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55025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摘 要:隐藏在基督新教教义中的心理学层面的“情感”实体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假设,是默顿“无私利性“规范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理论渊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束缚是“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最具针对性的社会历史条件。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默顿规范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和引用, “无私利性”是遭受争议最大的一条,这种争议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开展“无私利性”规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厘清科学发展的动力假说,为制定科技发展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罗伯特 K.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渊源;影响 罗伯特 K.默顿,Robert King Me

2、rton(1910,72003,2),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一生著书丰富,被公认为 20 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最为重要的贡献是科学社会学,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他因此被称为“科学社会学之父” 。1942 年,他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其中,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是构成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种制度上的科学规范之一。一 “无私利性”的理论渊源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seventeenth century Eng

3、land”)是默顿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于 1934 年开始动笔,两年后写成的博士论文,1938 年首次在杂志奥西里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学术和文化史研究 (“Osiris. Studies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and on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and Culture ,Bruges,The St.Catherine Press,Ltd.”)上第 4 期第 2 册发表。该论文于 1942 年出版。本论著系统深入研究了关于 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和其他社会体制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全文可以归纳出四个主题:

4、各个职业的人员流向和各门科学之间的兴趣转移;清教2和科学的关系学说;经济和军事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人口、社会互动和科学的关系。最突出的成就是“默顿命题” 1的提出。默顿研究 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和其他社会体制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他要做的并不是去用社会因素解释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而是谋求借助社会的或经济的非文化因素来说明科学的知识或方法。论文第一个主题,关于十七世纪的英格兰各个职业领域的人员流向和各门科学之间的兴趣转移的研究,主要是论证科学兴趣焦点的小规模变化“最初也都是由科学内史决定的” ,但不是完全由各部门科学内部的内在发展所决定,还有科学以外的因素。正如在第三章的末尾所导出的“事实上,我们

5、这一论文的大部分将致力于离析出某些科学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科学注意力集中于一定的探究领域即使不是起决定性作用,也有强烈的影响。 ”2默顿对第一个主题的研究,实际上是为研究科学以外的因素设置了一个背景。对第二个主题的研究,默顿把科学本身当作是一个黑箱,从外围研究来研究科学,这个箱子里的东西不是社会学要谈论的内容。他探索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 17 世纪晚期英格兰科学的社会与文化动力学说。清教主义是 17 世纪晚期英格兰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宗教精神所包含的执着、刻苦勤奋、坚忍不拔、宗教伦理的合理成分等对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与禁欲主义相联系的向善性、功利性、理性论和经

6、验论的结合、信仰是科学内在所具有和需要的价值观念。默顿命题要说明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动力学,本质是想阐明一个关于某种宗教实体和科学动力学的因果假说,这个动力是有这个实体行使的。 “这个实体通常被命名为 情感(sentiment)。默顿在论著中通篇都反复指涉到作为引起社会行为此时是为了对科学的追求和积极支持之最终动力的 情感的作用。 ”这个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实体“情感”,是不可观察的心理的或神经的状态,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个假设实体。无私利性就是通过心理动机来描述科学家的行为,塑造科学家的形象。论文第三个主题,即关于导出“默顿命题“第二个结论的原因的研究,不仅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7、,而且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研究了它与其他3社会体制经济、军事之间的互动。这时,默顿把科学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进行一种外部研究,是科学社会学理论。所以,默顿命题“它部分属于心理学的,部分是社会建构的,它特别针对 17 世纪的英格兰,但也并非全部;它关注科学事业的动力,但却不涉及其知识内容和方法。 ”3因此,研究默顿规范既要运用心理学分析方法,又要运用社会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个主题是论述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和科学进展的互动关系。在第十一章的“社会互动”部分论述了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和思想冲突,证明科学家之间可能会发生竞争现象。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家具有利己动机会加剧这种竞争。因此, 科学、

8、技术与社会是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预示。既然无私利性是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内容,那么,隐藏在禁欲的新教教义中的心理学层面的“情感”实体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假设,科学被看作是一种社会体制的社会规定假说,以及科学由于制度和结构存在竞争现象的预示,是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论的理论渊源。其中,第点是默顿“无私利性“科学规范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理论渊源,属于心理学范畴。二 “无私利性”的历史渊源二三十年代爆发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蔓延至欧洲。为转嫁危机,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 1933 年以后,纳粹德国推行民族纯粹主义政策,进行种族歧视,并在政治制度上妨碍科学活动。

9、“依据种族纯洁性的教条,几乎所有不符合政治上强加的雅利安世系标准和承认赞同纳粹目的标准的人都被排除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之外。由于这些被排斥的人中,包含大量优秀的科学家,种族清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削弱了德国的科学。 ”4更为严重的是,法西斯国家对科学家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为保身家性命,科学家纷纷流落他乡。像爱因斯坦这样当时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险遭毒手,被纳粹德国剥夺国籍,逃命美国,加入美国国籍。薛定谔、海森堡、普朗克、冯劳厄因为没有与爱因斯坦的“犹太物理学”划清界限而受到当局指责。这样,用血统进行划分科学研究的准入标准和科学成果的评价和检验标准,使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潜质、科学知识的客观

10、性和科学运行的自主4性受到侵犯。由于大危机造成的战争,许多科学家被征入伍,作为士兵参加战斗,从事与科学研究无关的工作。虽然少数科学家从事着科学研究,但都是受雇于国家、军方或服务于战争的需要。研究的课题、科学成果的评价都不能有科学共同体来决定。这样就破坏了科学内部运行秩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社会学界的思想处于比较混乱的时代。 “知识社会学毕竟主要关注的是把知识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来进行研究,是从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社会之可能的。这种探索不是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的,所以它在社会如何之可能的问题上必然没有更进一步前进的空间。 ”5把科学看作是实证的知识,默顿第一次把科学从知识那里区别了开来。

11、既然科学是知识和文化的一种,那么科学的运行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社会学可以弥补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空间。知识社会学不能担当这一重任。那时,现代科学的体制化过程已经达到了非常发达的状态。科学研究由个人为主转变为集体合作,对科学家的管理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科学的运行开始受到重视。科学体制化进一步发展到科学伦理与那时新的政治准则之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集权主义国家和科学家之间产生冲突。科学要求的自主性及精神特质受到了政治权威的挑战;这种规范的现实诉求和集权主义国家为了某种信条进行的政治运动不吻合。为了抵御外界对科学的社会稳定性的干扰,此时,默顿提出科学中的民主问题也是必然,默顿科学规范应运而生

12、。可以说,科学本身组织化、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体制化是产生科学民主问题的前提。 6因此,战争的束缚、知识社会学界混乱的思想和科学的高度体制化是提出科学与民主问题、也是“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三个社会历史条件。其中,战争的束缚是“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最具针对性的社会历史条件。 提出“无私利性”规范,就是要反对和禁止科学家为政府、军方或战争的一时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反对、禁止科学家利用科学活动谋取任何利益。科学家的职业活动不应是利他的行为也不应是利己的行为,不能因为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破坏科学的自主性。三 “无私利性”规范提出的影响和意义综合一、二推知:科学家无功利欲望的追求真理,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13、是“无私利性”规范提出的预设。这一规范的明确提出却经历了一个曲折5的过程。 “无私利性”规则最早是默顿在 1938 年发表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一文中,作为包含在科学的精神特质中的各种情操之一被提出来的。 7 1942 年,默顿以民主秩序中的科学与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 democratic order”)为题发表了他的一篇著名论文。这篇论文首次系统论述了科学的精神气质或作为惯例的行为规则:“普遍主义”(u11iversalism)、 “公有主义”(communalism)、 “无私利性 ”(disinterestedness)和“有组织的怀疑” (orga

14、nized skepticism),阐述了科学运行的规范问题(但这时没有提出“科学规范”这一概念) 。在科学的精神气质中,认识论是基础,心理学是动力,社会关系层次是保证,价值观层次是目标,从四个方面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价值。论文并非真正要为科学家制定行为规范,而是为了维护科学的民主权利而作。1949 年, 民主秩序中的科学与技术以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为题收录于默顿的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1973 年,该文又以科学的规范结构为题收录于由诺曼.斯托勒(Norman .Storer)主编的默顿科学社会学文集科学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调查中。至此, “无私利性科学规范”这一概念才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半遮半

15、掩的简略暗示、经由科学的精神特质阶段、再到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最终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正式提出。默顿科学规范提出以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从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和引用,无私利性也是四条规范中遭受争议最大的一条。对规范的质疑和批判,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方方面面,但是归结起来可以集中到两点上:一是默顿科学规范的实践性问题,即这些规范事实上是否指导着科学家的日常科学研究活动的问题;二是默顿科学规范的完备性问题,即这些规范是否规定了科学家行为方式的所有方面,是否完整,是否须要增加、修正和完善。当然,有对默顿规范的批评,就有来自默顿学派的辩护。反对派与默顿学派胶着地争执着

16、,互不妥协,没有定论。批评者认为默顿规范尤其是“无私利性”规范不具有实践性,它们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国外,对默顿规范的批评首先来自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卡普兰(Kaplan),他撰文 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回顾 指出,欧洲科学界并不遵守6“科学的精神特质” ,默顿的阐述“需要重新加以检验” 8 。在他之后,英国许多科学社会学家也提出了批评。但英国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凯(M.Mulkay)的批评具有独特的意义。最后,马尔凯不真正同意用任何一种规范来指导科学家的行动。当然,马尔凯是对构成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条科学规范展开批评的,并非仅仅对“无私利性”规范一条。国内孙贵启教授对“无私利性”规范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和批判。他提出:“学术界历来就存在为个人名誉、地位、特权利益或逃避现实而苦心经营的人,在竞争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弄虚作假现象。如托勒密、伽利略、牛顿、道尔顿、孟德尔、密立根等科学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