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5192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影视是是艺术还是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影视是艺术还是技术【论文摘要】对电影来说,科学技术革命为它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也使电影赢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历史成果,一种关于数字技术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美学的理论也应运而生。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不仅开拓了电影表现的可能性,而且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它对电影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但是人们表现出对数字电影过度的偏爱是否会意味着电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将误入歧途或陷入僵局?这一问题值得特别的关注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及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于是面对着数字化奇观带来的巨额票房和视觉冲击,就有论者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必然导致巴赞的影

2、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传统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甚至认为“数字就是一切”。 研究电影的人,特别是喜欢对电影进行纯理论思考的人,总不免要追索“电影是什么” ,“电影应当怎样” ,这样一些电影学的“元”问题,也就是说,总试图回答关于电影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人们称此为对于电影的终极关怀。然而一百年的电影历史却再清楚不过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电影的本质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的。人们根本无法一劳永逸地获得关于电影本质的永久性答案。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存在于电影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那种异乎寻常的紧密联系之中。一百年的电影历史,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生成又不断变化的历史。

3、目前正蓬勃于世的电子数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场将引发电影艺术本体性变革甚至消亡的深刻的技术革命。一、科技促成了影视的诞生 人类艺术发展史往往于人类科学技术发明史亲密相伴。现代工业社会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直接为电影发明提供了光学、电学、化学、声学等方面的技术条件,感光胶片、光学镜头、摄影机、放映机、洗印机等配套设备相继面世,使电影艺术获得什村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条件。在 19 世纪,电影还只是少数人接触到的新奇玩意儿,到了 21 世纪,电影早已和稍后诞生的电视一起成为世界性的大众传媒。电影是一种机械化生产的文化产品,世界电影史进程清晰地表明,电影艺术创作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

4、互促进的关系。科学技术上的每一项进步,往往促成电影艺术形式与观念发生演变。电影艺术家必须接受新技术、新媒体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应对二、科技的发展促成了电影拍摄方式、人们观影体验到重大变革一、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影视节目制作和发行的方法, 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为观众提供了更高质、便捷的收视效果。 数字技术为影视提供了一套新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具, 其强大的虚构和仿真能力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视觉效果的可能, 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 1、影视制作的程序数字化。以往的影视剧本的创作、编制计划、分镜头本大都是在纸上来完成的, 现在逐步被专业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电视剧本的创作用专业的软件提

5、供剧作家经常使用的工作单, 有大量的用于场景标题、动作、角色、对白、插话和场景转换等格式,并随意组合, 提高工作效率。用编制计划软件来编制计划, 可以做出合理周密的安排,有包含故事板图像的细目分配表、可互换的镜头脚本等, 能够形成多个版本。在计算机上调用素材库或将摄像机的视频图像数字化后制作导演希望得到的各种效果, 试验创作意图,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以大幅度减少未知因素, 增强制作人员的信心。 2、影视制作的方法数字化。影视摄像可以配备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 来实现精确控制、重复摄像机的移动轨迹, 提高了画面拍摄运动、构图的艺术美感。数字化的多轨录音、附制作, 音乐的组成元素可以分时录制,

6、后期混录合成, 为录音师提供了更大的音乐、音响的创作空间。影视节目的编辑采用非线性编辑, 给编辑提供了更加灵活随意的创作空间。影视制作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影像特技制作和合成制作。计算机数字图形制作, 即计算机虚拟三维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和生成过程。把实拍素材和三维动画角色合二为一, 创作出传统拍摄不可能达到的场景和效果。由此可以看出, 现在的数字化影视制作, 不仅主要取决于艺术创作的水平,同时也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水平的综合体现。 3、影视节目的发行数字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网络互动电视、数字影院也逐步成为影视作品发行的主渠道。报纸、广播、电视相互融合。人们可以在高速网络上, 一

7、边收看影视作品, 一边查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响资料。电影、电视相互支持、相互渗透, 将逐步趋于融合。数字 HD24P 制片技术是影视技术高度融合在数字化年代的产物。使用它既可以完成电视制作也可以完成电影制作。在数字影院中, 数字图像可以是存在计算机硬盘中, 也可以由卫星、光纤等组成的无线或有线高速网络实时传输过来。这些都会使观众收看影片达到更主动、随意、便捷、高质的效果。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视技术给电影艺术带来的深刻影响的话,也许有一个说法是便捷的,那就是使电影艺术进入了电视时代。在探讨并努力准确表述电视时代的电影艺术的本体存在或者说本性的过程中,有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

8、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异同的探讨和争论。直至目前仍有人致力于电视艺术特殊性阐释和论证,即将电视艺术视为电影艺术之后的人类的又一种新的基本艺术形式,而努力收集归纳其有别于电影艺术的特异之处。然而笔者始终认为,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差异,充其量只是同一类艺术形式内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而非人类基本艺术形式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的是一些量的、暂时性的、技术性或经济性的差异,而非艺术本体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在艺术本体上是一致的,相同的。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分野正在和已经消失和弥合。 “电视电影”这个影视艺术的新品类的出现与存在,清楚不过地向人们昭示

9、了这一点。4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宣布,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主要的和根本的意义,并不是在电影艺术之后、之外,使人类拥有了一个新的基本的艺术形式,而是使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电视时代。其间变化之大,以致于事实上使我们已不便再用电影艺术这样的词语来意指人类的这一迟来的基本艺术形式,而应选择并习惯于影视艺术或影像艺术之类的新词汇、新概念。不仅电视时代的整个影像艺术之内涵已非电影艺术一词所能涵盖,即使单就电影艺术本身来讲,在电视时代的一系列新生与扩展,如在制作与播放以及观赏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都已使电影艺术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纯粹,不那么像电影了。大约是由于原有思维习惯的作用吧,人们只注意到了

10、电视技术生长出了电视艺术这一重要事实,而且也许是吸取了历史上曾长期无视电影的艺术属性的教训吧,人们不仅一下子便认同了电视的艺术性质,而且似乎把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用来发现和发掘电视作为艺术的区别于电影的特殊性,并急不可待地宣布电视是继电影之后的人类“第八艺术” 。结果却忽视了另一个同样重要或者说更重要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在美学本体上的一致性,更忽视了电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所给予电影艺术的深刻影响。如果把这种深刻影响所包含的发展趋势也考虑在内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下面的结论:进入电视时代的电影艺术即使还可以称之为电影艺术的话,也已基本上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即以光学成像为基本技术

11、与手段的电影艺术了。 三、科技与艺术是否相冲突,生产与创作是否相矛盾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对艺术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动下,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深层次、全方位的趋势。 影视节目制作是一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任何一种先进的技术都会取代落后的技术,但是, 作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来讲就不一定了。例如, 早期的一些优秀作品, 就是用原始的技术设备制作出来的。即使今天用先进设备重新制作, 也未必能胜过。事实上, 这样做的结果大都失败了。这说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

12、的整体, 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而且, 互相渗透。前者是目的, 称“ 软件” , 后者是手段, 称“ 硬件” 。以往电视台的制作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学无线电等理工专业, 不能很好地艺术处理节目, 而电视节目的编导又不懂技术, 不知怎样更好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 电视设备的高度集成和功能的增强, 往往需要一个人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独立完成多方面的工作。电视台需要“ 下” 型人才, 即一专多能, 具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搞艺术的必须懂技术, 搞技术的也要懂艺术, 综合发展。 简述对当代电影数字技术的再读与评判【论文摘要】对电影来说,科学技术革命为它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

13、变革,它也使电影赢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历史成果,一种关于数字技术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美学的理论也应运而生。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不仅开拓了电影表现的可能性,而且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它对电影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但是人们表现出对数字电影过度的偏爱是否会意味着电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将误入歧途或陷入僵局?这一问题值得特别的关注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及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于是面对着数字化奇观带来的巨额票房和视觉冲击,就有论者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必然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传统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甚至认为“数字就是一切”。 一 我

14、们面对的仅仅是技术吗?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逐步介入,是技术加盟,还是本体颠覆 9 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单向度的,正如马克思用赞赏而又痛恨的语言揭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机械、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也是自我抵触的,既欢迎崇拜又警惕恐惧。因为机器和科技沿着消蚀神性、解放人性的方向却似乎不由自主要走向控制人性、异化人性的归宿。而数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电影的历史面貌的同时正在对电影的艺术特质提出严峻挑战。只要你愿意,电脑工程师就可以将任何人的图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让他在银幕上“为所欲为”。有趣的是,电影的虚拟世界在视觉上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任何区别。当科学迈着诱人的

15、步伐在艺术的殿堂飞舞的时候,电影与数字技术的联姻是否还能保持住它那颗艺术的心,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欢喜也有忧虑。不管怎样,首先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一起再读数字电影的发展。不容否认数字化技术给传统电影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自 1968 年完成的科幻电犀狱 2001 遨游太空沁正生以来,银幕画面,时间和空间、真实和虚幻、终极和多元,一下子就开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了,它简直是电影艺术大师们对未来世界的一个惊人隐喻。1977 年星球大战为这种高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影片中虚构了神奇奥秘的“太空景象”和“星球大战”的场面,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随咸终结者号)R 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生成一

16、些画面,然后和实拍画面相结合。这种真人实物和计算机生成的形象的合成,使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往后,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幻片、灾难片。1993 年好莱坞的神奇人物斯皮尔伯格在影粼侏罗纪公园冲就创造了恐龙复活的神话。此后 ILM 挟其数字技术之精锐武器又在真实的谎言、龙卷风、独立日、回到未来影片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呼海啸、金戈铁马的奇观场面。特别是最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全球火爆上演冰河世纪风靡全球。渐渐地,即使普通的观众,也不能不为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奇观而兴奋不已。当他们看到电影中那些复杂而又非凡的大动作大场面时也会立刻意识到这是电脑特技玩的魔术,然而对数字技术来说,它的作用并不仅止于创造惊人的视觉奇观,虚构某些新奇怪诞的空间形象,令人震惊的是它甚至可以虚构历史!在具有史诗意义的好莱坞电粼阿甘正传冲俄们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