缠而心灰意冷。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下面两方面内容却少有人注意到。其一是改良派诞生的过程。如前文所述,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洋务派与外商经营的企业,次之是洋务派成员,再往后才充当其“参谋”,最后才脱离洋务派、自成改良派。而且,尽管改良派批评洋务派办洋务因袭西方之“皮毛”却决不反对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换个角度想,改良派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而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前就

7、其发展水平而言,尚处于萌芽阶段,与其说改良派批评洋务派的进展,不如说他们自身对近代化操之过急。其二,李鸿章等洋务大员也深知改革制度的必要性,也想改革一些旧制度,但他们处处受到顽固势力阻绕和弹劾,常常是在一片咒骂声中举办洋务事业,他们深感大幅度地制度改革还不具备条件,尚无同顽固派一争高低的可能。奕訢、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员也常常发出受人掣肘、屢遭参劾的慨叹。李鸿章在给郭嵩焘的复信中也倾诉自己办洋务多遭掣肘之苦衷。他说:“自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鸿章沥陈煤铁矿必须开挖,电线铁路必应仿设,各海口必应添洋学格致书馆以造就人才。其时文相目笑存之,廷臣会议皆不置可否”,就连这样有宜的事业也遭到一些官僚的“

8、痛诋”;支持他的奕訢也说“无人敢主持”;连“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从此不谈矣”2。这些话足以证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是阻碍洋务运动的险恶势力。因此,洋务运动初期还不可能把制度改革和政体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即使如此,洋务派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还是调整和改革了某些旧制度。例如,在用人制度、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变更某些旧制度和陈规戒律,而不是只知“练兵”而不顾其它。能有如此进展,已经很先进了。因而我说,洋务派在制度上并非毫无建树。洋务派的“练兵制器”“练兵制器”是富国强兵的核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由之路。甲午战后,维新变法的呼声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洋务运动也宣告了失败

9、,但洋务运动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大力扩展筹饷练兵的规模,增新和扩大军工和民用企业的发展。洋务派的“富国强兵”的旗帜,始终是以增强近代化的军队和军备为核心,以强化清朝国家权力为准的,并以军工企业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富国”奠定根基。实质上是洋务派利用国家权力集中财力和物力,以推动军队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充实和巩固封建国家政权而不削弱皇权。因此,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向封建军事资本主义转化的畸形之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威胁下,这几乎是东方封建国家通常所选择的自强道路。日本和俄国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成功,最终成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成为长期侵略中国的敌对势力。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已大力仿造西

10、洋船炮军火,派遣学生分赴欧美留学,“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当指涩泽荣一)3。日本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却格外注目,明里暗里探听洋务运动的进展情况。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于中国兵船事最留意”,曾多次向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及其继任者曾纪泽寻访,“问中国新制兵船事极详”4。后来曾经排出世界海军的名次,中国第八,日本第十一。制定甲午战争计划时,日本曾经把北洋水师看作是否撤兵回岛的决定性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靠先进的炮舰和商品摧毁封建落后国家的“万里长城”的。因此,首先从军火武备方面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痛感西方的枪炮船舰锐不可当,进而采用西法练兵,仿照

11、西式武备以求“御侮自强”,几乎是受资本主义侵略的国家和民族的普遍现象。所以,洋务派始终把“练兵制器”作为洋务运动的重点,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而不可简单地视为只是因袭西方的“皮毛”。结语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缓的作用。因为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来侵略势力太强了,二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遇之强敌”5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洋务派虽然在抵抗态度上没有广大人民坚决,但他们搞洋务,讲求富强之术,改良军备,从长远观点来看,实在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有效方

12、法、根本方法。洋务运动毕竟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洋务派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顽固派那样起了推进作用,而是像广大人民那样起了延缓的作用。而且洋务运动它不仅有利于防范和抗击外国侵略、主动地与洋商争夺利权,还积极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使中国学习西方的风气进一步大开,并造就了一批批具有近代化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特别是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沟通了个体农民与近代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商品

13、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仅就这些成就即可足以说明:洋务运动正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重炮进攻面前“不想灭亡”,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表现。他们学习西方的种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旋涡,不忍国家灭亡而勇于抛弃“华夷之别”的陈腐教条,发愤图强,以谋求自强自立。以上所述的洋务企业的建立、近代交通通讯的引进、近代海军的创建、新知人才的培养、人们思想意识的更新等等,充分显示了洋务运动的业绩及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景。【引文注】1曾文正公全集2六月朔日郭筠仙星使,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 193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 15,第 32 页)4曾纪泽遗集日记(光绪五年已卯四月十九日5筹应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