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76188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内容提要: 近年来,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自然灾害到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各节点上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以期对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评估。关键词:食用农产品;安全事件;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一、引言最近几年,关于供应

2、链风险及风险处置的研究逐步升温。特别是对那些拥有较长供应链且面对日益增长的不确定供给与需求的食品产业来说,有关供应链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分担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相关研究文献(陈小霖、冯俊文, 2007)表明了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供应链,他们认为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技术风险、信息化风险、缺少核心企业而造成的协调组织风险、质量安全风险。实践证明,以供应链的视角进行宏观调控或企业管理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变革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同行业因其特性而使其供应链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色,中外学者对农产品

3、(食品)供应链个性的研究往往都集中在农产品(食品)的个性上,王常伟和吴志华( 2006)对农业供应链的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以下几个性质必须加以考虑。首先是生化性,这是其最重要的属性;其次是周期性,由于农产品(食品)具有生长周期,因此,农产品(食品)的获得具有时间上的限制;再次是食用性,农业供应链上的最终产品是要食用的。明确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以上个性有利于科学地对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我国农产品(食品)生产规模小,农业供应链的采购不集中,原材料数量与质量的不.管理中。汪禄祥、黎其万等( 2006)通过对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特征以及国际组织和国内开展农产品(食品)供应链

4、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现状研究, 认为风险分析在农产品(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和应对国际农产品(食品)贸易争端,风险分析将成为制定农产品(食品)安全政策, 解决一切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宏观管理模式。(二)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协调及安全供给问题的分析研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在国外,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运作方式。我国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把供应链引用到农产品(食品)经营管理中,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出现了不少协调上的问题,如

5、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信任、 “牛鞭效应” 、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的难度。杜赵伟和刘顺等(2007)从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出现的协调问题着手,分析了造成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失调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协调的措施,以减少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运作风险。杨金海和刘纯阳等(2007)以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模式与特点,深入探讨了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失调的成因及后果,认为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失调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未能实现共享,产品(食品)供应链

6、节点成员间缺乏信任与合作,农产品(食品)交易成本高等。并从政府调控的角度提出了协调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政策措施。在整个生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都存在着导致污染和不安全的风险因素,以小农户为生产经营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体的小规模生鲜农产品(食品)生产和流通模式,难以从根本上保证生鲜农产品(食品)的安全供给。关于生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供给问题,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韩美贵和周应堂( 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生产基地为载体

7、组织生产,以生鲜超市和综合超市为销售载体,实现生产经营组织化、生产形式基地化、技术支持持续化、上市准入制度化和流通渠道创新化,是解决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供给困境的重要出路。(三)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食品)信息管理研究伴随着供应链主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领域,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高整个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每个部分或要素间的互动都是通过信息沟通来完成的,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信息流的管

8、理和控制做了研究,员巧云(2006)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风险,显著地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此,彭泰中和廖文梅( 2007)采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目前农产品(食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主体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

9、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市场交易中信息弱势方农民的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为、农业组织合作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食品)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农业战略结构的调整。这种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郝庆芹(2006)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生产特征、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6 / 7(四)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价及预警管理的研究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条件、供应条件、销售条件在各个时期变化很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产品(食品)资源相对来说越来越稀缺。因此有效识别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农产品(食品)的市场价格波动。王晓燕( 2006)从农业风险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 提出在农业风险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在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及在农业经营者及风险专业经营机构的配合下,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农产

11、品(食品)供应链的风险。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阶段, 王侃(2006)针对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初步解决了农产品(食品) 加工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风险因素的识别。根据其综合评价结果,各类风险因素按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产品品种风险、技术风险、原材料风险、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修风险、客户风险、决策风险、组织风险、行业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济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及自然风险。由于农产品(食品)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赵瑞莹和贾卫丽( 2003 )以供求理论为农产品(食品)市场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 分析讨论了农产品(食品)的亏损预警和农产品(食品)市场风险预警的警兆问题。分别从农产品(食品)供给者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农产品(食品)市场风险的预控对策,这对于有效控制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国外学者对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一)农产品(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