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5966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一览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知识点一览表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体系组成2.道路运输的作用3.道路的种类4.道路的功能5.道路的功能分类6.道路的行政管理属性分类7.公路分级8.城市道路分类和分级9.平原微丘地形10.山岭重丘地形11.设计车辆12.设计速度13.设计交通量14.设计小时交通量15.道路服务水平及其分级16.公路网及其特性17.道路红线18.道路建筑限界19.道路净高20.道路净宽21.道路用地22.道路勘测设计阶段23.工程可行性研究24.一阶段设计25.二阶段设计26.三阶段设计27.初步设计28.技术设计29.施工图设计第二章 平面设计1.路线2.路线的平面3.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4.

2、平面线形三要素5.直线的特点6.直线适用场合7.直线长度的定义8.直线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同向和反向)9.同向曲线10.反向曲线11.断背曲线12.汽车行驶稳定性13.横向倾覆14.横向滑移15.横向稳定性的保证16.圆曲线半径对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17.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一般、不设超高)18.圆曲线的特点19.圆曲线的运用20.圆曲线桩号及要素计算21.缓和曲线的作用22.缓和曲线的性质23.缓和曲线的形式(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双扭线)24.回旋线的基本公式25.回旋线参数 A26.缓和曲线桩号及要素计算2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确定办法(三个方面舒适性、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28.

3、缓和曲线的省略29.道路平面设计成果内容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1.路线纵断面2.纵断面图布置内容3.纵断面设计线的组成4.纵坡5.变坡点6.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设计高程)的规定(新建公路、改建公路)7.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8.汽车运动方程9.汽车行驶条件10.汽车行驶状态11.理想最大纵坡12.最大纵坡13.坡长限制14.最大坡长限制15.最小坡长限制16.最小纵坡17.平均纵坡18.合成坡度19.竖曲线20.竖曲线要素(圆、抛物)21.竖曲线要素计算22.竖曲线最小半径确定因素(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视距要求)23.爬坡车道24.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25.爬坡车道的横断

4、面组成26.爬坡车道的长度组成27.避险车道28.避险车道的作用29.避险车道的组成30.避险车道的类型31.纵断面设计内容、步骤及成果32.经济点33.控制点34.试坡35.定坡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2.公路横断面类型3.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4.单幅路5.双幅路6.三幅路7.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8.路肩9.路肩的作用10.路拱横坡11.中间带12.非机动车道13.人行道14.路缘石15.平曲线加宽16.加宽类型17.加宽过渡段18.加宽过渡方式19.加宽过渡段长度20.平曲线超高的作用21.超高值计算22.超高过渡方式23.超高过渡段长度24.横断面超高值计算25.超高设计图26.汽车的制

5、动性27.汽车制动力28.制动距离29.视距的类型30.停车视距31.会车视距32.错车视距33.超车视距34.行车视距的保证35.横净距36.视距曲线37.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38.公路横断面组成39.路基设计表40.标准横断面41.横断面面积计算方法42.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43.土石方调配44.土石方调配原则45.借方、弃方46.土石方调配复核公式47.经济运距48.平均运距49.免费运距50.运量51.松土系数第五章 线形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2.最小平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驾乘舒适;转角小于 7时的平曲线长度规定)3.基本形曲线4.S 形曲线5.卵形曲线6.凸形曲线7.复合型曲线8.C

6、 形曲线9.回头曲线10.基本型曲线要素计算11.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12.纵坡极限值的运用13.最短坡长14.竖曲线半径选择15.相邻竖曲线的衔接16.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7.凹形(凸形)竖曲线18.纵断面设计中的高程控制条件19.路基对纵断面的控制20.桥梁、通函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21.平纵组合设计22.平纵组合设计原则23.组合设计方法24.平纵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25.应避免的平纵组合第六章 选线与总体设计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2.选线的一般步骤3.路线带(路线布局)4.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5.路线方案必选内容6.平原区路线特点7.平原区选线要点8.山岭区路线特点9.山岭区路线方案(沿

7、溪线、越岭线、山脊线)10.越岭线展线方式(自然、回头、螺旋)11.丘陵区路线特点12.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13.水库地区选线要点14.风沙地区选线要点15.多年冻土地区选线要点16.黄土地区选线要点17.软土和泥沼地区选线要点18.盐渍土地区选线要点19.膨胀土地区选线要点20.滑坡地区选线要点21.高烈度地震区选线要点第七章 定线1.定线2.定线方法3.纸上定线4.现场定线5.纸上定线工作步骤6.坡度线7.实地放线8.穿线交点法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1.平面交叉2.平面交叉设计主要内容3.交错点4.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办法5.平面交叉交通管理方式6.平面交叉的形式7.加铺转角式8.分道转弯式

8、9.扩宽路口式10.环形交叉11.交叉口设计速度12.交叉口设计车辆13.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法14.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方法15.左转变右转的方法16.渠化交通17.交通岛18.交通岛的分类19.平面交叉处平面线形要求20.视距三角形21.识别视距22.右转车道设置方法23.右转车道长度组成24.环形交叉中心岛半径确定方法25.交织段长度26.环道的路脊线27.入口让路环形交叉的交通组织特点28.交叉口立面设计内容29.交叉口里面设计方法30.特征断面法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1.立体交叉2.立体交叉的主要组成部分3.立体交叉按跨越分类4.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分类5.分离式立交6.互通式立交7.立交设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