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5950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北航-培养计划格式_交通运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 ”专业培养计划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1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道路和机场等地面专用车辆、道路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培养热爱科学事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具有北航特色的交通运输领域国家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与汽车、交通、能源、环境及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试验、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等工作,也可

2、继续深造,如直博、本硕连读以及报考硕士研究生等。2培养要求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而牢固地掌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了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设计与绘图技能,掌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和基本掌握交通、汽车

3、行业常用设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航空航天学科群和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交通运输学科的知识交叉,培养创新意识,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3学制与学位学制 4 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时力求达到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

4、程的学习,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特别强调以航空航天技术及学科群为基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的学科交叉优势发展本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色,在设置运筹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学、交通工程学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工程等专业方向必修课。在培养模式方面,力求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采取教师讲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现场教学的应用。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

5、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系教师可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在大学四年级实行全年导师制。在大四第一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法使得每名学生有一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毕业设计等。另外,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就业、考研、为学生写推荐信等。为适应市场需求,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工程软件训练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国际流行的最新工程软件。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如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公 共 基 础 类 课 程自 然科 学 类人文社会科学类 工 程 技 术 类学 科 与 专 业基 础 课 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公共

6、选修类课程化学、生物数学、物理 史哲、体育、军事理论思政课、外语、语文工程类基础训练课工程类概论课计算机类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 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军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院路共同体课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小计 30 30 6.5 44 28 31. 10总学分:179.5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1 理论力学 A B 5.52 材料力学 A B 63 画法几何 B 2.54 机械制图 B 35 机械原理 B 2.56 机械设计 B 37 电工电子技术 B 4.58 自动控制原理 B B 2.59 运筹学 C 210

7、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 C 411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 C 2.5核心课程体系构成12 交通运输学 C 213 交通工程学 C 214 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 C 21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16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217 汽车发动机原理 218 交通规划 219 交通管理与控制 220 交通安全工程 2总 计 56备注:A、B、 C 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核心课(2)课程体系说明交通运输工程系的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公共选修类课程组成。全部课程课内学

8、时和实践环节组成,总学分为 179.5。其中: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工科高等数学、工科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B、大学化学 B、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 B 组成,共计 3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7;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纲要、概论、原理、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经济管理、体育和军事理论,共计 3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7;工程技术类课程包括:航空航天概论 A、大学计算机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工程认知,共计 6.5 学分,占总学分的 3.6;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技术、材料力学 A、理论力学A、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 B

9、、运筹学、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学、交通工程学,其中,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技术、材料力学 A、理论力学A、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 B 等为学科基础核心课程,运筹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学、交通工程学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共计 44 学分,占总学分的 24.5;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共计 28 学分,占总学分的 15.6;实践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机械工程技术训练A、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A 、电子工程技术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

10、交通调查实习、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共计 31 学分,占总学分的 17.3;校级公共选修课,共计 10 学分,占总学分的 5.6%。交通运输工程系的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与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密切相关,所以课程的设置采用一个课程平台。基础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交通运输与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进入专业课阶段、适应不同专业的要求以及继续深造提供基础。专业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本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特色,在设置运筹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学、交通工程学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基

11、础上,设置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工程等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设置了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选修课有:汽车保险与理赔、专用汽车、二手车交易与评估、自动变速器技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物流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有限元基础、汽车排放与控制、智能车辆、混合动力技术、智能车设计与制作等。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贯穿了大学四年。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机

12、械工程技术训练 A、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A、 电子工程技术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交通调查实习、工程软件训练、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完成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第一部分:通识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入学教育、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等素质培养训练环节。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认识性社会实践和工作性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部分:机械类设计基础能力培养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

13、、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主要设计参考手册的使用方法,强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培养从事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第三部分:电子工程技术训练在完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条件下,进行电子工程技术训练。通过电子工程技术训练,学生应该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正确使用,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电子线路的常规调试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习对电路参数的正确描述,学写技术参数报告。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日后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电子电

14、路设计或科研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专业基础实习结合汽车及其发动机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交通运输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安排了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交通调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软件训练等方面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汽车及其发动机拆装实习,全面熟悉汽车构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交通调查实习,熟悉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延误调查等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方法,夯实交通运输学和交通工程学基础;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培养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基本实践能力;通过工程软件训练,使学生基本熟悉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主要的工程技术

15、软件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五部分: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为学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技术研究、交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基本措施是:让一部分学生到社会上去自己找实习场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职业规划,到交通运输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实习,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相关行政事业部门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技术特征。部分学生参加一些教研室的工作。对准备进一步深造,有兴趣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可提前参与老师的相关课题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能力。集中训练。由学院统一联系,组织学生到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的企业、事业、

16、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生产实习,了解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和技术要求。第六部分:毕业设计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工程和研究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毕业设计以导师制为基础,对于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非常有效。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才真正做到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来进行学习。在该环节中,学生要经历选题、方案论证、仿真实验、实验系统的制作、论文写作等科技工作的一般过程,得到全面充分的训练。第七部分:职业素质培养除了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将职业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并开设了相关的讲座系列,贯穿大学四年。 第一年:专业教育。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了解专业及其培养目标。内容:专业培养计划介绍、交通科学与工程导论、大学学习方法分析、专业的职业素养及其能力需求等。第二年:职业规划和专业选择。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内容:部分来自企业界专家的报告,以及各专业方向的介绍、相应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第三年:学科技术前沿讲座。目标: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