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75861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可复制 pdf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可看到下载地址) 。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 1(一)项目建设目标 . 1(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2(三)项目建设过程 . 3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及成效 . 6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一) 项目完成情况:数量与结果 . 6(二)项目建设成

2、效-质量与特色 . 9三、专业的训教运行与实施 . 18(一)组建“项目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团队” 。 . 18(二)形成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训教内容 . 20(三)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训教体系 . 22(四)有效合理地统筹安排训教进程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 4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自 2006年 12月获得建设立项,在三年的建设周期内,项目建设团队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 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

3、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高【2007】12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工作,积极整合各方面建设资源,在物流管理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专业建设成果。通过建设,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实训与教学团队,探索了高职院校物流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取得突破,专业实训条件体系日趋完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育炼“德技双馨”的物流技能英才取得实效。比照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和任

4、务书的建设要求,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严谨的自查总结,现就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0形成验收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在项目建设期内,研制开发校企共享、具有业内推广价值的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并在山东省物流企业推广,构建符合物流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支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适应物流高职教育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优化师资结构;校企共建与专业建设及教学运行相匹配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实训内涵建设。在上述建设基

5、础上,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以区域行业商会为平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效益显著,具有临港特色,突出现代物流职业岗位技能训练,辐射与服务相关专业群,对全国同类专业起到明显示范效应,对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专业。2具体目标(1)以物流商会为基础,依托行业协会,拓宽行业与学院合作建设专业的有效途径。(2)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以物流商会为平台,综合行业、企业、学院的多方资源优势,开发“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以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基础,围绕“工学结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0合”进行实境训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以课程模块

6、为教学单元的课程体系。建设 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同时完成 5部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建成 1个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专业教育资源、自学型课程资源、行业资源素材。(3) 优化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在现有教学梯队的基础上引进专业带头人 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 1名、聘请企业专业带头人 2名,引进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2名,培养骨干教师 6名。到 2008年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 50, “双师”师资结构中,专业理论教师与技能指导教师之比为 1:1。(4)校企共建院内物流管理实训中心 1个,物流技术实训基地 1个,工学结合院外实训基地 10个。(5)实现专业群内资源的高度共享

7、,引领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管理(涉外连锁经营)等专业的共同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架构和布局。(6)至 2008年,毕业生双证率达到 95%以上,就业率达到 95%。(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根据以上建设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共确定示范建设子项目 23 个,分别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 14个子项目,师资队伍建设 6个子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项目,实训条件 3个子项目,共计 217项工作内容的建设任务。具体如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子项目 14 个,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现代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 采购

8、与供应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综合业务实训5 门优质核心课程及相应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5本;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库、实训内涵建设等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成效主要直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推动了课程体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充分体现了对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设计。2. 推动了综合资源建设训教方式、训教内容、教学团队、训教场所等综合资源的改革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推动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实训实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所

9、表现出的工作适应能力明显改观,就业数量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催生了以下客观结果。1.毕业学生深受企业欢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1)毕业生在中储股份、青岛海尔物流等 5 家标准化良好企业的就业率均占到 20%以上,自 2006 年至今以上企业累计接收本专业毕业生 134 人,其中约有 10余人凭借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升迁为主管。(2)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质押监管、调度等较复杂岗位,企业对学生的一致评价是岗位适应能力强,标准化作业意识突出,劳动效率高,操作差错率低。(3)07 级 20名学生参与 20

10、08年“百所名高职 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的饮料保障服务 29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获得了“最佳组织奖”和“最佳现场服务奖”两项大奖。2.课程教材建设频结硕果开发出 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指委精品课程,3 本省级优秀教材,5门院级精品课程,主编 25本教材。“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职业化的研究与实践-物流管理专业的个案”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课题二等奖;“通过制定物流标准搭建管理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获得山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项教学成果分获首届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采购与供应管

11、理 、 市场营销原理与技术 、 经济学基础教材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3.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负责筹建了山东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并承担了秘书处的工作职能。利用物流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山东省物流标准立项申报的优势,先后与五家物流知名企业确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2007 至 2008两年间累计吸引不同物流企业专家能手300多人次参与示范项目建设,约有 50 多个企业专家连续两年持续参与项目建设和教学工作。4.物流技能标准应用效益日显在参与山东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过程中,针对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学院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起草了“口岸通关物流单证数据元规范” ,并已经成为山东省地方标准。专家认为每年因此节省的时间与资金均在 20%以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5.专业发展受到各界普遍认可(1) “校政企合作,开发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入选教育部高职教育两周年典型案例。(2)2007 年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物流学院“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本成果第一完成人 2008 年被“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论坛”评为“中国物流杰出贡献人物” 。(3) “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获 2007 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