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57269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汇总(2007 年)总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学过程,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复习考试内容:一、绪论要求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及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定义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4)生态系统生态学(5)景观生态学(6)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 2 -(2)根

2、据生物类群分类(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3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4.现代生态学时期(三)生态学的基本视角和研究方法1.基本视角(1)整体观和综合现(2)层次结构理论(3)新生特性原则2.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研究(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和模型二、生物与环境 要求- 3 -理解生物和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以及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l)环境的概念(2)环境的类型 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1)生态因子的概念

3、(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3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4.现代生态学时期(三)生态学的基本视角和研究方法1.基本视角(1)整体观和综合现(2)层次结构理论(3)新生特性原则- 4 -2.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研究(2)实验室研究(3)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生物与环境 要求理解生物和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以及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l)环境的概念(2)环境的类型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1)生态因子

4、的概念(2)生态因子的分类(3)生态环境和生境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5 -(6)限制性作用(李比希最低率、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二)生物与光因子1.光照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光照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影响(2)生物对光照度的适应类型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l)生理辐射(2)红外光和紫外光3.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1)昼夜节律(2)光周期现象(三)生物与温度因子1.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1)生物生长(2)生物发育(3)生物的地理分布(4)有效积温法则2.节律性变

5、温的生态作用(1)温周期现象(2)物候节律(3)休眠- 6 -3.极端温度的生态作用(1)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2)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 (四)生物与水因子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1)植物的适应类型(2)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五)生物与土壤因子1.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1)土壤的组成及特性(2)土壤的类型与分布2.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1)土壤母质对生物的影响(2)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3)土壤结构对生物的影响3.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1)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

6、- 7 -(2)土壤有机质对生物的影响(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对生物的影响4.土壤生物对生物的影响(1)土壤微生物对生物的影响(2)土壤动物对生物的影响(3)植物根系对生物的影响(六)生物与大气因子1.空气主要组成成分对生物的影响(1)氮气的生态作用(2)氧气的生态作用(3)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2.风的生态作用(1)风的形成和类型(2)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3)风对生物的影响(4)生物对风的适应3.植被的防风作用(1)植被的防风固沙(2)农田防护林(七)生物与地形因子1.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 8 -(l)坡向(2)坡度(3)坡位(4)海拔高度2.以地形为主导因素的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l)焚风对生物

7、的影响(2)山风和谷风对生物的影响(3)海风和陆民对生物的影响(4)高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八)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l.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4.二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5.微生物与动物的关系四、种群生态 要求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种群数量变动及种内、种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种群调节的几个主要学说。(一)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基本特征- 9 -(1)种群密度(2)种群分布型(3)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性比(二)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1.环境容量2.内禀自然增长率3.种群增长型(1)指数增长(2)

8、逻辑斯谛增长4.种群数量的变动趋势(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和灭亡(7)生态入侵(三)种内、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 10 -(1)植物的密度效应(2)性别生态(3)动物的领域性和社会等级2.种间关系(1)竞争(2)捕食(3)共生(4)寄生(5)他感作用3.种群调节(1)种群调节的概念(2)种群调节的机制(四)种群的进化与适应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2.物种的形成与消亡3.生态对策(1)r 对策(2)k 对策(3)协同进化五、群落生态 要求- 11 -了解群落分类的原则、生态位和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理解群落发生、演替的基本过

9、程;掌握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群落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一)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1.生物群落的概念(1)生物群落的定义(2)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制约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2)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二)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1.种类组成2.优势种与建群体3.亚优势种与伴生种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1)多度或密度(2)频度(3)优势度(4)重要值3.种的多样性(1)多样性的概念(2)多样性的测定- 12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1)镶嵌(2)复合体(3)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1)龄级的划分(2)同龄林与异龄林4.群落(1)生态型与生活型(2)群落的外

10、貌(3)季相5.生态位(1)生态位的概念(2)生态位的特征(四)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1.生和群落的发生(1)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2)生物群落发育的一般过程(3)竞争与自然稀疏2.生物群落的演替- 13 -(l)演替的概念与特征(2)演替的基本类型(3)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3.演替顶级学说(1)顶级群落的概念(2)单元顶级学说(3)多元顶级学说(4)顶级格局假说(5)地带性与非地带性顶级4.演替实例(1)旱生演替系列与水生演替系列(2)次生演替(五)生物群落的分类1.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1)植被型、群系、群丛的概念(2)群落的命名方法2.英美学派与法瑞学派群落分类体系(1)英美学派

11、的观点与分类体系(2)法瑞学派的观点与分类体系(3)英美学派与法瑞学派的区别与联系3.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分类体系- 14 -(1)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2)生物地理群落学分类体系4.生物群落分布(1)主要植被类型(2)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六、生态系统 要求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典型生态系统在生产力、生物量、食物链等能流方面的特征;掌握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等基本知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调节物质循环的原则。(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定义3.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式4.生态系统的组成5.生态系统的功能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12、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流的概念(1)能源(2)能流的途径2.热力学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15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耗散结构理论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与消耗(2)食物链与食物网(3)有毒物质的富集(4)生态金字塔(5)生态效率4.能源与人类社会(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2)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3)能源策略(三)生态系统的生产力l、生产力概念(1)关于生产力的概念(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产力(3)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2.生物量(1)生物量的定义(2)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3)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16 -3.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1)

13、环境条件(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1)补加能源的作用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特点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3.主要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碳循环(2)氮循环(3)磷循环(4)水循环4.物质循环的调节(五)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稳定性l.生态系统发展趋势(1)能量流动(2)群落结构(3)营养物质循环(4)稳定性2.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3.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和反馈控制- 17 -(l)稳态机制(2)反馈控制4.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1)无目标、非中心的自我控制(2)多层次控制(3)多元重复5.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1)系统的多样性(2)干扰(3)生态系统演化阶段(4)环境影响(六)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1.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概念(2)生态平衡的内容(3)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2.生态失调(1)生态失调的概念(2)生态失调的表现(3)生态失调的原因(4)解决生态失调的对策- 18 -(七)全球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l.全球生态问题(1)室温气体与气候变化(2)资源问题(能源、淡水、生物、土地)(3)环境(4)人口问题2.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可持续农业(2)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