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5848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语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语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语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一、 为什么把英语作为比较对象?我们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同时兼顾科学性,把比较的对象确定为英语。其所以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这是因为:第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第二,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说,无论是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还是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汉英对比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二、 简答:什么是价值原则?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价值

2、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三、 论述: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说:“要是拣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来说,主要只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1) 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的这一语法特点对汉语语法的基本面貌有着全局性的影响。英语中词与句子成分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主宾语 谓语 定语

3、状语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由于汉语的词类没有形态变化,所以在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多功能的状态,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2) 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句法层面看,英语与汉语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词组和句子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在构造上也是两套原则。英语句子包括单句和子句。英语句子的构造原则有三条:第一,一个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第二,主语和谓语之间具有一致关系;第三,句子的谓语必须由动词,且必须由一个限定式动词来充当。所谓限定式是指动词在充当谓语时,它的形式要受到主语的限制,并有相应的形态变化。英语词组的构造则是另一套原则:一,词组的构造

4、可以使用动词,也可以不使用动词,即对于词组的构造来说,动词不是必须的。二,词组的构造如果需要使用动词,则必须用动词的非限定形式。所以,从是否使用动词和从使用的不同动词形式这两点来看,英语的句子与词组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构造原则。汉语的词组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上一致,这一点还突出地表现在主谓词组上。特别是汉语的主谓词组可以做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如:他个子很高。这个人心眼儿好。我书包丢了。汉语的句法只有一套,成分加语序外加三大手段(重叠、附加、复合)构成片段,2因此,汉语的句法就很简明了。四、 为什么从短语层面操作划分词类的层面?因为汉语的词类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

5、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因此,汉语词类的划分不宜在句子这一层面操作,亦即不宜根据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来划分词类。汉语词类的划分应当在词组层面进行。这是因为,短语是静态的语法单位,而不像句子那样是动态的语法单位。在短语这样的静态单位中,词语的组合及其功能的显现基本不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词语的分布状况,而不会出现“快说吧你” “把这事儿忘了都”这样的组合。在短语中,词语的组合更能体现出词语的功能和组合规划,更能清晰地显示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类型。因此,在静态的短语层面划分汉语的词类林比在动态的句子层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五、 论述:划分词类的标准。(一)根据词的意义给词分类

6、,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如果按照词的词汇意义给词分类,1、没有普遍性;2、不能归纳词类的组合规则。(二)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1、没有普遍性;2、不适用于汉语。(三)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功能。词和词组合时候,根据它们的组合功能,分布在特定的位置上出现在相同位置上的词聚合成一个类。在三者之中,功能处于首要地位,首先功能决定了形态,形态依附于功能,功能是独立的,功能统一了意义,综上所论,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六、 论述:试述兼类的原则。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兼类现象。兼类少数原则。词类系统中确实存在着兼类现象,这是客

7、观事实,不容否认。但是,同时应该指出的的:兼类是少数。如果一个词类系统中存在着大面积的兼类现象,那么这个词类系统肯定没有真实地反映该词类系统的实际,因为如果兼类现象必须遵循词的同一性原则。拿词的同一性原则来分析,过去所说的许多兼类现象并不是兼类。如,代表 1(动)兼代表 2(名)领导 导演等,科学 1(名)兼科学 2(形)科学 标准等。真正的兼类是如下几种情况:1、区别词兼属副词。例如:高速 高速公路 高速发展 共同 共同纲领 共同前进 2、形容词兼属动词。例如:端正 态度端正 端正态度 严明 纪律严明 严明纪律 3、名词兼属量词。例如:站 三站 三个站 三站路 学期 一学期 一个学期 一学期

8、时间。七、 试述句法同构的四种类型。第一层次的同构:狭义同构。这是要求最严格的同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如果满足以下条件:1 语法形式的长度相同(词的数量相同) ;2、包含的词的词类都相同;3、词的排列顺序都相同;4、层次构造相同,或者说同模;5、相对应的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同。那么,我们说,这两个句法结构句法同构。如,寄三本书与买两支笔。第二层次的同构:广义同构。广义同构的要求是:1、两个句法结构的整体功能相对应;2、它们的直接成分的功能相对应,不考虑直接成分是否同模。如,买一所房子与寄两本新书。第三层次的同构:异类同构。异类同构的要求是:1、两个句法结构的整体功能相同;2、它们的推导式中

9、有部分的对应关系。如,买书与买一本书,看演出与看不看演出。第四层次的同构:同型同构。同型同构的要求是:如果两个句法结构的构造模型相同,那么它们同型同构。如,红纸/很热/ 飞跑,同为向心结构。老师和学生 /纯洁而高尚/贯彻并执3行,同为多核心结构。根据上述四个定义确定的同构,从四到一,一个比一个严格。四的作用是概括同型结构,同型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分类,三、二、一则依次划分出结构的次类。句法结构的分类和系统的建立就是按上述定义、层次来操作、定性的。八、 简答:句法结构的二重性。在由实词和实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和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

10、法结构是一种形式结构,语义结构是一种意义结构;语法关系是一种形式关系,语义关系是一种意义关系。句法结构的这一性质被称为“句法结构的二重性”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二者的区别如下:1、构成不同。2、结构关系不同。九、 论述:试述句法成分的二重性。正是因为句法结构中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和两种结构关系,所以,当一个实词进入一定的句法结构时,总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语法性质和语义性质,或者说它总是扮演着两种角色:语法成分和语义成分。这一点称为“句法成分的二重性” 。1、主语的二重性。主语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主语是地,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所以,语法上的“主语”

11、同语义上的“施事”并不能划等号。 “主语”可以同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主席团坐在台上施事主语。这家伙不好对付受事主语。这篇论文写好了结果主语。每人发了一套教材。与事主语。凉水洗不掉油漆工具主语。这块花布做裙子材料主语。台上坐着主席团处所主语。春节到了时间主语。2、宾语的二重性。宾语也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宾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所以,语法上的“宾语”同语义上的“受事”并不能划等号。 “宾语”可以同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张三打了李四受事宾语。那边来了一个人施事宾语。这封信寄给了小王与事宾语。他写了一本小说结果宾语。洗手要打肥皂工具宾语。小李明天要去上海处所宾语。

12、他在床上一直坐到天亮时间宾语。球迷们在排队买球票目的宾语。大妈在愁儿子的婚事原因宾语。他们四人在打双打。方式宾语。3、谓语或述语的二重性。谓语或述语也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谓语或述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谓语或述语可以同动作、行为、态度、感知、状态、数量、变化、处所、时间等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老王喝了一杯茶述语表示动作。 战士们日夜守卫着边疆述语表示行为。老李讨厌奉承述语表示态度。小梅感到很委屈述语表示感知。苹果红通通的谓语表示状态。白菜四毛谓语表示数量。老李已经处长了谓语表示变化。群山之间一块盆地谓语表示处所。今天星期日谓语表示时间。4、定语的二重性。定语也是

13、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定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定语可以同性质、状态、功能、数量、领属、范围、来源、去向、外所、时间等等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优秀的学生、飞奔的列车、修车的工具、三斤大米、祖国的领土、学术上问题、捡到的东西、南去的列车、桌子上的书、星期一的课程。在语义平面,定语不仅可以同中心语发生语义关系,还可以同谓语等成分发生语义关系,如:他的篮球打得好。5、状语的二重性。状语也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状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状语可以同状态、数量、范围、工具、方式、情态、处所、时间等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警察们悄悄地逼近了歹徒。我一巴

14、掌打死了蚊子。大家互相帮助等。在语义平面,状语不仅可以同中心语发生语义关系,还可以同主语、宾语等成分发4生语义关系。如,相亲们紧紧地握住英雄们的手。李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6、补语的二重性。补语也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补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补语可以同程度、结果、状态、趋向等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如:他的球打得棒极了。大刘把小偷逮住了。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了。敌人狼狈地退下去了。在语义平面,补语不仅可以同中心语发生语义关系,还可以同主语、宾语等成分发生语义关系,如,这件衣服穿旧了。小红把衣服洗干净了。十、简答: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一个句法结构是由若干个词构成的一个序列,

15、这个序列表面上呈线性状态。不过任何一个词的序列都不是前后相继的词的简单相加,而是相邻的词的分别组合,形成组合体;相邻的组合体或组合体与词再互相组合,形成较大的组合体;这些较大的组合体或组合体与词又相互组合成更大的组合体。句法结构的这种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特点,就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十一、论述:试述层次切分的三原则。层次切分的原则有三条:功能原则、意义原则和结构原则。1、 功能原则。功能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如, “我有书”不能切分为“我有/书” ,因为汉语中没有主谓结构带宾语的组合规则。切分出的直接成分在功能上能否组合,与两个直

16、接成分的相互选择性有关。如“三所学校的老师”和“三位学校的老师” ,前者我们只能切分为“三所学校的/老师” ,后者只能切分为 “三位/ 学校的老师 ”。因为在汉语中, “教师”的计量单位是“位” , “学校”的计量单位是“所” 。2、 意义原则。意义原则指的是:(1)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有意义。 (2)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的意义要符合被切分结构的原意。如“大红花”切分为“大/红花” ,其意义是“大的红花” ,与原意一致;若切分为“大红/花” ,其意义是“大红颜色的花” ,与原意不符。再如“大红绸子”应切分为“大红/绸子” 。3、 结构原则。结构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得到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切分的句法结构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如,这个人性子急,这个女孩儿眼睛大。分析为主谓谓语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汉语中没有像“这个人性子、这个女孩儿眼睛”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