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55617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教学案例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一、案例背景为了迎接温州市小学科学农村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分批进行了选拔活动。其中小学科学中年组的三位教师于 2007 年 11 月21 日在茶山一小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在这次的选拔活动中,省教坛新秀、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周老师及区小学科学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全程参与了听课活动,课后,周老师等就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作了非常客观的分析,并就每一堂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合授课者实际的改进意见。本次活动与其说是一堂选拔课,还不如说是一堂研讨课,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课的把握也有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为更

2、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水的观察探究为主线对全课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二、课题水教科版(修订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三、设计理念本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二是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三是给物质分类。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在宽松的环境下,在自主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从生活中“找”科学,在生活中“做”科学,着重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观察、比较,引发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3、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的形成。设计上力图体现“科学教育要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三个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水的特征,寻找水在哪个袋子里的探究活动以及探究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的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的一些特征,并通2过探究活动后的交流、比较,逐步完善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概念的认识。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但气体很轻。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

4、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法分析:一种简单的事物对低年级学生能够把它相对复杂化、可研究化,使学生能够在深刻的体验中建构知识;同时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兴趣特点,课堂还很需要创造一些童趣和良好的情境来支撑。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先让学生感受水的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特征水的综

5、合知识将水溶入到各种物质的大家庭中,课堂以水来贯穿,研究其它物质也以水为参照物来比较物质的不同特征,通过比较,逐一剔除不是水的物质。因为学生尚不可能对“液体” 、 “固体” 、 “气体”形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概念,所以对 7 个袋子中的物质进行分类时,当学生提出几种物质的某些共同特征时,教师可直接将它们划归到相应的物质形态中。2、学法分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3点;对于 7 种物质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更是无从下手,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

6、究习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选择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来触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因为探究而认真,因为科学而变得有素养。3、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每个小组:7 个黑色塑料袋(按顺序装有酱油、木头、醋、石头、树叶、水、空气) 、网状图纸、袋子观察记录单。教师自备:烧杯(装纯净水、几颗石子) 、小玻璃板、水槽、锥形瓶、矿泉水瓶、圆底烧瓶、试管。七、教学过程(一) 、情境激趣1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内装几颗石子)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生 1:一杯水。(板书:水)生 2:水里有石子。生 3:水没有气味。 生 4:水是白色的。生 5:不对,水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看到里面的石子。生 6:水是

7、透明的、无色的。(师小结板书:透明、无色无味)2将适量的水轻轻地倒在玻璃板上,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水具有什么性质?生:水从玻璃板上流下来了,水会流动。(师板书:会流动)3将水依次倒在锥形瓶里,矿泉水瓶里,圆底烧瓶里,试管里观察水在不同容器里的不同形状,思考:说明了水的什么特性?生 1:水变成了圆柱形。4生 2:水变成了半球形。生 3:水倒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就会变成容器的形状。师:也就是说水的形状是会改变的,它有固定的形状吗?生: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师板书:没有固定形状)4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水及水的特征来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有效触动孩子们的情感线

8、,使孩子们逐渐形成水具有无色、透明性、流动性、形状的不固定性等特征。(二) 、探究水的属性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每天都要接触到水,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水有哪些特点呢?水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水在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在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水变成的呢?小组交流讨论,并填写网状图(气泡图)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反馈(小组选择网状图中水的属性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表述,其他组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并就水的作用进行节水教育、爱水教育。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问题,如直接按教材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学生填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填写之前先进行充分的讨

9、论交流,从零零碎碎的回答中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小结提问:自然界中有水、冰、水蒸气,这说明水有几种不同的存在方式?生 1:有气体的水。5生 2:也有液体的水。生 3:还有固体的水。设计意图:为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埋下伏笔(三) 、寻找水在哪个袋子中1探究观察方法教师拿出 7 个黑色袋子将其中的一个黑色袋子呈现给学生:师:你们猜这袋子里有东西吗?生: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那你们知道这里面东西是什么样的吗?生: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呢?生:想。设计意图:利用充满神秘性的袋子,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孩子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急

10、于探究“ 神秘的袋子”而去努力做科学的思考。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只关注 “是什么”而不追究“为什么”,所以先 让学生猜“里面是什么” ?再问 “里面东西是什么样的” ?就是为了先满足学生的第一欲望,然后加以深入,也就是使孩子 们不仅关注“ 是什么”,同时也关注“为 什么是这样的 ”问题。师:那你们说,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里面东西是什么样的呢?生 1: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生 2:我们可以用手摸一摸。生 3:也可以用手去掂一掂它的重量。 生 4: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气味。生 5:还可以摇一摇,用耳朵听听声音。6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不同观察方法作出肯定并板书:看、摸、闻、 摇(听)、掂设计意图:操作前

11、的方法交流和引导是实验操作有效开展的垫脚石,根据三年级孩子们对事物研究方法过于肤浅、单一, 对研究缺乏耐性,因此观察方法的引出和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2探究肯定不是水的袋子同学们,现在在你们每一组的抽屉里也都有 7 个黑色的袋子(每个袋子都已编号) ,里面可能有酱油、木头、醋、石头、树叶、水、空气,你们想不想知道每个袋子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水又在哪个袋子里呢?生:想师:好!不过老师有几个小小的要求(课件显示):研究时不可以打开袋子。观察时要小心,不要搞破了袋子。用尽量多的方法来研究里面东西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哪几个袋子里装的肯定不是水,哪几个袋子里装的可能是水?为什么

12、?小组观察、讨论、记录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激起孩子们急于动手操作的欲望,但又能认真地听完老师的话,养成良好地研究习惯。小组交流反馈:组 1:2、4 号袋子里装的肯定不是水,因为 2、4 号袋子摸起来比较硬,不会变形。组 2: 5 号袋子里装的肯定不是水,因为 5 号袋子摸起来软软的,比较轻,不流动也不变形。组 3:7 号袋子里装的也肯定不是水,因为 7 号袋子最轻最软,掂起来也不像水那样有一定的重量。组 4:1、3、6 号袋子里装的都有可能是水,因为这三个袋子摸起来都是软7软的,有一定的重量,而且都会流动。设计意图:用剔除法先去掉与水的特性有明显区别的袋子,既是对水的特性知识的巩固,也提高

13、了科学探究的效率。3继续探究水到底在哪个袋子里刚才我们同学都认为 1、3、6 号袋子里装的都有可能是水,那么到底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呢?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小组汇报:6 号袋子里装的是水,因为闻起来没有气味。设计意图:实验后的知识有效整理是构建牢固知识点的有效途径,充分的交流使得学生对三种形态的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对三种形态的物质进行分类(四) 、小结验证分类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 6 号袋子里装的东西是水,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测到底正确不正确呢?生:想。师:好!请每组实验操作员打开 6 号袋子看一

14、看学生打开 6 号袋子验证自己观察研究的结果师:刚才大家已经做了认真地观察研究,那么大家想一想,在这 7 个袋子中,哪些袋子里装的东西具有相同的特征?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 1:2、4、5 号袋子里装的东西都不会流动,形状都不会变。师:对,我们把这类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称为固体(板书:2、4、5 号 固体) ,并让学生分别打开这三个袋子观察验证。生 2:1、3、6 号袋子里装的东西都有一定的重量,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师:是的,这类物体叫液体(板书:1、3、6 号 液体) ,并让学生打开验证。生 3:7 号袋子装的东西非常轻,很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8师:很好,像 7 号这样的物体我

15、们称之为气体(板书:7 号 气体) 。并让学生打开袋子验证。设计意图:因为三年级学生不可能对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同时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也将在本单元和教科书其他单元的学习中不断地丰富和构建。故当学生说出同类物质的一些共性时,教师可直接进行归类。(五) 、拓展延伸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固体、液体、气体的例子呢(课件出示)?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例子设计意图:巩固延伸,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物质的三态。(六) 、小节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设计意图:课堂整理,检验教学附板书设计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看、摸、闻、摇(听) 、

16、掂2 号、4 号、5 号 固体1 号、3 号、6 号 液体7 号 气体八、教学反思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9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等方面均得以较好地尝试和落实。1 ,本堂课中比较全面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也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实施新课标的一次较成功体验。2整堂课中,教师的提问多次出现了“是什么” 、 “为什么” 、 “想不想” 、“猜一猜”等激励性的话语,坚持以问题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